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洲長篇小說“心愿” 連載(54)
此作成稿六年,因難以言明的原因,連投二十余家出版社未能全部出版。作品大多數內容都是以作者親身經歷,親耳所聞的真情實事為素材,將前三十年農村農業合作化、人民公社時期,共產黨帶領農民改造惡劣的自然環境,搞好農業生產的艱辛歷程展示給讀者。
第五十四章 現在不能再去干那力不從心的事了!
以前李玉山來反映缺糧的事,還并沒引起張德寶的重視。李玉山的死,像迎頭一棒,讓張德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追根究源,他們夫妻都是死于缺糧上。從反映情況看,不但鄭集大隊缺糧嚴重,全公社都是這樣。
張德寶立即撥通了王玉貴的電話:“喂!是你呀!就找你!”
“有呼嚕就趕快打出來!我還要開會哩!”電話那頭傳來了王玉貴的聲音。
“今天不跟你說笑話了!談正經事!”
“啊!哪里來的火燒到你屁股啦!那你說,什么事?”
“糧食!趕快給我調糧食來!我這快餓死人了!”
“啊!你那缺糧!”
“情況很嚴重!趕快給我調十萬斤來!”
“那么嚴重!全縣總共就留二十萬斤機動糧,哪能給你那么多!就是給,我也沒權批!要經縣委研究的!”
“那你趕快找縣委研究啊!”
第二天,王玉貴回來電話說,全縣普遍反映缺糧,各個公社要的數都不少。現在到麥子收下來還有兩個多月時間,縣里留下的二十萬斤機動糧大少,只能到五月份情況十分緊急的時候才能動。
縣里弄不到糧食,就只有自己去想辦法了。張德寶決定還像四九年春天那樣,帶人到洪澤湖里去挖藉逮魚捉蝦了。然而,當務之急,一定要先解決病人的吃糧問題。
“給我一千斤糧食吧!”張德寶找到糧站的二龍說。
二龍現在是糧站的站長。他難為情地說:“張書記!沒有糧食局的調撥單,我一兩都不敢對外發!”
“你發!啊!責任由我負!”
“這是國家的糧食!不是你公社的糧食!你不能隨意動的”
“你怎么這樣死心眼哩?我那急等救人哩!”
二龍不再說話了。
“這樣吧!你要為難的話,那我寫個借條給你,你以后從我那公社食堂的供應糧里扣。我那里包括各機關總共四十多口人,每人每月扣五斤,多會還清就到多會算,這樣不行嗎?”
二龍只好答應。
鄭集的人趕到湖邊灘地時,已是人山人海了。開始幾天還能挖到胳膊粗的藉段子,幾天過后,就連藉節頭也找不到了。淺水洼里的魚被捉盡,河蚌、螺螄都被人們從淤泥里找出來。鄭集公社搞回來的湖產只能湊合著吃,不能等到吃光了再要糧。張德寶剛要打電話到縣糧食局要糧,縣里的電話卻來找他了。電話是縣委辦公室打來的,通知他立即到縣城住進縣政府招待所停職檢查。他從公社糧站弄出一千斤糧食的事縣里知道了,沒經過批準擅自動用國家糧庫的糧食,這錯誤能小嗎?
吃過晚飯,王玉貴到招待所去看張德寶。
“你來干什么?領到賞錢來請我啦!”張德寶并不給王玉貴好瞼色。
“呼嚕!我猜你會懷疑我出賣你!我王玉貴再差,也不會出賣朋友的!”
“啊!你狗心還沒變黑!那你就好好給我當回狗腿子,給我透透風,怎么回事?”
“不看你關禁閉關得可憐,我才沒那閑功天哩!告訴你,是你那公社的事!那天馬縣長到糧食局開情況匯報會,你那二龍站長匯報出來的!”
“這個人!我都跟他說了,先借著,以后從我那機關人員口糧里扣的,還匯報給馬縣長了!”
“你不要怪人家!縣里知道下面缺糧嚴重,準備研究解決一下的。他那庫里總共就一萬斤機動糧,被你弄去一千斤,這樣大窟窿,他敢瞞嗎?男子漢大丈夫,敢做敢當!不要學那女人樣,沒出息!”
“我是那人嗎?檢查我都寫三次了,沒一句向他身上推的!”
“我問你!你們下面情況到底怎樣?”
“也不是都缺糧的!原來底子好的要好一些。像我那里的小李莊,大部份人家都能湊糊到夏收。我那十二個大隊,也就大王莊大隊普遍缺糧,其余大隊只能部份缺糧,這里頭也是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那你要十萬斤干什么?”
“我要這樣多,你就能都給我啦?不多報點虛數能行!”
“啊!這還差不多!就像那小王集的夏書記,他也在叫,我看那就沒大問題!去年那次研究交糧任務,你還幫他講話的,現在你講實話,他那真也缺糧嗎?”
“他呀!那是叫給你看的!不過現在看,還是他沉住氣!我們扒河打渠旱改水,大張旗鼓地干;他就在公路邊挖點小河溝,做點樣子應付檢查;平時還像往年一樣讓勞力集中在種田上,隱住了種他的旱作物,糧食產量沒受什么影響。像他那公社,不給糧都沒事的!”
王玉貴想一會才說:“照你這樣說,全縣二十八個公社,像你們公社情況的要占多數;還有三分之一都和小王集差不多,有這樣的底,我們安排調糧就有數了。”
兩個人正說著,縣委辦公室的秘書來通知張德寶,明天參加縣里召開的緊急會議。
饑荒嚴重,馬縣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縣長被免了,孫縣長又回來任縣長。這次緊急會議就是他召開的,主題就是研究怎樣解決饑荒問題。
孫縣長聽說鄭集的張德寶因為擅自動用糧站倉庫里一千斤糧食被停職檢查,作出指示立即放人,恢復原職。用他的話說,要不是張德寶立即發糧救人,那還不餓死人!并且,張德寶還能組織全公社的人去湖里去搞湖產,開展自救,這樣能把人民的疾苦當作大事來抓的干部怎能處分呢?
經這兩年折騰,特別是這次縣委緊急會議以后,張德寶就像換了個人。他仔細一逐磨,發覺自己在很多事上是做得過了頭。這次縣里緊急會議上,對他印像最深的,是孫縣長帶著大家學的‘黨內通訊’上的‘包產能包多少,就講能包多少,不講經過努力實在做不到而又勉強講做得到的假話’那段內容。那段內容是告都我們,不論干什么,都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聯想到這兩年的實際情況,他真后悔自己沒能按照這樣的原則辦。可是那時那形勢也由不得自己呀,大家都一窩峰地比著去爭報高產,就像有一股激流在挾持著大家都身不由己地往前跑,自己又怎能甘于落后呢?然而,現在眼前的情況卻像無情的巴掌一樣搧在腦門上,多么沉痛的教訓哪!以后決不能再隨波逐流了,一定要多做符合實際的事,要多做有利于農業生產、有利于群眾生活的事。
張德寶住進縣招待所這十多天,公社的工作都是趙永華安排的,剛回到公社,趙永華就來向張德寶回報工作。大概情況回報結束后,下面就是要對急待解決的問題作出決定。
首先是解決目前的饑荒問題,這個問題結合縣里的會議精神,很快有了決定。
研究到第二個問題時,趙永華說:“今年的水稻栽插面積也很急!雖然我們將規劃面積從去年的一萬畝下降到二千畝,但是看情況下面仍然阻力太大,大部份大隊今年都不愿栽水稻,費了好大的勁,現在下面巳落實好計劃的秧田面積還不足公社下達的任務四分之一。眼看谷雨快到了,如不采取措施,公社原先制定的計劃面積就完不成。”
有去年的教訓,今年不敢再多栽水稻了,年初制定全年生產計劃時,就按去年兩千多畝的好稻子面積安排的。哪知道現在就連這點面積也落實不下去,趙永華能不急?
“行了!有多少就多少吧!”張德寶出乎趙永華意料地說。
“水稻少了這樣多,全年總產完不成怎辦?”
“小趙!整水田是要很多人力牛力的!現在牛死了不少,怎么整那么多秧地?現在不能再去干那力不從心的事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