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東方》,人民文學出版社西歷1978年9月第一版。作者魏巍,西歷1937年12月參加八路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在戰斗部隊任職,這為他后來的革命文學生涯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生活基礎,也為他在“改開”后堅守革命初心、保持共產黨人本色的言行提供了精神動力。
抗美援朝期間,魏巍多次赴朝鮮采訪,西歷1951年4月在《人民日報》頭版發表的戰地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被毛澤東主席批示“印發全軍”,感動和激勵了全國人民。西歷1954年,魏巍深入冀中平原農村走訪,廣泛接觸了農業合作化運動中的各式各樣人物。這些,為長篇小說《東方》的創作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東方》是一部大氣、壯闊、厚重、優美的全景式長篇小說,它以一個英雄團及其紅三連為中心,表現了抗美援朝西線戰場幾乎所有的戰役和重要的戰斗事跡,同時,以冀中平原鳳凰堡村為畫板,描摹出土地改革后到農業合作化運動初期的農村發展場景,國外為主,國內輔之,國外與國內穿插交錯描述,完美地書寫了建國之初兩項最重大斗爭的文學長卷,使抗美援朝的偉大歷史意義和崇高文明意義深刻瑰麗地顯示出來。
小說塑造了眾多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抗美援朝戰場上的連長郭祥、指導員“老模范”、戰士花正芳、喬大夯、劉大順、“調皮騾子”王大發、“小鬼班”班長陳三、軍衛生部衛生員楊雪、團政委周仆、團長鄧軍等,他們性格各異、閱歷不同,但都勇敢、堅韌,具有為國為革命獻身的堅定意志和愛戰友、愛家鄉的深厚情愫,而營長陸希榮則革命意志衰退、自私本性畢露、墮落成危險的逃兵;鳳凰堡村的楊大娘、小契、金絲、楊大伯等普通農民善良、勤勞、衷心擁護革命,村長李能獲得土改斗爭成果后沉陷于個人發家、成為新財主的幻想中,地主分子謝清齋則滿懷仇恨、夢想變天、借機破壞。小說通過細膩的文字描述和生動的情節展開,將這些人物的心理變化、情緒意識和思想發展逐步展示出來,文學性地記錄了新中國初期的社會風貌。
郭祥和楊大媽是小說著力描寫的兩位主要人物。
“嘎子”連長郭祥機智活潑、勇敢善戰,將一個連隊帶得朝氣蓬勃、虎虎生威,不僅深得團領導的喜愛和信任,也贏得全連指戰員的衷心愛戴。他是一個“年輕的老革命”,抗日戰爭期間,因嫉惡如仇打死謝家地主的惡犬而離家出走,尚未成年就加入了革命隊伍,經受了戰火的考驗、磨練,雖“嘎”性未改但在戰斗中指揮得當、身先士卒,因此經常領受攻堅和固守的艱巨任務,在抗美援朝中兩次負傷,最終截去了一條腿,他拒絕上級讓他入榮譽軍人休養所的照顧,復原回鄉投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的戰斗之中。這是一位可愛可敬的革命戰士。
楊大媽潑辣敢為、心地善良,在抗日戰爭中就挺身而出幫助八路軍,是鳳凰堡村最早參加革命工作的覺悟者。她把革命工作當作自己后半生的最重要部分,因革命勝利后看不見隊伍里熟悉的同志而失落,因土改后村里回復到一家一戶的小農生活而不安,主動擔負起落伍村干部懈怠的工作,積極征求上級黨組織的指導,團結村民,克服困難和干擾,推動鳳凰堡村走上了合作化的新革命道路,女兒楊雪在朝鮮為搶救傷員和朝鮮兒童壯烈犧牲后,她不為悲痛所壓倒,毅然將自己的小兒子送上抗美援朝前線。她是千千萬萬擺脫舊思想桎梏的新中國農民的代表。
郭祥和楊大媽是當年那些最可愛的人的典型代表——志愿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積極組織起來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農民也是最可愛的人。
志愿軍戰士們不是在真空里作戰。抗美援朝題材的文藝作品,像近年的一些影視劇那樣刻意回避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軍、志愿軍戰士與朝鮮老百姓的關系,是很不正常的。小說《東方》有不少關于中朝關系的描寫:鄧軍團隊率先進入朝鮮迎敵而前,一路看見朝鮮的城鎮、村莊在燃燒,朝鮮的百姓扶老攜幼、步履艱難地向北逃難,撤退的朝鮮人民軍戰士情緒激憤,這些都極大地激發起我軍指戰員的戰斗意志;郭祥的連隊穿插到蒼鷹嶺以南,發現許多被侵略軍糟蹋殺害、刀砍火燒的朝鮮姑娘、男子和老人的尸體,還有被摔死的幾十個孩子的填埋坑,戰士們感同身受,立志為朝鮮人民報仇;周仆率領團隊解放平壤后繼續向南追擊,巧遇被隔在敵后的朝鮮人民軍部隊,其師長崔俊是周仆在抗日戰爭期間共同戰斗的老戰友;郭祥在黑云嶺阻擊戰中受傷,落在敵后,被朝鮮老大娘金媽媽掩護救治,朝鮮女游擊隊員樸貞淑將他送回部隊;郭祥與樸貞淑和朝鮮人民軍大尉金銀鐵結下戰斗友誼,撮合他們兩人成為一家……這些情節,恰到好處地深化了抗美援朝的主題
《東方》是一部深情熱烈、感人肺腑的小說,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在抗美援朝題材的文學作品中罕有其匹,在新中國至今的文學作品中也堪稱出類拔萃的經典。它描寫的許多可愛的革命人,描寫的偉大的反侵略戰爭,使讀者難忘。希望有思想和藝術兼佳的編導將它拍攝成影視劇,忠實地體現出它的精神氣質。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