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在疫情封閉期間,我從新聞報道中得知,《覺醒年代》囊括了第31屆金鷹獎最佳電視劇、最佳配角獎、最佳編劇獎,于是從電腦上看了這部43集電視連續劇,大呼好看過癮,可以說,這是我看過的最受感動的一部電視劇:震撼心靈,酣暢淋漓,令人覺醒,催人奮進。
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大劇
20世紀初,中國陷入最為黑暗的年代,帝國主義用洋槍洋炮打開了國門,侵占我國領土,強迫簽訂不平等條約,使泱泱中華大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中華民族到了亡國滅種的危險境地。中華優秀兒女奮起抗爭,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人成功發動了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滿清王朝。但勝利果實卻落入北洋軍閥手中,國勢民生更加破敗不堪。
國難當頭,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創辦了《新青年》雜志,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發起了文化啟蒙運動,以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新文化與舊文化展開了激烈的論辯斗爭。這場文化論戰,啟發了國人的心智,開啟了時代新聲,為黑暗的中國帶來一縷文明曙光,培養、團結了一批具有時代進步意識的知識分子。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中國作為戰勝國,不光收不回被德國占領的山東半島,反而要被日本接收,國聯大會逼迫北洋政府簽約。陳獨秀蔡元培得知了這一消息后,發動了拒簽不平等條約的群眾性示威抗議運動,北平的學生和知識分子首先行動了起來,與北洋軍閥政府進行了殊死抗爭,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運動。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社會各界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罷工罷市活動來聲援北京學生,最后逼迫北洋政府放棄了簽字。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次由人民群眾起來阻止了政府的喪權賣國行為,標志著人民已經開始覺醒。這是新文化啟蒙運動帶來的成果。
五四運動后,先進的知識分子對中國向何處去發生了分歧,以胡適為代表的改良派主張向美國學習,走資本主義道路。以陳獨秀李大釗為首的革命派,認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使廣大人民都過上平等自由有尊嚴的富裕生活,左右兩派開始分道揚鑣。陳獨秀李大釗南北相約,共同建黨。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召開第一次黨代會。開啟了一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開展斗爭的新時代。
《新青年》(第一卷原名青年雜志)1915年9月15日創刊號出版,至20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這7年期間里,中華大地上風云激蕩,波瀾壯闊,是決定中國歷史走向的最為重要的階段,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留下光彩奪目的一頁。
《覺醒年代》以正確的歷史唯物主義歷史觀,宏大敘事的筆法,飽滿鮮活的藝術形象,精彩的故事情節,再現了這一偉大的時代面貌,弘揚了革命英雄主義,充滿了正能量。這真是一部歷史正劇、大劇。
民國精英的群體雕像
民國初期,新舊對壘,百家爭鳴,激情燃燒,追求真理,叱咤風云,驚濤駭浪,時代造就了大批英才,可謂人才輩出,群英薈萃,中華歷史上只有戰國時代可相媲美。他們中有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人;蔡元培、魯迅、胡適、林紓、章士釗、辜鴻銘、易白沙等新民主主義時期的代表人物,以及舊官僚徐世昌、汪大燮、陸征祥、顧維鈞 、吳炳湘等人,他們個個個性鮮明,獨具風采。
劇中的故事多是轟轟烈烈地展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各種人物在尖銳的思想交鋒和斗爭中展現了不同的個性,人物形象飽滿鮮明,栩栩如生。
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中主帥、五四運動的總司令、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于和偉扮演的陳獨秀,形神兼備,霸氣英姿,演活了一代領袖人物。陳獨秀個性率直豪邁,具有為了苦難人民,下地獄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李大釗是中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他立場堅定,對人民心懷大愛,頑強執著,為革命英勇捐軀。共產黨人的俠義風范,感動了人民,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陳獨秀與胡適是新文化運動中的并肩戰友,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但是五四運動后,兩人開始分道揚鑣,胡適后來走向了蔣介石陣營。因此,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胡適在大陸是作為一個反面人物而被批判。在《覺醒年代》劇中,恢復了胡適歷史本來面貌,這是實事求是。但他們之間的立場、理想還是有著很大的差別。劇中有這樣的場景:胡適說,我們已經是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兩位老兄為何不顧自身安危,搞什么激進革命的勾當呢,多研究點學問多好?他理解不了陳獨秀、李大釗為國為民甘愿自我犧牲的崇高境界。劇中還有一個鏡頭也很感人,三人相約在林中喝酒告別,胡適很傷感,提出人各有志,互不勉強,但希望以和為貴,保持友誼。熒幕上陳獨秀、李大釗與胡適的手握在了一起。后來事實證明,胡適還是很夠朋友的,在陳獨秀和李大釗坐牢時他極力加以營救。李大釗死后,他也出手相幫他的家人生活。就是魯迅死后,他也是治喪委員會的成員。這就是有血有肉的胡適,不是概念化臉譜化的胡適。
辜鴻銘的出場十分令人可笑,頭上留著前清遺留的小辮子,出門有兩人跟隨,一人提茶壺,一人端煙盤,派頭十足,桀驁不馴,是典型的封建遺老。然而人家卻是學貫中西,會九種外語。他代表舊學派在與陳獨秀等人的新學論戰中也是鋒芒畢露,才華橫溢。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顆強烈的愛國心和正義感,他是陳獨秀等人惺惺惜惺惺的對手朋友。在五四運動時,他站在了學生一邊。陳獨秀被逮捕,他發聲援助。舊時學人寬博胸懷、正人君子的風度讓人肅然起敬。
陸征祥在歷史上是以賣國賊而留名,他是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首席代表,在和會上首鼠兩端,舉止失常,但愛國心終究占據了上風,使他做出了即使北洋政府下了簽字的命令,也要拒絕的抉擇。劇中警察總監吳炳湘也不是一個漫畫式的人物,他思想反動,手段毒辣,但為人精明,做事有分寸,留有余地。
馬少驊扮演的蔡元培最為出彩,他把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胸懷、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唯才是舉不拘一格的做事風格、忍辱負重鞠躬盡瘁的職業操守、開拓創新的改革意識、自由高尚的靈魂,惟妙惟肖地演繹了出來,讓觀眾喜愛上這個活脫脫的蔡元培。馬少驊由此獲得了金鷹獎最佳配角獎,真是眾望所歸。
《覺醒年代》是電視劇,不是史書,但卻把五四運動期間民國社會精英人物準確定位,用電影藝術形象演繹了出來,真是了不起。
感人至深的思想教育
坦率地講,我很少看電視連續劇。因為多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霸占熒屏,胡編亂造,戲說胡說戲弄觀眾。我就奇怪了,中國共產黨一百多年的奮斗歷程驚天地泣鬼神,取得了史無前例的的偉大成就,中華民族正在走向偉大的民族復興。黨的領袖毛澤東、周恩來難道不比康熙、乾隆業績更偉大嗎?他們精彩的人生,有哪朝哪代人能比得過來。《覺醒年代》讓我眼前一亮,大呼痛快,這才是反映歷史本來面貌的正劇;這才是樹立了共產黨人光輝形象、再現了偉大光輝革命歷程的大劇;這才是寓教于樂的好劇。
劇中陳獨秀與兒子陳延年陳喬年是“冤家”父子,兩代人一開始信仰不同,個性脾氣卻相似,劇中矛盾沖突不斷,然而陳獨秀對兒子依然懷有舐犢之親,在他的教育引導下 ,他的兩個兒子終于和他站到了同一戰壕。陳延年是一個自覺獻身人民事業的志士,他嚴格自律,給自己定了六條行為守則,其中一條是不談戀愛、不結婚。陳延年陳喬年的最后人生結局是:兩人血肉模糊,倒在了國民黨的屠刀下。
李大釗用騾車送陳獨秀逃出北平,從天津坐火車到上海,途中陳李相約,共同建黨,這是一段黨史佳話。電視劇用藝術手法再現了這一事件。他們走到一條大河的渡口,陳獨秀李大釗下了車,看到了悲慘的一幕:難民流離失所,老人賣孫女謀生路;有人燒紙錢送河燈紀念義和團打洋人死去的戰友。面對苦難的中國人民,兩位黨的創始人舉起拳頭宣誓:要為苦難人民謀出路奮斗終身,貢獻自己的一切。
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念念不忘的初心,黨代代相傳的基因。我把看《覺醒年代》視為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