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
百萬工農齊踴躍,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
【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后,毛主席高高地舉起了向農村進軍,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武裝奪取城市的革命戰斗大旗,并親手創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星星之火,燃成了燎原之勢。到1930年,紅軍擴大到11個軍,十萬余人;湘贛、閩西、洪湖、左右江等十幾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白區黨的組織也有很大的發展。同時,在國外,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在國內,1930年五月,蔣介石和馮玉祥、閻錫山之間爆發了大規模的軍閥戰爭。國內外的形勢發生了對革命有利的變化。
就在這時,以李立三為首的“左”傾機會主義分子篡奪了黨中央的領導權,1930年6月中央政治局通過了關于“目前政治任務的決議”和“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的決議。他們對革命力量和革命形勢作了極其夸張的估計,瘋狂地反對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污蔑毛主席在長時間中用主要力量去創造農村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思想是“極端錯誤的”,是“農民意識的地方觀念與保守觀念”,鼓吹“中心城市的武裝暴動”。并且不顧毛主席的堅決反對,調動所有的紅軍及工農武裝去攻打大城市,強迫命令毛主席的第一軍團去攻打南昌,第二軍團攻打武漢,第三軍團攻打長沙。而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他不但始終不贊成李立三路線,而且堅決反對并加以抵制。
在毛主席的正確思想指導下,全國各地的紅軍和革命根據地都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了。1930年1月毛主席帶領紅四軍的四個縱隊挺進江西開辟根據地,4月又率軍轉戰回福建,6月“左”傾機會主義的領導命令毛主席率領的紅一軍團和第三軍團共同攻擊長沙。毛主席在向長沙進軍中,沿途贛江兩岸幾十個縣境廣大地區內深入地發動了土地革命。這首詞就作于1930年向長沙的進軍路上。
【學習】
“六月天兵征腐惡”,開頭一句,大書“天兵”出征,堂堂正正,威振四海,把紅軍進行的革命戰爭的正義性大氣磅礴地表現出來了。“六月”點出出征的時間,“腐惡”道出了敵人的本質。六月也正是天兵征腐惡的時候。
在帝國主義支持下的國民黨反動派,當時有幾百萬軍隊,表面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因而毛主席這里用《莊子·逍遙游》中所說的鯤鵬這類的龐然大物來形容它。據說鯤的背就有幾千里。鵬更大,光翅膀就有幾千里。毛主席在詞中用鯤鵬比喻反動勢力,不是長敵人的威風,而是反襯革命力量更強大。鯤鵬不是有幾千里大嗎?“強中更有強中手”,真正強大的不是反動勢力,而是掌握了武裝的工農群眾,現在他們手里有萬丈長纓要把這個龐然大物捉住。這是多么大的氣魄!更何況還有贛水那邊的湘贛革命根據地和黃公略同志率領的紅三軍作偏師呢。紅三軍全是農民和礦工組成的,是紅軍中百戰百勝的勁旅,這次出征他們擔負著重要任務。
上半首寫六月出征,下半首就鋪開來寫了南方幾省的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為了使得出征取得最后勝利,在贛江兩岸的幾十個縣,更加深入地發動了土地革命。百萬受壓迫的工農舉起鐮刀斧頭加入革命的洪流,匯成了極其強大的力量,“其勢如暴風聚雨,迅猛異常,無什么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革命的風暴席卷了江西,迅速向湖南、湖北發展。億萬“饑寒交迫的奴隸”覺醒了,起來了,他們高唱悲壯的《國際歌》,頂天立地地站起來了!他們要扭轉乾坤,要把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要做新社會的主人!他們的力量震天撼地,如同十二級臺風,向著一切腐朽的勢力橫掃過去。
這首詞,上半首正面歌頌了紅軍的磅礴氣勢。但是毛主席把詞的重點放在下半首,熱情洋溢地描述了正在興起的工農武裝斗爭。毛主席為什么不寫進攻長沙、為什么不寫攻打南昌,而偏偏寫了其勢如暴風驟雨的工農武裝斗爭呢?這樣寫,就是對“左”傾機會主義者的有力批判,就是同“左”傾機會主義者針鋒相對的斗爭。“左”傾機會主義者反對毛主席用主要力量創造農村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的偉大理論,他們要打大城市、打南昌、打長沙。毛主席在詞中生動形象地指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是放手發動群眾,“百萬工農齊踴躍”,只有這樣,才能使革命“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使革命之火燃遍全中國。事實上,毛主席正是這樣做了。在寫這首詞稍后一點的1930年9月,毛主席說服了紅一方面軍的干部撤退圍攻長沙的隊伍,又說服了他們放棄奪取中心城市的意見,改變方針,分兵攻取茶陵、攸縣,醴陵、萍鄉、吉安等地,使紅一方面軍獲得很大發展。
這首詞悲壯慷慨,氣勢沖天,感情十分強烈。讀著它精神抖擻,斗志昂揚。它激勵著革命者拿起刀搶,投身到革命的狂飆中去!它激勵著革命者永遠高唱《國際歌》,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