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冤仇比天高」
《白毛女》(下文簡稱《白》)應屬十七年文藝的典型,但是,它本身也可以說是「前十七年文藝」。中共還沒奪得全國政權,早到土地革命到陜甘寧邊區時期,《白》就已經是鼓動貧富農民和地主斗爭的戲劇,電影反而是后來的。因此,類似的故事主線都是階級斗爭,是圍繞土地的農民VS地主的對抗,而中共(更多時候以紅軍或者蘇區/邊區政府形式出現)則穿插其中。
換言之,《白》是典型,也是一種常規:除了上述的陣營對抗,則還有訴苦和簡化,即十七年文藝中久守詬病的面譜化。但是我們的重點在于,《白》只有這種簡單的常規操作嗎?而只對此片作出老生常談式評價,又是否公允?
為什么不應該作出一種常規的「大路貨」評價?先看角色的差異,楊白勞是一個誠懇勤勞的農民,不管地主黃世仁如何催債,他都想辦法償還,但是正是這種老實性格致死。而年輕一代農民則更有斗爭性,也因此才能存活下去。大春想辦法拯救喜兒,最后參加了八路軍。而喜兒則難忍屈辱,趁機逃到山野之間,成為了白毛女。
除此之外,更應該加上歌詞本身,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并不是「北風那個吹」,而是喜兒訴冤訴苦的唱段。如果按照一般評價,這無非是以訴苦來發動農民的一種技術。可是這當然不只是技術,應該說這就是一種被壓抑物的回歸,最能體現這點的歌詞就是:我的冤仇比天高。天太高了,以致天本身不能作為一個合適的尺度,因為天就是無限,但是喜兒的仇恨比天還要高,也就是說,它比無限還要大,這到底是什么樣的仇恨?我們可以在表面上看出她作為貧農階級和女性的仇恨,但是到底什么樣的仇恨比無限更無限,這里就開始進入本文的重中之重。
2.
升華:把鬼變成人
天除了高度,它也是升華的象征,天是無限的,但是無限是不可表達的,換言之,無限必須被減削。天的存在轉變為言辭,本身是壓抑的,這無疑是象征之功能。
所以,接下來的天就是正義,即農民受壓迫而去逼使他們建立的新的社會秩序。對于《白》的另一「大路貨」就是「新社會把鬼變成人」,這一觀點就是升華,通過對于之前壓迫的壓抑,既包含鏟除地主階級,這直接表達為新來的邊區政府和八路軍頒布減租減息法令;也包含隱性的農民的斗爭,而片中則集中體現在喜兒一夜白頭,在荒野間頑強生存。
不過,這里的升華到底代表什么?先是把鬼變成人,即舊社會制造了面目全非的鬼怪,這里的潛臺詞就是:本來存在一種人,但是人被毀滅了(變成白毛鬼怪),而八路軍的到來則是恢復了人的面貌。不難看到,這是一種人道主義的評價,詳細一點,則是對于人的本質的復歸。這種評價是最常見的,但是七十年之后,我們還應該接受這種評價嗎?
3.
反升華:鬼神墜落成人
這里不妨回溯到《白》的根源,這一戲劇啟發自民間傳說白毛仙姑。也就是說,它本身并不存在一種既定的人,乃至它本身就是鬼神。在片中,喜兒變成白毛女后,它因為害怕被發現而神出鬼沒,因此人們迷信地認為是白毛仙姑顯靈。因此,人們與喜兒這一鬼神化身的關系就是非關系,正是與此可怕的東西(thing)保持距離,才能對此崇拜,簡言之,是敬/畏。
這里可以正式進入到性化,喜兒是一名女性,因此才導致它不是女性,我們同樣能以此反擊常見的人道主義批評:正是孜孜不倦于制造人,才有更多非人。而喜兒作為女性,她首先是作為無能而無奈的父親的女兒,其后被強騙為悲慘的奴隸,最終則是成為了更特殊的女性:非女性,她因為其特征而被視作鬼神,既受尊敬又受排斥,而黃世仁更無恥地利用白毛女來恐嚇眾人,這恰恰說明大寫女人是什么——又不是什么。
所以,到底如何作出一種不是男性——不是出于道德或者正義等崇高化的評價?片中最后的情節也體現出來,大春帶著八路軍回鄉,他一開始以為白毛女是黃世仁再裝神弄鬼,但是他一路持槍跟蹤,最后一直跟到山洞里,喜兒最終無路可走,于是走到巖石高處,看到大春而暈倒。這里的動作就是墜落:喜兒作為最低賤的社會底層,然后變成連社會性都被剝奪的野人和鬼怪,而她不是所謂的向著人的方向上升,而正是從這一位置墜落,反而才使她不再是鬼怪,而是人。
跟著這一邏輯推進,造成白毛女的悲劇的原因恰恰不是社會不正義,而是社會的光非常地兇猛——全部被地主階級把控了,于是黑暗中的生存者才無法出現,并且成為了神圣人。所以對于《白》的合乎時宜的評價是不合時宜的,正如紅軍/八路被地主老財當作洪水猛獸,而且它始終像幽靈一樣,倘若八路軍真的想拯救白毛女,那反而應該完全「跟從」壓迫者的視角。正因為紅軍是代表可怕的非人的軍隊,是紅色的魔鬼,那麼才能談得上和群眾(亦是真正的鬼怪)站在一起。如魯迅所說,在天上看見深淵,于無希望中得救。
《白》片在疫情三年間再次火熱,正是因為花唄出了一個廣告標語,說是一個施工隊隊長要給女兒借錢過生日,這和《白》的情節如出一轍。但是,如果經過了七十年的歷史進展,卻仍然放在光明之下去打量無產階級,那麼和花唄廣告是沒有區別的,因為最為光亮的,難道不是資產階級的手電筒嗎?蜷縮、疲倦卻又漸漸覺醒的新的無產者寄居之處,正是燈下黑,所以《白》現在給予我們的啟示,不是庸俗地追逐光明,而是在黑暗中咆哮。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