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樣板戲,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作品,其普遍意義究竟如何?是否用戰略上“以一當十”來評價?不妨作一些探討。以八個樣板戲之后創作的有一部樣板戲《龍江頌》為例,做點分析。
《龍江頌》從創作到拍成電影,然后經過這50多年的實踐檢驗,至少可以看出以下10個方面的意義:
第一,“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社會主義中國不可缺少的文化習慣;
第二,“龍江風格”是基于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提煉出的道器結合物,盡管龍江大隊是集體所有制,但龍江風格是在縣委領導下,在全縣——全社會范疇里形成的。龍江大隊曾經遭受水閘,那是因為社會主義社會——全民所有制用“龍江風格”給予無私幫助,才使得龍江大隊度過難關。因為龍江風格的道器變通之基,應該是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
第三,龍江大隊黨支部書記江水英是一個基層黨組織領導者的典型,也是一個標桿——對組織,對同志,對自己的想法說法做法成體系——道器變通體系;
第四,龍江大隊思維方式充滿辯證法,如丟與保,得與失等等;
第五,大局意識的生動描述:丟卒保車;
第六,空間上的布局:堤外損失堤內補;
第七,時間上的布局:早季損失晚季補;
第八,時空結合布局:農業損失副業補;
第九,老中青三結合領導班子決策的果敢與果敢的決策:像阿根提前燒窯后下達“停下來”的命令,合龍口出現險情,要“緊急集合”,以及“公字閘”前“開與放”的激烈斗爭等;
第十,學習《紀念白求恩》,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由器而道,由道而器的過程準確鮮明生動展示出來,帶給觀眾視覺上的沖擊,思想上的教益,文化上的轉機。
《龍江頌》帶給我們的啟示,遠遠不止十項,這里只是舉出十個例子。每一個方面是不是都可以作為一個主題,創作出一部作品呢?
《龍江頌》這一部作品,是不是可以至少抵得上十部文藝作品呢?
推而廣之,每一部樣板戲難道不都是這個樣子的嗎?
事實上,經典文藝作品在道層面的意義,是無價的,是無限的。
唯有毛澤東文化里才會有這樣的經典作品大批涌現。
毛主席教導我們:
我們的戰略是“以一當十”,我們的戰術是“以十當一”,這是我們制勝敵人的根本法則之一。
?。ā吨袊锩鼞馉幍膽鹇詥栴}》,1936年12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