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作家念人,人們就會想起他的代表作、也是成名作《淚灑珠江》。念人是一位老作家,科班出身,文學創作興趣很廣,作品豐厚。以散文體裁寫作為主,涉及小說、詩歌、評論、隨筆、報告文學等創作體裁,作品超過100多萬字。
小說《淚灑珠江》故事發生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描寫了一對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前夕訂立了終身。畢業后,出身于陜北的女大學生劉靜,畢業就失業,找不到工作,由于財主逼債迫婚,生活所迫,她只好奔廣東尋找大學戀人吳星,從而演繹了一幕《淚灑珠江》十分凄美愛情故事……
念人早年畢業于西北大學中文系,當過新聞記者。多年的記者生涯,使他累積了豐厚的生活底蘊。其職業生涯,從新聞記者邁入文學作家到轉入政府機關,這是自然而然發展規律。然而,他的小說《淚灑珠江》是發生于現實生活中的故事,作者采用了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創作手法,對此,他所創作出的《淚灑珠江》具有群眾性、現實性。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小說《淚灑珠江》一炮走紅,一下子引起轟動。全國好多大小網站都紛紛轉載。評論家、教授、學者對《淚灑珠江》進行評述,甚至寫下了大量的評論文章,這些文章猶如一顆顆威力無窮導彈在網絡上不斷炸開。如原中共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員肖衍慶同志的評論文章《婦女的命運就是社會的命運》—讀小說《淚灑珠江》所想到的(發表于求是論壇);該文章從《淚灑珠江》中總結出一句經典名句:“在任何社會中,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婦女的命運就是社會的命運”。把作品中女主人公劉靜的命運與社會命運聯結起來,這種聯結超出一般的聯結情懷,成為一種對人生命運追求和不理解所產生的探索,使作品所顯示出的深刻沉重、博大高遠,將主題提升到一個引人注目的新高度,為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和感受余地。如獨立寒秋同志在評論文章《新時代傷痕文學的第一槍》中稱說:“《淚灑珠江》‘打響了新時代傷痕文學第一槍’”。
《淚灑珠江》為何深受讀者歡迎與認可?主要有四點:(一)小說不是單純對愛情的描寫,而是把整個故事放在時代的大背景下,使人物更加真實、鮮活。通過人物的命運發展,揭示了深刻的社會現實問題。(二)小說主人公的藝術形象具有典型意義,寫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婦女形象。(三)故事情節曲折動人。作者的高明之處,就在于小說并沒有因為大團圓而結局,而是主人公的命運又在繼續發展。(四)《淚灑珠江》最可貴之處是,堅持按照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所提出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精神,根據反映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創作原則,以一個女大學生的知暫生命為題材,揭示了中國婦女所處的社會地位,喚醒起人們的良知。
著名評論家破曉同志在看了《淚灑珠江》后,寫下了燙人的耳目一新的評論《文藝作品怎樣才能打動人心?》一文。該文章對念人《淚灑珠江》進行了深刻經典性總結:《淚灑珠江》為何如此打動人心?第一、文藝要敢于面對現實,用魯迅的話說,就是敢于直面人生。念人的《淚灑珠江》就是直面人生的典型;第二、文藝要反映人的命運問題。人物形象的塑造,這是關系到小說創作成功的關鍵性問題。《淚灑珠江》女主人公劉靜的形象描寫,寫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女性,其形象描寫十分成功,從頭到尾都扣人心弦,打動人心;第三、文藝要寫工農兵的本質,這是一個大問題。對勞動人民本質的認識,是一個世界觀改造的大問題。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有希望和人民接近。然而,與人民接近的越多,對人民的生活“吃”得越透,創作的素材就越豐富;在創作的時候,想象的余地就越寬廣,浪漫主義的筆法運用起來就越自如。對此,毫無疑問,念人同志運用自身的想象,給作品一個余味無窮的結尾。如果作者對人民沒有本質認識的話,能寫出如此驚人之筆嗎?
念人的小說《淚灑珠江》最動人之處還在于運用人物自己的語言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用事物的本來面目來表達事理,在輕描淡寫之中把人物和事理真實具體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作者運用的語言樸實自然,不加藻飾,寫對話也完全保留自然語言的本色。這種樸實淡雅的文風,使讀者感到真實親切,更能給讀者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
念人的小說創作一向都是以形象塑造逼真、細節描寫細膩、語言樸實無華的特色見長。念人創作的小說《淚灑珠江》說出了時代的呼聲,人民的心愿。對此,《淚灑珠江》成為代表作、成名作,這是聲譽所歸,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晚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