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Netflix(網飛)制作的《三體》首款正式預告片,有一種果然不出所料的感覺。
在預告片中,濃墨重彩的是下面這樣一幅畫面(見截圖)。
這幅畫面的信息量很大,值得略作分析。
根據小說《三體》的情節以及預告片提供的信息,這是一場在大學里舉行的“批判反動學術權威”大會。
這樣的大會,一般發生在WG初期,即1966年10月批判“資反路線”之前,以后,批判的重點就轉向了當權派。
但是,會場上的橫幅,卻是“整黨建黨,吐故納新”,而這是1967年12月以后的口號。
1967年11月,毛主席在一次談話中說:
“一個無產階級的黨也要吐故納新,才能朝氣蓬勃。不清除廢料,不吸收新鮮血液,黨就沒有朝氣。”
1967年12月2日,中央發出《關于整頓、恢復、重建黨的組織的意見和問題》的通知。。
在此之后“整黨建黨,吐故納新”的口號開始在全國流行。
再看會場右側的口號,“團結起來,爭取更大勝利!”
這個口號,則是在1969年4月“九大”閉幕之后才出現的。
毛主席在“九大”開幕時和九屆一中全會上都發表了講話,中心內容就是“團結”。他希望“九大”能夠開成一個“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
“九大”閉幕后,“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見諸報端,并作為“九大”精神在全國宣傳。
會場左側的口號,是“四個偉大”(即“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主要流行于運動初期。
1970年12月,毛主席對老朋友斯諾說,
“‘四個偉大’討嫌!總有一天要統統去掉,只剩下一個teacher,就是教員。因為我歷來是當教員的,現在我還是當教員,其他一概辭去。”
這次談話,也是今天一些年輕朋友稱毛主席為“教員”的由來。
順便說一句,現在有朋友認為稱“教員”不夠尊重,我不同意。
我認為,這是熱愛毛主席的年輕朋友從歷史中“挖掘”出來的稱呼,既表達了崇敬之情又相當親切,還能夠增進彼此認同,同時也包含了對主流敘述的逆反與不滿。
“教員”是一個樸素而偉大的稱號,在所有歷史巨人中,能當得起“教員”兩字的人寥寥無幾。
在網飛預告片畫面中,“四個偉大”不知道為什么少了一個“偉大的統帥”,這非常奇怪。因為在運動初期的政治氛圍中,出現如此失誤,可能導致嚴重后果。
大會主席臺兩側,則是一幅對聯,“打碎舊世界,創立新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口號出現出現了兩次,除了主席臺兩側,還包括主席臺右側的大幅宣傳畫。
問題在于,這句口號在運動期間,雖然的確出現在一幅木刻宣傳畫上,但并非主流口號,為什么在這一畫面里卻如此突出呢?
實際上,“打碎舊世界,創立新世界”是一切痛恨資本主義制度,向往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革命者,一切真誠的共產黨人都熱烈贊同的口號。
這一口號的原初表述,可以追溯到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產黨宣言》中的一段話:
“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在《國際歌》中,也有類似表述:“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
毛主席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中,也有一句名言:
“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
所以,網飛真實的矛頭所向,不言而喻。
概括一下網飛發布的預告片中的畫面,可以得出這樣幾點結論:
第一,網飛根本不尊重歷史,他們只是把WG的各種因素,做了一個拼貼,形成一個籠統而混雜的印象,畫面展示的是一個超現實的“WG”,而非真實出現過的“WG”;
第二,網飛對《三體》“傷痕”內核,做了一個充分、全面的開發,把導致葉文潔對人類文明絕望的根源,歸咎于一切敢于質疑、反抗資本主義制度的思想與運動;
第三,西方一直想給中國人、中華文明找一點原罪【點擊閱讀】,以便能夠繼續在爭奪話語權的斗爭中占上風?,F在,借助對《三體》“傷痕”內核的開發,他們又向前走了一步。
明年1月1日,Netflix(網飛)制作的《三體》將正式上線。這一版《三體》會不會成為中國版的《日瓦戈醫生》【點擊閱讀】?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