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流行歌手刀郎的新歌輯《羅剎海市》爆紅全球時,曾經有人分析:“要說這首歌沒有嘲諷那幾位把持歌壇話語權的大哥大姐,恐怕是沒幾個人會信的; 但如果把這首歌僅僅看作是刀郎‘磨刀十載的復仇之作’, 那就太小看刀郎了。”“刀郎長歌當哭, 一首歌牽動了億萬人的心, 鞭笞了現實羅剎國的丑惡, 揭露了馬戶又鳥公公們的邪惡嘴臉, 抨擊了黃蜂尾上針的歹毒, 五湖四海起怒濤, 10 萬種解讀,排山倒海。音樂史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史無前例。除了昔日國際歌那渾厚雄壯的旋律唱響全球, 音樂史上誰還有過這樣的力量呢?”與其說刀郎是為自己曾經遭遇的不公報仇,還不如說他是為顛倒黑白、是非不分的“羅剎國”那些被欺壓剝削的人民復仇,甚至將刀郎看做是一場人民文藝和人民民主運動的強勢回歸。
無獨有偶,獲得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女作家安妮.埃爾諾在頒獎儀式上公開宣稱:“我寫作, 為了給我的人民報仇。我驕傲而天真地相信, 寫作, 成為一名作家, 是為了無產勞工、工廠工人和店主中最末等的一類人。”她說:“我當時 22 歲,大部分時間在省級學院和當地資產階級的子女一起學習文學。我驕傲而天真地相信, 寫作, 成為一名作家, 是為了無產勞工、工廠工人和店主中最末等的一類人寫作……”
把“替人民復仇”當做自己的寫作動機,不只是刀郎和安妮.埃爾諾。譬如有讀者將作家劉繼明長篇小說新作《黑與白》比作《羅剎海市》:“《羅剎海史》中的馬驥跟《黑與白》中的王晟,刀郎和劉繼明的經歷是不是很相似?與刀郎十年前被主流樂壇的“高公公”們排斥封殺一樣,幾年前,劉繼明因為舉報文壇腐敗集團,被其背后的勢力打擊報復,從此與文壇“決裂”,像刀郎那樣“回到了人民中間”,五年磨一劍,寫出了這部長篇巨制。稍有不同的是,《羅剎海史》作為流行音樂具有強大的傳播力,而在視聽網絡為越來越多人接受的時代,長篇小說《黑與白》只是一種小眾化閱讀,為少數人所知。但刀郎對“人民文藝復興”的推動和劉繼明“回到人民中間”的努力,卻殊途同歸,具有同樣重要的思想和藝術價值。(楊柳青:劉繼明是文壇的刀郎,《黑與白》是小說版的《羅剎海史》)
但也有不同意見:“從表面上看,刀郎的《羅剎海市》講的是黑白、美丑、善惡顛倒的魔幻世界,與劉老師《黑與白》中講的黑與白、美與丑、善與惡交織斗爭似有相似之處,然而,前者僅僅假借古典小說的魔幻故事,既無鮮明的針對的性,又無鮮活的現實性,頂多算是指桑罵槐、借酒澆愁。而后者則不同,《黑與白》因其堅定的人民立場,有極其鮮明的針對性;因其嚴肅的現實主義風格,有極其深刻的批判性,二者完全不能同日而語。這或許也是在嚴酷的當下,《羅剎海市》能夠風靡一時,被大力推廣傳唱,而《黑與白》只能在較小范圍內傳播。這部作品為人民歌哭,為時代作證,是真正的黃鐘大呂,豈能與那些流行小調相比。(灄水農夫:一場全民的娛樂狂歡——兼談劉繼明不是刀郎,《黑與白》也不是《羅剎海市》)
對于這兩種截然對立的觀點,有人認為:“將劉繼明老師比作歌壇的刀郎,我覺得有道理。他們都是用作品,替人民完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復仇。曾幾何時,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混淆黑白、顛倒黑白,或者不問黑白。劉繼明老師用《黑與白》寫出了,白就是白,黑就是黑。黑的咋洗也洗不掉,因為歷史就在那。”(勞爾: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讀《黑與白》有感》)
這幾種觀點都有道理。劉繼明的《黑與白》問世后,有人稱之為“一部形象化的中國當代社會發展史”和“改革年代的傷痕文學”,它不僅寫出了工人階級的“傷痕”,也寫出了農民的傷痕,女性的“傷痕”,青年的“傷痕”,小說中郭文才因為一塊手表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慘遭遇,也是改革年代廣大農民的命運的縮影。而淪落風塵的程蕾、盧佳和大學生田青青的命運,同樣是改革年代女性和青年命運的縮影。
盡管《黑與白》和《羅剎海市》之間存在很多差異,但有一個共同點,兩部作品都是站在弱者一邊,對現實持批判揭露態度。在《黑與白》中,主人公王晟因替亡友宗天一將舉報偽氣功師武伯仲的材料公布到網上,反被判了三年徒刑,顧箏為了替哥哥申冤接手王晟的案子,最后聯手“復仇女神”栗紅一起扳倒武伯仲、杜威父子,駱正為了給包括未婚妻白雪在內的鳳凰島血案中的一百多名烈士報仇,舉報了有叛徒變節嫌疑的宋乾坤一輩子……這都是一種復仇,不只是為個人,而是為了被侮辱與損害的人民!
劉繼明在《黑與白》“后記”中說過:“長篇小說作家不僅是民族秘史的編纂者,還應該是時代的見證人,理想的長篇小說應該努力揭示出被各種強勢和流行話語遮蔽、扭曲和閹割的現實。我忠實地記錄下了自己看到,經歷和思考的一切,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不僅是一部小說,更是一份時間的證詞……”
這跟刀郎和安妮.埃爾諾的“替人民復仇”是差不多的意思,所以我說:《黑與白》是一部替人民復仇的小說,正如有人說《羅剎海市》是替人民復仇的歌曲一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