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原著中,李達康既是一個“能吏”,也是一個“酷吏”,甚至“酷吏”的成分更多一些;同名電視劇為了避免給全國億萬觀眾造成“洪洞縣里無好人”之感,盡可能多地抹去了李達康的“酷吏”形象,讓他顯得更加“可愛”一些。但這給如何強力約束并規范“一把手”的權力,如何有效預防并遏制系統式塌方式腐敗非常不利。
同時,電視劇為了烘托沙瑞金、李達康干部人事改革大刀闊斧形象,有意淡化了孫連城從勤政廉政自甘墮落成“怠政干部”過程刻畫,尤其是“劣幣驅逐良幣”官場政治生態發掘,極大地削弱了對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的現實教育意義。這也許就是江蘇省委原常委、政法委書記王立科不惜動用政法資源抵制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播出的深層次原因。
原著中,李達康任金山縣縣長時,就酷愛出政績,亂鋪攤子,盲目上馬,為了修路帶人沖進老太太家里,搶走了她家里僅剩的五塊錢,逼得老太太上吊自殺,村民圍攻縣政府,釀成群體性事件,李達康卻沒有因這件事被撤職查辦,反而此后一直官運亨通,累官至京州市委書記、漢東省委常委;相反的,敢于堅持原則、勇于擔當的金山縣委書記易學習卻被降職,并20多年官位原地踏步;常務副縣長王大路被迫引咎辭職、下海經商。如果沒有遇到沙瑞金這樣的良心官員,易學習的政治前途堪憂。
原著中,李達康為了彰顯自己漢東省改革闖將,個性強,膽子大,脾氣硬、步子大的特性,置“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和“負面清單”不顧,把“法無禁止即自由”奉為金科玉律,啥事都敢干,啥人都敢用。大風廠大火引發的舉世矚目的新聞輿情事件就是由于李達康強行拍板強拆造成的,但李達康的官運同樣沒有因此受到絲毫影響。
原著中,李達康最信任的常務副市長丁義珍腐敗倒掉了,并在李達康的眼皮子底下叛逃到了國外;京州市原紀委書記張樹立也腐敗倒掉了,京州市出現塌方式腐敗,而且這些人的違法犯罪線索李達康提前都知道,但他為了自己的政績,一直充耳不聞,沒有進行任何防范和組織處理。作為京州市委書記、漢東省委常委,李達康難道就沒有選人用人方面的失察失責責任?為什么還能一如既往的官運亨通呢?
原著中,李達康的妻子歐陽菁身為銀行行長,放貸吃回扣,拎著幾萬塊錢的名包到處招搖,女兒在美國求學高消費,李達康作為歐陽菁的配偶和女兒的父親卻長期不知情,歐陽菁東窗事發,李達康為了保護自己的羽毛,快速與妻子切割,火線離婚,還用自己的專車送妻子出境。如果不是遇到鐵面無私的“空降”反貪局長候亮平,誰知道會出現什么后果?作為黨的高級領導干部,李達康是如何向組織申報個人財產狀況的?作為黨的高級領導干部,李達康又是如何管好自己的家人的?他難道就不該為此承擔一丁點責任?
現實當中像李達康這樣酷吏多多少少還受到了法律的懲處,如:火榮貴“火書記”、仇和“仇賣光市長”,但我們的達康書記卻什么責任也沒有承擔,甚至連罰酒三杯都沒有。
李達康不但是丁義珍、張樹立、歐陽菁等腐敗分子的保護傘;同樣是孫連城等淪為“怠政干部”的幕后推手。
原著中,京州市副市長兼光明區區委書記丁義珍不僅掌管著流動資金超千萬的光明峰項目,而且還把光明區能賣的土地都賣了個一干二凈,深得李達康的信任與賞識,在京州市堪稱李達康的化身。反觀孫連城,不僅通過區財政替大風廠墊資1000萬元為丁義珍和李達康擦了屁股,而且還帶領光明區在夾縫中謀生存,多年綜合排名居京州市第一名;在區財政捉襟見肘的窘況下,孫連城自掏腰包為信訪辦購買了4把小凳子,足見孫連城在光明區區長任上是非常稱職,甚至是非常優秀的。
可就是這樣一位勤政廉政的干部,因為沒有李達康漢東省前省委書記趙立春大秘;祁同偉漢東省前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梁群峰女婿這樣的政治資源;又不喜歡且不善于向李達康那樣在陳巖石和沙瑞金這樣的“大佛”面前“會來事”,就只能在光明區區長位子上一呆就是20多年,連個區委書記都轉正不了。更因為無法替李達康解決大風廠搬遷20畝工業用地問題,就被李達康列為“怠政干部”而發配到少年宮“看星星”去了,這公平嗎?難道就因為李達康是能決定他政治前途的“一把手”嗎?
李達康這樣的“能吏”眼里只有自己的羽毛,只有GDP,只有政績,只有對上官的敬畏,只有身為“一把手”的獨斷專橫,底層勞苦大眾在他的內心深處份量究竟有幾許?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方向和目標錯了,騏驥踔厲奮發只會南轅北轍,甚至釀成顛覆性的災難;而駑馬正向十駕,可能慢功出細活、出好活、出大活。
如果不徹底解決好李達康這類獨斷專行“一把手”的監督難問題,不解決好權力依法規范運作問題,不堅決解決好李達康這樣酷吏“下的”問題;不積極疏通好易學習這樣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老實人的“上的”通道;不徹底將“人治為有權者服務”,強力扭轉到“法治為人民服務”良性運行軌道上來,遲早有一天,現實當中,“易學習”很有可能會墮落成另一個“孫連城”的,甚至會蛻變成又一個“祁同偉”的;而“李達康”則很有可能會演變成又一個“仇和”甚至“周永康”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