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佐:在《黑與白》中,陳沂蒙占的篇幅較少,只是一個次要人物,但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后改革時代的典型癥狀,讓人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某些整天把改革掛在嘴邊,高喊“壯士斷腕”“殺開一條血路”的“改革者”是怎樣將改革從人民中間帶到人民對立面的?
漁樵耕讀一壺酒:這篇(指“三人談”《黑與白中的“改革者”》——編者注)談得挺好,幫改革者洗去了妝面的油彩,露出了本來的面目。也真實表現了仍心存理想的陳沂蒙們的勢微和舉步維艱。
從馬主義原理來看,其實從改革設計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破裂,所謂當初蜜月般的“改革共識”今天看來不啻是欺騙——被賣了還幫人數鈔票。不光是群眾,也包恬“為完善社會主義而改草”的理想主義陳沂蒙們。
“宋乾坤這些綁架了改革主導權和解釋權的偽改革者”是從頭到尾的主流,而任何質疑以及爭奪改革話語權的都會被“打成保守派和扣上破壞改革的帽子”,2013之后仍然這樣,是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小佐:宋乾坤這個“改革者”,歷史上竟然是個叛徒——這是小說中很有諷刺性的一筆[呲牙]
漁樵耕讀一壺酒: 不清算他們,亂象得不到糾正,一如武伯仲不死,鳳凰島之亂不止一樣。小環境如此,大環境呢?這也是黑與白所揭示的真相給人壓抑沉重的原因,但也正是如此,大家才應該象田青青顧箏王晟那樣思考實踐,努力去把被顛倒的再顛倒回來。
小佐:更有諷刺性的是,共產主義信仰者宗達被宋乾坤搞成了叛徒
左輪:是不是真叛徒書里面并沒有明確給出結論,一直是作為有叛變嫌疑,但是這或許沒那么重要,畢竟宋乾坤本來就不是真正的革命者
漁樵耕讀一壺酒: 這個得從哲學角度再思考了[捂臉]
左輪:不管叛沒叛變,他都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就是個反動派
小佐:作家在這里故意留下空白,讓讀者思考
左輪:不過最后宋乾坤的死我沒看明白劉老師的用意
他去看完駱正的書店后回來就口吐白沫了
不知道是象征啥
小佐:也許是負罪感致死吧[捂臉]
或者因為駱正已死,他們之間的恩怨已了
漁樵耕讀一壺酒: 我覺得首先是他心虛,再就是被駱正一直舉報而心里繃著懸著,之所以吊著一口氣就是怕身后不保,確認駱死了,他也撐不住了
小佐:也許還有一個原因,王晟寫的那本《宗達傳》,對他刺激很大
漁樵耕讀一壺酒: 幾乎所有的革命最終都毀在投機者手里,這是不是劉老師的哲學之問?
左輪:有道理 ?
血色蘭博:我同意革命毀于投機的論斷
小佐:這跟上次人境公開課重讀《共產黨宣言》時,紅貝老師談到的小資產階級問題不謀而合
zyf:我提個問題,大家怎么看武伯仲這個人物?
苦妹子:這個人有幾分魔性和妖氣。應該是以王林為原型寫的。他對詹大小姐倒是有情有義的,最后為了杜威自盡,也算是一個好父親。
小佐:在小說中,武伯仲和杜威是兩個壞到骨子里的人物[呲牙]
漁讀深耕一壺酒:武伯仲是個騙子、流氓、江湖游醫。對他的描述主要集中在49前和78后,只有在這種道德失序的社會環境下,他才能如魚得水,興風作浪,一飛沖天。他是社會敗壞的孽生物。他對杜威是“好父親”?對其他的私生子呢?而且只怕除了血緣基因遺傳,如果沒有他言傳身教,杜威也不會那么不擇手段地鉆營利己害人吧。
小佐:關鍵他還害死了詹大小姐的親夫杜福
左輪:有點好奇武伯仲當初是怎么治好邳鎮的那些病人的
苦妹子:小說寫他出身中醫世家,應該是懂點中醫術的
后來越吹越神,就專門騙人了。很多神醫和所謂氣功大師都這樣
他害人是真,愛詹大小姐和杜威也是真,這大概就是人性的復雜之處,也是《黑與白》的深刻之處
zyf:跟文懷沙一樣,武伯仲連年齡都造假,還吹噓給宋美齡治過病[呲牙][呲牙]
他在鳳凰島就是個黑老大,欺男霸女,壞事作盡,究競有多少私生子,連他自己也搞不清,支書聶長海也是因為他溺水身亡的
還把替宗天一舉報他的王晟送進了監獄
小佐:嗯嗯,這個人實在太壞了,灄水農夫說他是魔鬼導師,一點不夸張[捂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