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版30集《三體》電視劇今天已經(jīng)更新完畢。其實上周點映通道開辟時,我也和許多“原著黨”一樣,第一時間買了點映,一口氣看完的最后十集,全程無尿點。
總的評價:非常精彩,接近完美地闡釋了原著,一定會和原著一樣,成為現(xiàn)象級的文化產(chǎn)品,成為里程碑式的作品。
我認為至少可以給95分。剩下5分是為了給后兩部留一些進步空間。
1、里程碑
《三體》劇版成為里程碑,首先是出于原著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劃時代的。
因為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第一部具有世界級影響的科幻小說。
科幻不是胡思亂想,高質(zhì)量的科幻背后是科技和工業(yè)基礎(chǔ)。中國錯過了兩次工業(yè)革命,又長期落后于西方。而《三體》橫空出世,背后則是中國科技和工業(yè)的迅速崛起。
只有實現(xiàn)工業(yè)化,攀上技術(shù)高峰,才能出現(xiàn)劉慈欣這樣的作者,才能有龐大的科幻讀者,才能有高度的文明自信。這是《三體》的里程碑意義所在。
同時,和西方的變形金剛、星球大戰(zhàn)這類單純展示物質(zhì)力量、而精神內(nèi)核極為貧乏的科幻不同,《流浪地球》又充滿著人文關(guān)懷,觸及了人與神、唯心與唯物、集體與個人、今天與明天、精英與大眾、東方與西方等根本問題,以科幻的形式詮釋了中國創(chuàng)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內(nèi)核。
在《三體》之前,如果有人告訴你,有一部作品能把諸子百家、秦始皇、牛頓、解放軍、刑警、科學家、上山下鄉(xiāng)、大字報、宇宙戰(zhàn)艦這些元素寫在一起而毫不違和,你能想象到嗎?原著的視野之開闊、想象之雄奇、畫面之瑰麗,恐怕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極少有作品可以與之比肩。
所以,劉慈欣可以在將來的中國文學通史上獨占一節(jié),和羅貫中、曹雪芹、魯迅并提,也并不為過。(當然,他的語言功夫比這老幾位還是粗糙了一些)
原著這樣成功,對改編者既是福音,也是壓力。
2019年我寫了電影《流浪地球1》的影評(《流浪地球》預示中國正在大步找回自信),開頭就說
“筆者作為科幻迷,看完《流浪地球》大喜過望。這種喜悅,首先源于對原著劉慈欣的代表作《三體》的關(guān)心。我和許多讀者一樣,認為《三體》達到了中國乃至世界文學的高峰,改編成電影一定可以超越好萊塢。但是,當時《三體》的讀者又幾乎都認為,中國導演拍不好《三體》。《三體》貼吧最熱的一個帖子就是“求求那些編劇導演,千萬別拍《三體》影視了,你們拍不出來的,毀了讀者想象中的形象。”但是,讓外國來拍,一定會改掉其中的中國元素,甚至改變主題。于是,《三體》的讀者們就處在這種既想看《三體》電影、又怕被中國導演糟蹋了的矛盾心理中。
而《流浪地球》在2019年橫空出世,則很大地消除了這種擔心”
而四年后的今天,《三體》劇和電影《流浪地球》一樣,讓讀者消除了這種擔心。
電視劇每一集都有這樣的彈幕:“原著黨狂喜”“原著黨放心了”“原著黨熱淚盈眶”。
2、尊重原著
改編名著,首要原則是“尊重原著,慎于改編”。
因為名著是經(jīng)過讀者和歷史長期大浪淘沙的勝出者,一個電視劇主創(chuàng)團隊再牛,也很難超越讀者集體和歷史的智慧。
所以哪怕像王扶林、楊潔這樣大師級的導演,在拍《三國演義》、《紅樓夢》和《西游記》的時候,也堅持高度還原原著,加戲慎之又慎。而電影《大決戰(zhàn)》則幾乎是按照歷史事實來演的。這使得它們分別成為改開以來影視劇的頂峰。
這一點《三體》劇做得很好。90%的人物、情節(jié)甚至大量臺詞是完全尊重原著的。創(chuàng)作者是謙虛的,沒有自作聰明的加戲。
3、還原了全部大場面
特別是,原著中所有的經(jīng)典場面,在《三體》劇里都展現(xiàn)出來了。
原著中,讀者最為津津樂道的大場面可能有這么幾個:宇宙閃爍、紅岸基地全景、古箏行動、秦始皇的人列計算機、三日凌空、脫水和浸泡、“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ETO大會、質(zhì)子展開......
這些場面,大部分是在現(xiàn)實中不存在的,甚至靠人類的知識也難以直觀想象的(比如質(zhì)子多維展開)。但電視劇基本做到了“神還原”,從全景到細節(jié),以至于彈幕中經(jīng)常出“和讀書時想象的一模一樣”的稱贊。
這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高水平的想象力,也需要付出成本。
僅靠綠幕和動畫來創(chuàng)作的導演,是拍不出這樣的場面的。
比如紅岸基地,恐怕很多原著黨也想不到,會真的搭出一個幾十層樓高的攝影棚。即使用一個幾層高的小樓應付一下,其實問題也不大。但就真的認真搞了個基地的樣子。
再比如“古箏行動”,原著黨是非常滿意的,幾乎和想象中完全一樣。拍這一段,劇組專門請教了造船專家,分析船體切割之后的效果,而且因為疫情無法去巴拿馬運河實拍,便整整花了兩個月時間在全國尋找類似的地形。
這在花幾個月就能拍出一部電影、在一個攝影棚就能拍一部電視劇的今天,是難能可貴的。
就連“質(zhì)子展開”這樣的場面,本來是無法用三維的肉眼看到的,劇組也想方設(shè)法努力展示了。
甚至,“臺球試驗”這種本來可以用嘴口述的情節(jié),劇組竟真的讓丁儀和汪淼打了五下臺球。
4、敢于斗爭
如果說第一部的主題是什么,可以歸結(jié)為四個字“敢于斗爭”,或者說“人定勝天”,這也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根本。
原著有這個主題,但是不夠突出。電視劇則把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主題突出了,證明看上去弱小的力量也能夠戰(zhàn)勝一時強大的力量。
這個主題,最突出的展現(xiàn)是前五集對汪淼從恐懼走向自信的細致刻畫。
轉(zhuǎn)折點發(fā)生在汪淼給女兒班級上課,講到物理學是有規(guī)律的,是可以認識的。這時陽光從窗外射進來,一改幾天來的陰霾底色。
史強和汪淼在鹵煮店談心:“事出反常必有妖”“他們越是讓你害怕什么 你越不能讓他們?nèi)缭敢詢?rdquo;,這是汪淼從六神無主到?jīng)Q心站起來斗爭到底的轉(zhuǎn)折點。
而最后一幕“麥田宣言”,“蟲子從來沒戰(zhàn)勝過”,則是畫龍點睛。
如果拔高點,這不就是“不認命、不信邪、不怕壓、不怕鬼”么,不就是“樹立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lǐng)”嗎?
5、敘事順序的優(yōu)化
電視劇和書不同。原著里可以用大量思辨的文字進行敘述的部分,電視劇就必須用形象表達出來,這是拍電視比寫書難的地方。
為了把原書中平鋪直敘的內(nèi)容改編的更有可視性,劇組進行了不少再創(chuàng)作。這種再創(chuàng)作是非常成功的。
首先就是對敘事順序進行了優(yōu)化,把多條線索改成了一條線索。
原書中現(xiàn)實世界和紅岸工程是平行展開的,對于讀者來說,相當于先同時讀兩本小說,到最后兩條線索再慢慢交叉。對書來說,這樣寫問題不大,金庸也經(jīng)常用這種筆法。
然而,劇組顯然是考慮到了“路人黨”(沒看過原著的觀眾)的感受。劇情本來就有些費腦子,如果再兩條線索一起說,可能就更加麻煩。所以對敘事順序做了一些調(diào)整,把紅岸的內(nèi)容稍微后推,以現(xiàn)實世界中大史和汪淼追尋科學邊界真相為主線索,盡量把紅岸的內(nèi)容嵌入到對現(xiàn)實世界的敘事中來。
事實證明,這是很成功的。把原書多條線索歸結(jié)為一條線索,使沒讀過原著的觀眾更容易看下去。
當然這樣的代價就是,前9集確實顯得鋪墊的時間過長,原著黨認為情節(jié)有些拖沓。但從10多集開始,后面的情節(jié)就是逐步解開懸念的過程,節(jié)奏越來越快,以至于后10集全程無尿點。
如果當成一部懸疑劇來看,這也是非常成功的。
6、增加的的幾個人物
而為了把原書形象化的第二個努力,就是增加了幾個原書沒有的人物:自媒體記者慕星、天文學者沙瑞山、汪淼的女兒豆豆、葉文潔的外甥女陳雪、大史的“十個助理”徐冰冰。這在前10集播出時,成為有爭議的一個做法。但是看完全劇就可以說,這幾個人物增加的是成功的。
慕星出場是為了演降臨派和拯救派的矛盾,原書中并沒有專門為此設(shè)計故事情節(jié)。
沙瑞山是個“工具人”,是為了讓他參加打游戲和討論,向觀眾講述如何一步步參透三體世界的規(guī)律。而原書中大量內(nèi)容是作者以旁白的口氣敘述的。如果沒有沙瑞山,只有汪淼和大史尬聊,就會像說相聲一樣。而且,這個小胖子演的也不錯,活生生的青年科研狗。
豆豆在原書中沒有多少戲,而且是男孩,但是在電視劇中,成了一個聰明調(diào)皮的小女兒,并且?guī)状卧陉P(guān)鍵的時候童言無忌提醒了汪淼。這使得汪淼這個形象增加了親情色彩,更彰顯了奮斗的意義。這個角色戲不多,但是每場都很好,小女孩演的也很好。
陳雪的出場也是為了使情節(jié)更完整,坐火車去海拉爾那場戲是新增加的,也是為了突出降臨派和拯救派的矛盾。
徐冰冰是分走了大史一部分功能,把大史的智力降低,這樣他就可以問出來觀眾心中的疑問。另外,原著中的女性主角沒有正面角色,在正面角色里增加徐冰冰這個女性,也可以吸引女性觀眾(或者吸引男性觀眾)。
接下來再說說角色。幾個主演,雖然未必是最優(yōu)之選,但總體上是很好的。
7、沒有用小鮮肉
所有主演以及配角,都是演技派,沒有用流量明星和小鮮肉。
向主創(chuàng)人員致敬!
希望后面兩部,依然能夠頂住各種壓力和誘惑,保持“不用小鮮肉”這個優(yōu)秀傳統(tǒng)。
8、把工具人汪淼演活了
原著中的汪淼,基本是個“工具人”,對他的情感、心理,寫的不夠多。
電視劇則把汪淼作為男一號,濃墨重彩加了大量感情戲,非常細膩的刻畫了一個知識分子,從不問俗務(第一集和史強沖突)、自命清高(遇到倒計時之后還不接受史強的保護)、到戰(zhàn)勝自己的內(nèi)心,勇敢面對挑戰(zhàn)的過程。把這個工具人演活了。
9、史強
史強的外形同大部分讀者的想象不一樣,大部分讀者(包括我)想象的史強是五大三粗、絡腮胡子甚至滿臉橫肉。所以于和偉剛出場時,觀眾評價不一。
但第五集開始,史強的形象慢慢豐滿起來,到結(jié)尾的“麥田宣言”達到高峰。
讀者對史強“五大三粗、絡腮胡子”的想象,恐怕還是出于低級的審美,認為只有肌肉男才能代表力量。
于和偉對史強的塑造是成功的。他貌不驚人,有幾分痞氣,愛開玩笑,有點二。他并沒有科學家那樣多的知識,但是同知識分子相比,他接地氣、敢斗爭、講義氣、無所畏懼、熱愛生活,這就是普通中國人的形象。
我們每個人生活中都有這樣的人,我們都愿意和這樣的人做朋友。
10、常偉思
很多人一開始不適應林永健扮演常偉思,因為林永健的喜劇形象太深入人心了。但是林永健老師用自己的演技,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這個問題。
如果早些年拍,我心中最適合演常偉思的是杜雨露老先生。
不過,林永健來演也有個好處,那就是大史和他開玩笑那些戲就不違和了。如果是杜雨露老師這樣氣場強大的嚴肅形象,恐怕大史也要換另一種演法。
11、葉文潔
葉文潔的兩個演員選的都是很好的。而且王子文和陳瑾兩位的氣質(zhì)甚至外形還都有些相似,很立體的塑造了這個人物。
葉文潔是原著中最復雜的人物,她希望毀滅人類,但又對此感到矛盾,還設(shè)法挽回自己曾經(jīng)造成的后果。電視劇對這種微妙的心理,刻畫也是到位的。抓住了這個人的重點。
12、紅岸的最高決策者
劇里說,紅岸發(fā)向宇宙的信,是葉文潔起草的,這是比較明顯的一個bug。
紅岸文件、特別是致宇宙的信,是全書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
這部分內(nèi)容總體上處理的是比較好的。特別是播出了信的全文,這封信實際上是一個簡化版的《共產(chǎn)黨宣言》,大劉寫得是很到位的。
所以這封信不可能是葉文潔起草的,因為如果葉文潔那時候能寫出來地球上一切問題的根源是“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guān)系的矛盾”,他就不會對外星人產(chǎn)生迷信,更不可能產(chǎn)生“更高的技術(shù)就必然有更高的道德”的想法,而這個問題直到她晚年被捕也沒搞清楚。
按原著的說法,這封信太重要了,是要政治局通過的。
《三體》有一個沒有出場的角色,那就是紅岸工程的最高決策者。
原著已經(jīng)十分明確的暗示了紅岸工程的最高決策者是誰——他能做出“已閱,狗屁不通”“大字報不要發(fā)到天上去”的批示,還能是誰?
他是真正的執(zhí)劍人,是帶領(lǐng)中華民族洞察黑暗森林法則,并且以弱小的國力就敢于對帝國主義形成威懾的人。
所以有評論說,即使沒有羅輯,后人也能從紅岸文件中領(lǐng)悟出黑暗森林法則,從而對三體形成威懾。
但電視劇里把這些情節(jié)略去了。這是一個遺憾。
不過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本來人類就不感謝羅輯嘛。
13、中國元素
《三體》是一部典型的中國科幻,電視劇也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元素,這很好。
比如,紅岸基地的布景、音樂,是下了功夫的,背景音樂是當時流行的歌曲,而且用的都是當時的版本,不是改開之后修改過的。
甚至紅岸文件的字體,都是按當時中央文件的字體(仿宋)排印的。(唯一的bug是當時的中央文件用紙是B5大小,最近幾年才改成A4,但劇中用的似乎是A4。但這個bug確實是吹毛求疵了。)
現(xiàn)實劇情的設(shè)定是2007年,背景的新聞聲多次出現(xiàn)奧運會,這也增加了代入感。
而三體游戲部分,則更加充分展示了中國文化,方言、秦腔、古風的吟誦,恰到好處地展示了中國的文化。
14、喜劇元素
在尊重原著基礎(chǔ)上,電視劇增加了不少喜劇和生活化的元素。
比如,史強這個人物本身是帶喜感的,沙瑞山出場就是按喜劇演的,還有魏成的方言。這些能夠緩解原著中懸疑、恐怖的氣氛,效果也是很好的。
15、動畫
如果說《三體》劇可以封神,那么其中的動畫環(huán)節(jié)更是神中之神。
原著中的動畫的作用是為了讓地球人理解三體文明,而電視劇里的動畫起到了同樣的效果。
各段動畫完美展示了原著的描述,而且場面使人身臨其境。對太陽、飛星、三日凌空、大撕裂等經(jīng)典場景的再現(xiàn),使沒讀過原著的讀者也能比較容易的理解情節(jié)。
而且,動畫制作者顯然也有很好的審美。比如秦始皇人列計算機用秦腔做口令,這類情節(jié)就很讓人驚喜。
16、期待后兩部
三體第一部,是三部中拍攝電視難度最小的。因為第一部畢竟有大量情節(jié)是現(xiàn)實中的,而第二、第三部,涉及物理知識的難度、想象力的豐富、場面的宏大、人物心理的復雜,都超過了甚至遠遠超過了第一部。
從第一部對復雜情節(jié)的處理看,相信第二、第三部也能拍好。
不過,以前的系列劇也有這樣的情況,就是第一部拍的好,名聲大,再拍續(xù)集的時候,干擾和誘惑也會多起來,質(zhì)量就下降了。
衷心希望《三體》第二部和第三部不忘初心,善始善終,向劇組致敬!
中國科幻是星辰大海,中國的未來是星辰大海!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