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多鉤棘,長天列戰云。
幾家春裊裊,萬籟靜愔愔。
下土惟秦醉,中流輟越吟。
風波一浩蕩,花樹已蕭森。
【背景】
從1930年12月至1931年1月,蔣介石調集十萬軍隊向我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一次反革命“圍剿”。這次反革命軍事“圍剿”被紅軍粉碎后,蔣介石賊心不死,又策劃第二次反革命軍事“圍剿”,與此同時,又發動了反革命的文化“圍剿”。整個中國為國民黨反動派制造的白色恐怖所籠罩。在這首詩中,魯迅通過對當時險惡局勢的形象描寫,憤怒地抨擊了國民黨反動派鎮壓革命、蹂躪人民的滔天罪行,表現了強烈的無產階級義憤。
詩的前四句寫出了當時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大規模軍事“圍剿”,使全國人民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大野多鉤棘,長天列戰云”這一殺氣騰騰的景象,正是當時劍拔弩張的險惡局勢的真實寫照:長空密排著戰云,四野布滿了鉤棘,從天上到地下,整個中國被白色恐怖所籠罩。下面作者通過“幾家春梟梟,萬籟靜愔愔”這兩句描寫,又把由于這種反革命“圍剿”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具體地活現在我們的眼前。在國民黨反動派這種暴虐橫行的年代,還有幾家能過著安定的生活呢?到處都像死一樣的沉寂了。“幾家”這一設問句式蘊藏了魯迅強烈的感情:“萬籟”這一肯定句式又為我們作出了明確的回答,表現了魯迅滿腔激憤的心情。
詩的后四句則是揭露了蔣介石不僅發動大規模軍事“圍剿”,而且在國民黨統治區內進行了瘋狂的文化“圍剿”。在白色法西斯恐怖下,進步作家慘遭屠殺,革命文化飽受摧殘,更進一步暴露了蔣介石“屠伯”們的殺人兇像,也是對兩種反革命“圍剿”最深切的控訴。“下土惟秦醉,中流輟越吟”,這一聯引用兩個典故,更形象而有力地揭露、抨擊了國民黨反動派。這一小撮反動統治者,不管人民的死活,過著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與人民慘遭蹂躪的苦難形成鮮明的對照。他們實行法西斯獨裁統治,人民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還有誰敢去寫真正的愛國作品呢?這兩句詩只短短十個字,就把獨夫民賊蔣介石那“禁錮得比罐頭還嚴密”(《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的反動統治揭露得淋漓盡致,使人們看到了反動統治者驕淫猙獰的丑惡面孔。“風波一浩蕩,花樹已蕭森”,“風波”,在這里比喻險惡的形勢。國民黨反動派的反革命“圍剿”,造成了一片“芳荃零落”、凄涼的景象。革命文學遭到了嚴重摧殘。這兩句詩,為我們描繪了三十年代初,在法西斯文化“圍剿”下,文壇一片荒涼的圖畫。魯迅的心情是憤怒而沉重的,然而他相信,“革命被頭掛退的事是很少有的”,(《三閑集·鏟共大觀》)反動派不過是“在滅亡中的黑暗的動物”,(《二心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革命人民一定會迎來光輝燦爛的黎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