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文藝新生

當你感到迷茫又壓抑,不妨讀讀毛澤東詩詞

心定且安 · 2022-09-09 · 來源:陶然紀公眾號
毛主席逝世46周年 收藏( 評論() 字體: / /

  1976年,元旦。

  此時的北京城,籠罩在冬的寒意中,再過不到一個月,就是中國傳統的農歷春節了。

  元旦這天,全國各大報刊在頭版都刊載了兩首詩詞,算是新春祝賀語。它們都是毛澤東在十年前所寫,其中一首叫《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詩詞里這樣寫道: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

  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標題下方,印著“毛澤東”的簽名,筆跡顫抖,與詩詞中所表露出來的那種豪情壯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似乎在隱隱預示著什么。

  1976年1月8日,元旦還沒過幾天,周恩來總理在北京病逝;

  1976年7月6日,朱老總也在北京逝世。

  至此,兩位與毛澤東并肩奮戰多年的親密戰友,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到了9月9日零時十分,經過奮力搶救無效,一代偉人毛澤東,也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一眨眼,從1976年9月9日,到2022年9月9日,毛主席已經逝世46周年了。

  雖然他已經離開多年,但卻沒有被人們所忘記,而是被越來越多人懷念、學習。

  尤其是在遭遇困難、不知道該怎么辦的時候,我們似乎總能想起毛澤東。

  想起他遭受打擊時的每一次堅韌不拔;

  想起他面對困境時的每一次逆風翻盤。

  這些關于克服困難的種種思考,都被毛澤東記錄了下來,或文章,或講話,或詩詞。

  有朋友說,自己遇到了困難,感到很迷茫,想學習毛主席,從什么方面開始好呢?

  我覺得,讀毛選、讀毛傳,這些都是不錯的方式,但其實,我們還可以通過學習他的詩詞,來幫助自己走出困惑。

  當你感到迷茫又壓抑,不妨讀讀毛澤東詩詞。

  為什么呢?

  因為詩詞是一種特殊且凝練的表現形式,體裁獨特,朗朗上口,方便記憶,承載的信息量也很大。

  熟悉毛主席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主席的詩詞是一絕,縱使深陷再艱難困苦的境地,他創作的詩詞中,依舊表露出積極向上、永不言棄的態度,給人巨大的激勵和無窮的啟迪。

  上文中提到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就是難得的佳作。

  像這樣的佳作,在毛主席的一生中,還有不少。

  本文選取了毛主席不同時期具有代表性的4首詩詞。

  通過分享詩詞背后的故事,分析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讓我們看看主席面對困境時是如何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的,以及這態度給我們的啟發。

  希望通過這樣的分享,能幫助到處于迷茫壓抑狀態中的你,早日走出來,積極面對現實中的一切挑戰,變成更好的自己。

  01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沁園春·長沙》,1925年秋

  1924年,毛澤東31歲了。

  距離中國共產黨成立,已經過去了3年多時間。

  這3年多時間里,毛澤東受到包括孫中山在內的不少前輩的賞識和提攜,他的成長很快,進步明顯。

  他先是在廣州任國民黨中央代理宣傳部長,后又前往上海工作。

  不過,1924年12月的時候,由于工作過度勞累,他生病了,為了調整好自己的狀態,經過中央批準,他選擇回湖南老家養病。

  離開上海的時候,還不忘帶著一百多斤重的書。

  回到湖南韶山老家后,毛澤東一邊養病,一邊讀書,同時,也順便做些社會調查,保持對外部世界發展局勢的敏感度。

  那時候,他常到朋友、同學、親戚或左鄰右舍家走訪,或者干脆請親朋好友來家中做客,嘮嘮家常,聊聊時事。

  毛澤東接觸的人多種多樣,有從安源煤礦回來的共產黨員,有貧苦知識分子,有自己的小學同學,有小學教員,還有老學者、開明紳士等。

  隨著接觸的群體越來越多元,毛澤東漸漸了解了韶山附近農民的生產、生活情況,他逐漸看清了農村背后所呈現出的階級狀況,這讓他陷入了深思。

  通過長期的接觸,他也開始注意到,“湖南農民變得非常富有戰斗性”,結合之前社會調查的結果及思考,他試著“發動了一個把農村組織起來的運動。”

  什么運動?

  簡單來說,是幾種舉措的綜合。

  他創辦了夜校,秘密組織農民協會,同時發展農會會員和中共黨員。

  那段時間,毛澤東經常召集農協骨干開會,向他們講述土豪劣紳壓迫、剝削農民的事實,并揭示背后的原因,同時,他也向農民講解,該如何與這些土豪劣紳展開斗爭。

  辦夜校,則主要是為了幫助農民識字、學珠算,提高個人文化素養,同時,也講三民主義、國內外大事,拓寬農民看問題的視野。

  毛澤東常去夜校查看,并要求講課要通俗易懂,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夜校越辦越好,一度發展到二十多所。

  這個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可樹大招風。由于影響力越來越大,參與的農民越來越多,這勢必會觸犯地主的利益。

  毛澤東的種種舉措遭到土豪劣紳的忌恨,甚至發出“立即逮捕毛澤東,就地正法”的密電,幸而被及時發現。

  在鄉親們的幫助下,毛澤東這才安然脫險。

  湖南一時半會兒是待不下去了,但事情還要繼續辦下去,1925年深秋時節,毛澤東準備離開長沙,奔赴廣州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

  離開長沙前,毛澤東去了趟湘江。

  站在湘江邊,獨立橘子洲頭,他不禁回想起自己在湖南一師的日子。

  那時候,或與二三好友交談國家大事,或向老師求學問道,或于假期步行游學,或在湘江中流擊水……

  想起自己青年時代的種種,他有感而發,寫下了著名的《沁園春·長沙》。

  不少90后、95后的朋友對于這首詞應該很有印象,因為它曾是人教版高一語文教材第一課。

  我記得自己剛上高中那會兒,剛讀到這首詞,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其中所展顯出的氣魄,讓人久久不能平靜,反復背誦了好久。

  這首詞上闕著重描繪湘江,以及兩岸的深秋美景,畫面感很強;下闕則由景及人,追憶往昔的美好回憶。

  湘江的晚秋,和自己的青春時光相交融,表達了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充滿的無限信心,也體現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凌云壯志。

  從長沙到廣州,他將開啟一個新的奮斗階段。

  當時,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確實已經建立,大革命的高潮也即將到來,形勢看起來一片大好。

  隨著北伐的進行,農民運動進行得也相對順利。

  但,歷史總是那樣的陰晴不定、波譎云詭,表面上一切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危機的種子悄然已經埋下。

  02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菩薩蠻·黃鶴樓》,1927年春

  1927年,大革命形勢一切大好的情況下,意外發生了。

  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開始大肆逮捕和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

  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實行“清黨”、“分共”,同時與蔣介石分庭抗禮。

  北伐戛然而止,整個中國開始陷入一種白色恐怖的氛圍之中。

  在此危機關頭,中共領導人陳獨秀又犯了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他不是選擇奮起反抗,而是希望能在蔣介石和汪精衛之間,尋求某種平衡。

  但現實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反動派根本不給你任何還手的機會。

  此時的中國共產黨,陷入了極大的被動之中,前路茫茫,何去何從無所定。

  這一年,毛澤東34歲,他正在武漢從事革命活動。

  一次,他和妻子楊開慧一同登上黃鶴樓觀景散心。盡管武漢三鎮的風景顯得十分壯麗,盡管長江漢水滾滾向前,但一想到當時復雜嚴峻的局勢,毛澤東的心情顯得異常沉重。

  他后來回憶說: “1927年,大革命失敗的前夕,心情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中國革命難道就這樣折戟失敗了嗎?

  中國共產黨面對國民黨反動派,就這樣不堪一擊、一敗涂地了嗎?

  ……

  種種問題困擾著他,種種思緒牽擾著他,這些讓他逐漸形成了一種悲壯蒼涼的心境,在這種心境下,他寫出了《菩薩蠻·黃鶴樓》。

  整首詞讀下來,雖然基調上是沉郁的,但我發現,即便是在那樣一種心境下寫出來的詩詞,毛澤東依舊不忘表露出對未來希望。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這一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

  楊開慧評價道:

  “這首詞真好,只是前幾乎太蒼涼了,后幾句一變而顯得昂揚、激越,讓我聽了心緒難以平靜。”

  1927年8月7日,漢口鄱陽街139號,一棟小樓內。

  一場會議秘密在這里召開,史稱“八七會議”。

  針對那段時間的種種復雜嚴峻局勢,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一個著名論斷:

  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也許,當他寫出《菩薩蠻·黃鶴樓》后,就已經開始漸漸想通一個問題:

  想要不被他人牽著鼻子走,想要真正實現目標,就必須要有屬于自己的力量,而不僅僅是一味的依靠。

  之前國共合作,共產黨手里沒有槍,本就處于弱勢一方,等出了問題,自己就只有被任人宰割的結局。

  自己組織農民運動的時候,不也是如此么?

  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也許,毛澤東在離開黃鶴樓以后,他的心里,就已經有了答案。

  一切所有高喊的口號、理想信念,必須有實力打底。而干革命,這實力的最直接來源,就是槍桿子。

  須知,一切靠實力說話。

  03

  萬水千山只等閑

  三軍過后盡開顏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七律·長征》,1935年10月

  八七會議后,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走上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道路。

  瞿秋白希望他能到上海中央機關工作,毛澤東卻說: “我不愿跟你們去住高樓大廈,我要上山結交綠林朋友。”

  他走上了一條少有人走的道路。

  秋收起義、三灣改編、井岡山的斗爭、古田會議、反圍剿斗爭……

  這一路走來,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曾一度被排擠、被扣帽子,但亦是在這個過程中,毛澤東不斷得到歷練,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獲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革命形勢開始向好的方面發展。

  這時候,共產國際硬是插了一杠子,留蘇的王明給根據地派來了博古、李德,在他們的謎之操作下,毛澤東失去了領導權,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也以失敗告終。

  而這次失敗,則直接導致黨中央不得不從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根據地撤離,開啟長征。

  說白了,在博古、李德的領導下,這樣的長征,就是沒有任何計劃思路的逃跑。

  失敗還在繼續,而且越來越大。

  湘江一戰,長征出發時的8萬6千余人,銳減到了3萬多人。

  再不做出根本性改變,等待紅軍的,只有全軍覆沒。

  遵義會議,就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召開的。

  會議批評了博古、李德的錯誤領導,并最終形成了以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為核心的新的軍事指揮小組。

  毛澤東成了周恩來在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

  至此,毛澤東開始帶領紅軍,擺脫之前被動逃跑的局面。

  他帶領隊伍,四渡赤水出奇兵,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徹底擺脫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

  紅軍在這個過程中,也一改之前的低落氣勢,越打越強,凝聚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到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到達陜北革命根軍地,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于吳起鎮,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至此勝利結束。

  中央紅軍長征的勝利結束,引起了社會上巨大反響,魯迅和茅盾給中國共產黨發來賀電: “在你們身上寄托著中國和人類的未來。”

  共產國際也高度評價長征是“英雄斗爭的模范。”

  對于這二萬五千里的長征,毛澤東作為親歷者,感觸不可謂是不深。

  一年的時間里,長征的路上,多少戰友永遠地倒下了,多少次隊伍面對著九死一生,但最終,還是挺過來了,甚為不易。

  毛澤東回憶起長征路上的種種,寫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律·長征》,雖然只有寥寥56字,卻全面概括和記錄了長征的全過程,以及這其中的幾個重要節點。

  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在這首篇幅不長的詩中被濃縮,得到了詩意的升華。

  1935年11月6日,陜北甘泉縣象鼻子灣村。

  毛澤東冒著漫天大雪,面對300多名紅軍戰士,發表了著名的“雪地講話”:

  “我們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

  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

  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

  沒有,從來沒有的。”

  這一年,毛澤東42歲。

  自投身革命以來,毛澤東身邊的諸多親人、戰友都被反動派殺害了,如果是一般人,估計早就撂挑子不干,甚至繳械投降、精神崩潰了。

  但毛澤東沒有,他始終堅持自己的革命理想,不論外部環境有多險惡,他都沒有放棄,不得不讓人深深地佩服。

  經過二萬五千里的長征,毛澤東雖然不知道革命最終會在何時勝利,但他知道,離這個理想,又跟近了一步。

  正如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所說:

  “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04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沁園春·雪》,1936年2月

  時間來到1936年2月。

  此時,距離中央紅軍結束長征,已經兩個月光景了。

  中共中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準備北上抗日,同時,為了謀求發展存續,也是在開拓新的革命根據地。

  毛澤東已經于當年1月率領紅軍東征,2月初的時候,到達陜北清澗縣袁家溝一帶,打算東渡黃河抗日。

  這段期間,他遇上了一場罕見的大雪,放眼遠望,千溝萬壑的秦晉高原,一改過去黃土塵塵的本色,霎時間披裹上了銀白容裝。

  見此盛景,毛澤東心情大好,一氣呵成,寫下了著名的《沁園春·雪》。

  不過,這首詞并沒有立刻發表,它被人們所熟知,是在9年后。

  1945年8月28日,日本投降,歷時多年的抗日戰爭,終于取得成功。這本是件值得高興的事,但蔣介石卻在想著如何打內戰,徹底剿滅共產黨,算是他過去“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延續。

  不過表面上,還是表示出和平友好的態度,“邀請”毛澤東飛赴重慶談判,共商和平大計。

  蔣介石篤定毛澤東不敢來,只要不來,共產黨就處于被動地位,國民黨就處于主動地位,發動內戰的理由,也就變得冠冕堂皇起來。

  沒想到,蔣介石很快被打臉了。

  毛澤東居然接受了他的“邀請”。

  盡管毛澤東知道,去重慶,如到虎口,但強烈的使命感,驅使著他不得不這么做,正所謂: “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

  當毛澤東飛抵重慶,整個山城為之震動。

  《新華日報》上刊載的讀者來信說:

  “毛澤東先生應蔣主席的邀請,毅然來渝,使我們過去所聽到的對中國共產黨的一切誣詞和誤解,完全粉碎了。

  毛先生來渝,證明了中共為和平、團結與民主而奮斗的誠意和決心,這的確反映和代表了我們老百姓的要求。”

  到重慶后,毛澤東一面與國民黨進行談判,一面也在重慶面見各界人士。

  故交柳亞子前來拜會,并向毛澤東索句。

  毛澤東把那首寫成已經近10年的《沁園春·雪》,抄送給了柳亞子,并在信中說: “初到陜北看見大雪時,填過一首詞,似于先生詩格略近,錄呈審正。”

  這首詞后來被一家民營報紙搶先披露,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山城重慶,引起熱烈反響,一時間,和者無數。

  柳亞子在和詞中給《沁園春·雪》給予了高度評價:

  “余索潤之寫長征詩見惠,乃得其初到陜北看大雪《沁園春》一闋。

  展讀之余,嘆為中國有詞以來第一作手,雖蘇、辛猶未能抗手,況余子乎?效顰技癢,輒復成此。”

  蔣介石也看到了這首詞,羨慕嫉妒之余,他感覺自己的風頭完全被搶,奈何文采不夠,代筆來湊。

  他找來不少填詞高手,希望能寫出一篇與之匹敵,可惜,效果并不好。

  對此蔣介石表示十分不滿,陳布雷曾吐槽說,人家毛澤東的文章,都是自己寫的。

  高下立判。

  寫過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詩不同于其他文體,創作詩歌,更多是一種從心中自發流露情感的表達,而絕對不是簡單套個模板、硬生生憋出來的。

  那樣的詩,也許看起來經過精心雕琢,但實際上外強中干,沒有一點靈魂可言。

  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說: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他不僅說到,更是做到。

  4年后,毛澤東和他的戰友,打敗了曾經不可一世的蔣介石,打敗了曾經不可一世的國民黨反動派,最終登上了北京的天安門城樓,宣告了新中國的成立。

  這是毛澤東一生中的高光時刻。

  05

  寫在最后

  文章寫到這里,我已經和大家分享了毛主席不同時期創作的4首詩詞。

  這4首詩詞,連起來看,就是對他革命時期所經歷的種種奮斗的絕好概括。

  當然,限于篇幅,像《西江月·井岡山》、《采桑子·重陽》、《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憶秦娥·婁山關》、《念奴嬌·昆侖》、《浪淘沙·北戴河》、《水調歌頭·游泳》等名篇沒有提及。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搜索,或者讀讀毛澤東詩詞選,相信會有收獲的。

  讀罷上文中的幾首詩詞,結合毛主席創作這些詩詞的背景故事,我發現:

  我們很多人總是羨慕那些獲得巨大成功的人,總覺得他們無所不能、一往無前,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即便是偉人,也會經歷迷茫,也會感到壓抑,但偉人之所以是偉人,更為關鍵的,在于他們對待困難的態度。

  你選擇了放棄,他卻選擇了堅持到底;

  你選擇了逃避,他卻選擇了勇敢直面;

  你選擇了空談,他卻選擇了立刻行動。

  當這種態度不斷得到強化鞏固,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也會越來越多,進而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當然也會擁有不同的人生。

  我們讀毛澤東詩詞,要注意學習他面對困難的積極態度,以及這態度背后,他對自身、對社會的深刻思考。

  因為思考得足夠深,看得足夠遠,面對困難時,才會足夠坦然,才會永不言棄。

  這決不是單純感性的打雞血,而是一種理性與感性相結合后所散發出來的自信。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誠哉斯言。

  今天是2022年9月9日,是毛主席逝世46周年的日子,謹以此文紀念之,與你共勉。

  生活總有各種艱難困苦,但既然生長在這人間世,就讓我們好好努力,不負韶華。

  最后,化用一段對毛主席的評價作結:

  他是詩人,又是革命家;

  他是戰士,又是統帥;

  他指揮千軍萬馬,自己不曾開過一槍;

  他締造人民共和國,自己不當大元帥。

  有人說,他是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

  但他說:

  “什么‘四個偉大’,討嫌!

  總有一天要統統去掉,只剩下一個teacher,就是教員。

  因為我歷來是當教員的,現在我還是當教員,其他一概辭去。”

  教員千古。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冀鳴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3.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4.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境”
  5.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6.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7. 到底誰“封建”?
  8.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9. 烏克蘭逃兵
  10.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2.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8.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9. 我國的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問題:內卷,失業,學歷貶值…
  10.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 亚洲欧美v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欧美国产 | 亚洲免费片中文字幕 | 日韩欧美精品一本在线播放 | 色98视频都是亚洲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