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晚,央視一套播完了«問蒼茫»最后一集。
斷斷續續看完了這部歷史題材的電視劇,總體感覺這是一部良心之作,用心之作。
該劇猶如舒緩的樂章,就那樣靜靜的流淌著,偶起高潮,像一幅素描,又或水墨畫,雖然平淡,卻用細節的豐富,用對話和鏡頭語言引人入勝。創造者好像在編排一部歷史教科書,竭盡所能,以時間為軸線,把從黨的一大到主席上井岡山的這段歷史,盡可能的表述出來。
結尾處,河邊(歷史的長河),潤之朝被共產國際調整下來的黨的書記,和引路人(陳獨秀),深深鞠上一躬,兩人分開,獨自走去(獨自探索);再告別妻兒,踏上上山的道路(井岡山道路)。意味深長,引人深思。
主席的一生,艱難困苦,波瀾壯闊。主席的青年時代、中年時代、以及暮年時期,主席的心路歷程,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描述,借用主席詩詞中的句子,分別是:"問蒼茫","看今朝","靠誰守"。問蒼茫,一個問字,迷茫中透著堅定,看今朝,一個看字,自信中透著豪邁,靠誰守,一個靠字,憂慮中透著期待。
"問蒼茫",語出主席詞作«沁園春•長沙»,"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該詞作于1925年,道路探索中,迷茫中透出一絲光亮。
"看今朝",語出主席詞作«沁園春•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該詞作于1936年,道路開拓中,艱難困苦中透著希望的光芒。
"靠誰守",語出主席詩作«訴衷腸»,"江山靠誰守"。該詩作于1975年,道路需要接續,主席憂慮的目光透過歷史的迷霧,投向今天的你我,特別是青年們。
那時的他們,那時的青年,已經作出了歷史的選擇。
今天的你我,今天的青年們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