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聽了您的分析,我對于《故鄉》這篇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您剛才說的時候,我就自己在腦補那個畫面,就感覺太美了,有很大的想象的空間。而且它也不是直接言說,它就讓我們自己去意會,自己去感受。您剛才也提到了,我們這個民族就是一個意象的民族,可能是跟我們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有關,它才會有意象可以存在生長的土壤,也讓意象的魅力會更大,這是我們國家的一些文化上的原因。
我還很想聽您繼續解讀一下魯迅的其他作品,除了《故鄉》,我認為還有好多很有趣的地方,也想聽老師講一講,我們大家才能夠更清晰地了解魯迅的高超的藝術水平。那么還有就是《孔乙己》,也是大家都讀過的很著名的作品。印象很深刻的是他排著的九文大錢或者是他的長衫。而您格外注意到了這篇小說當中的酒。請問這個酒又有什么特殊之處嗎?
孔老師:好,你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主持人,非常善于總結,歸納得非常好,又很好地、很自然地轉折到《孔乙己》這篇小說上。
首先,介紹一個背景知識,《孔乙己》這篇小說是魯迅本人最滿意的小說,當然魯迅小說都很好,還有那么多有名的,但是你要問魯迅先生您自己最滿意哪篇小說,魯迅說《孔乙己》。我也探討過為什么魯迅最滿意這篇小說,就因為這篇小說的好處在于魯迅作為一個敘事者,作為一個作者,沒有跳出來說一句話,他不動聲色。這篇小說要是換另外一個人寫,他就恐怕讀者不明白,他就老要說,你看孔乙己多可憐,這個社會多罪惡啊!只要這么一寫,就不是一流作家了。
我們上中學可能被老師給教壞了,老師老讓我們要點題,就怕人家不明白。魯迅他就不怕別人不明白,他就寫了這么一個孔乙己的遭遇,你愛說孔乙己怎么著是你的自由。所以這篇小說也有很多誤解,有很多人認為孔乙己是錯誤的,認為孔乙己不對,說孔乙己是個無能的人,就知道“茴”字有四種寫法。我就反駁這種人,我說你知道“茴”字有幾種寫法嗎?
現在社會如果知道“茴”字有四種寫法的人,可以到北大中文系去當教授了,你有什么資格看不起孔乙己?這個小說的問題,不是孔乙己會什么不會什么,而是孔乙己知道“茴”字有四種寫法,為什么會遭到嘲笑?而我說,到了今天你還在嘲笑孔乙己,你怎么不反思一下?也許魯迅那個時代,還有些人知道“茴”字有三種寫法、四種寫法,到了21世紀了,能知道“茴”字有兩種寫法就不錯了。所以我說,我們大家可能都沒有讀懂,要好好地去體會——不是說第一段是什么意思,第二段是什么意思,不是這樣去讀小說,而是要敏銳地把握我們讀的時候,到底是什么不知不覺之中打動了你。這才是文學欣賞,這才是文學鑒賞。
我們現在高考語文題老有一個現代文賞析閱讀,最近增加了一篇古詩文賞析閱讀,這個題出的,我覺得用心是好的,但是具體題出的都很死板,它都是有標準答案的,一有標準答案就容易把教學帶偏了,帶歪了——它規定賈寶玉必須是什么性格,林黛玉必須是什么美學風范,這就容易把文學給理解得狹隘了。
而孔乙己呢,初一看孔乙己,穿著長衫又站著喝酒,穿長衫站著——我們就注意到了,但是不容易注意到的是站著干嘛——喝酒。它從頭到尾都是跟酒有關的,這個故事發生在酒店,而敘事者很巧妙,敘事者是一個小伙計,咸亨酒店的一個小伙計,假如把第一人稱敘事者改為咸亨酒店的老板,這小說馬上就不一樣了。我想這個老板第一句話說,孔乙己這個無賴,十九個錢還沒還我,我到現在還等著他來還錢,孔乙己是個老賴——小說的格調馬上就變了。這個小說非常巧妙之處在于,他是一個不懂事的小伙計,小伙計還不很聰明,我估計他是考不上重點高中的。他來到這個酒店打工,可是酒店有一個技術,要求往酒里摻水。由于小伙計這個技術不過關,所以技術活不讓他干,他只能改為叫溫酒的,無聊的一個位置了,只能在那兒給溫溫酒,誰都能干。因此這個小伙子比較無聊,孔乙己整個的遭遇,是在這么一個小孩的眼中看來的。
這個小孩還有點看不起孔乙己,他自己沒有本事,也受周圍這些環境的影響。所以在這個小說里,酒就是一個重要的元素,但是很容易被忽略,就像剛才我說,《故鄉》里邊從頭到尾都寫月亮,但恰恰容易被忽略的是月亮?!犊滓壹骸芬彩沁@樣的,老板、小伙計、孔乙己,還有那些酒客,明明都跟酒有關系,可是我們都容易忽略它。
我有一個外號叫北大醉俠,常常被酒業請去講酒文化。講多了之后我發現,恰恰是這些酒行業的大師,他們忽略了酒是一個意象。你看我也不會造酒,我喝酒也不行,當然講酒的技術,我是講不過那些大師,他們講我們的酒幾蒸幾釀,里面包含微生物多少種,維他命多少,這我都不會講??墒俏野l現他們就少了一個東西,他們沒有注意到酒是意象,李白喜歡喝酒,蘇東坡喜歡喝酒,真的是因為他們酒量大,因為他們愛好酒嗎?我相信主要不是物質的原因,而是酒是一種意象,一種人生的精神現象。
而《孔乙己》這篇小說,重點就寫的是在這么一個咸亨酒店,一個地方一個小鎮的酒店里邊,這個酒本來就不高級,老板還要賺錢,而過去很多酒店賺錢的方法,就是往酒里邊摻水,只要一摻水,它就變了。我有一次去講酒,我在這里不做酒的廣告,我說這酒的風格是醇厚二字,一個醇,一個厚,就講它這個酒怎么醇怎么厚。我是中文系的出身,我說大家看看“醇”和“厚”這兩個字是怎么寫的。很多人都不知道“醇”和“厚”是怎么寫的,“醇”和“厚”從甲骨文起源上都跟酒壇子有關,它們本來都是酒壇子的象形文字,后來慢慢符號化了,就變成“醇厚”這兩個字。而酒如果是不摻水的,叫醇和厚。摻了水就是反義詞,就叫?。╞o),口語叫?。╞ao),就薄了。
還因為我爸是個酒鬼,他們老說,喝酒喝厚了,耍錢耍薄了,好朋友在一塊兒經常喝酒,不要賭錢,賭錢傷感情,賭錢感情會越來越薄,喝酒會越來越厚。你看喝酒的人經常搶著付賬,今天我來,今天我來,今天我來,雖然沒什么錢,還要搶著付賬,喝酒感情越來越厚。酒本身如果不摻假,就是厚的意思,摻了假就薄。
孔乙己 木刻 作者:趙延年 1975年創作
所以小說一開始就有一個很好的鋪墊,講這個酒要摻水,所謂的好酒也就是摻水摻的少一點,就是哪家店有良心,完全不摻水的,恐怕找不到,至少要摻個10% 、20%,可能只要是不超過一半,都算有良心的。所以孔乙己這樣的一個人,來到這樣一個酒店喝酒,本身已經說明了他的身份,而且他外邊穿著長衫,站在柜臺上喝酒,這也說明他的身份。而整個小說寫的就是“涼薄”二字,就是摻了水的酒。把整個小說當成一個整體來看,這寫的不是咸亨酒店,不是要到消協去投訴,說這家酒店摻水,是說當時的人際關系,整個中國的人際關系都是涼薄的。
孔乙己是非常勤奮努力的一個人,雖然說我們現在看不起科舉了,可是他是一個有學問的知識分子,他只能走科舉這條路,為了科舉,他一次一次地去考,考不上在當地也算個有學問的人,你憑什么老嘲笑人家?就像我們今天,在某個農村有個孩子考清華北大沒考上,明年又復讀,復讀了三四年,他有什么可看不起的呢?他仍然比這些連重點高中都考不上的要強,比那些文盲強百倍??墒沁@個酒店里的人,就因為孔乙己沒考上,因為他沒有錢,無權無勢,大家就嘲笑他。當然孔乙己也有他不對的地方,但他不對的地方是跟涼薄的社會有關,我們看見這個社會曾經向他伸出過援助之手嗎?他得到過一點溫情嗎?沒有。
這個小說里,孔乙己唯一想跟他說話的就是這個小伙計,唯一想跟他套近乎,孔乙己覺得這孩子總是好的吧,想跟這個孩子套近乎,沒想到這孩子對他也愛理不理的,孩子說誰讓你教,我知道。孩子對他也很冷淡。他最后的希望破滅了,這是很可憐的一點。
我講《孔乙己》那一課之前,看過一個戲曲片《孔乙己》,改編的很好,它寫出孔乙己內心的悲涼,還把孔乙己跟阿Q連在一起了。寫到阿Q最后上刑場,在兩邊看熱鬧送行的人群中,竟然有孔乙己,孔乙己還送給臨終的阿Q一碗酒喝。阿Q說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那碗酒是不摻水的,那碗酒表現了兩個弱者之間惺惺相惜。孔乙己知道阿Q現在也很可憐,就要死了,送給他一碗酒??滓壹何幢叵裎疫@樣,能夠從意象的角度來看這個酒,他是憑人的直覺,他知道什么叫好酒。
所以你看他就有一次不是去排出九文大錢。排出九文大錢,也是一個窮酸知識分子的意象。他說你看這回是現錢,溫兩碗酒。每一次孔乙己出場都跟酒有關系,所以我們通過一個酒,就看出這個小說通篇寫的是涼和薄,一種涼意透骨而來。特別是后邊又寫,后邊再寫的季節是秋天,過了中秋以后,天氣一天比一天涼,一天涼比一天。在這種情況下又想起孔乙己,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沒還,你說孔乙己好久沒來了,他到底是死了還是被誰抓去了?老板并不關心,老板想的是他還有十九個錢沒還,這就是當時的人情??滓壹哼@樣一個有學問的鄉間知識分子,都是這樣一個命運,整個中國能好嗎?好不了??墒囚斞敢痪湓挾紱]說,魯迅沒有說“你看這就是黑暗的舊社會”,要這么說,他就不是好作家了。
主持人:找到了點感覺了。
孔乙己 范增繪
孔老師:魯迅什么話都沒有說,所以為什么《孔乙己》是魯迅最喜歡的小說,就在于此。
我再介紹一個有關的知識,因為我也研究一點武俠小說,現代武俠小說有個著名的作家叫白羽,后來有個小說家叫梁羽生,梁羽生是很崇拜白羽的,白羽當年是向魯迅學習小說創作的,白羽本來是不想當武俠小說家的,他想當新文學作家,后來沒成功,為了謀生,最后寫武俠了。白羽找魯迅給他指導,他把自己的小說給魯迅看,魯迅給他修改過,其中有一句話,白羽怎么寫的呢?白羽寫一個老人:“可憐這個老人,就這樣兩手空空地回去了。”魯迅把“可憐”二字給他去掉了,改成“這個老人,兩手空空地回去了。”白羽非常聰明,魯迅這么一改,他馬上就明白了奧秘在哪兒。如果寫“可憐”,作者的態度就出來了,作者態度出來,就把讀者的大腦給塞滿了。不要“可憐”,你不要表態,要不動聲色,“可憐”二字要從讀者心里出來。白羽為什么能成一流的武俠小說家?他是從魯迅這里得到了啟發。當然不是魯迅啟發誰,誰就能領悟的,白羽很聰明。
反過來我們想《孔乙己》不就是這樣嗎?《孔乙己》通篇好像是看不起孔乙己的,其實不是,讀了之后你久久難忘,他不僅僅是同情一個人,是對整個咸亨酒店代表的那個社會、那個氛圍,都感到有幾分——用我們東北話說——拔涼拔涼的,哇涼哇涼的,透心涼。人際關系怎么是這樣的呢?所以再往下想,這樣的社會不改變行嗎?我們是怎么從那樣的社會變成今天這樣的一個中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那個時候一方有難,八方落井下石,八方嘲笑。所以我說,沒有魯迅就沒有新中國,有了魯迅,后面才有共產黨領導人民革命,領導人民奮斗,建立新中國。
先得有人把問題指出來,魯迅通過這些意象告訴你,這個社會是不合理的,但他又沒說這個社會不合理,他要那樣說就不深刻了。他就讓你腦海里久久揮之不去,孔乙己、祥林嫂、閏土……你老想這些,就知道社會非改不可,這社會不改,我們怎么活??!我們都活不好。所以說盡管我們今天的社會還有很多問題,大家還在批評,但是畢竟已經進入一個新時代,那些問題已經克服了,孔乙己祥林嫂的問題初步解決了,這是我們可以告慰于魯迅先生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