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了,舞蹈也隨著變。自從八十年代后,對外開放,引進外資辦企業,確實收到不錯的效果。可是,引進西方那些舞蹈,令人頭疼不解。
出生于六七年代的人,誰都看過民族舞蹈,有《草原女民兵》《喜送糧》《洗衣舞》;還有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芭蕾舞《紅色娘子軍》《白毛女》;這些舞蹈曲調優美、舞步輕快整齊優雅,演員靈活地把人的情感與主題相結合,反映了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建設新面貌。演員們的精彩表演,使觀眾完全沉醉在這美好高超的藝術之中。在那幾代人心目中,這些民族舞蹈才是舞蹈,才是中國人的藝術,才是中國人的驕傲。可以說,這些舞蹈是我國舞蹈史上最精華的民族舞蹈。舞蹈的從主題思想、表現形式、表演藝術到舞曲主旋律,整整影響了幾代人。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至今,依然歷歷在目,令人難忘。
改開以來,從西方引進一些舞蹈,如抱舞、飛舞、胸舞、肚舞、街舞,十花八門。西方這些舞正像魯迅先生所說的“梅蘭芳舞而不跳”“女學生跳而不舞”。有些舞蹈在表演時,無音樂,憑借鼓點,借助閃光燈,盡是刺激觀眾,引誘觀眾,使整個舞臺籠罩著恐慌萬狀之中。為何央視春晚一屆比一屆差,一屆比一屆令人討厭,原因就在這里。他們脫離了中國傳統文化(當然,每年開始也有一些舞獅片段),不重視我們民族舞蹈,一味追求西方味道,全都是那些肚舞、街舞、胸舞,每場都是上百人跳這些西方舞,把舞臺弄得烏煙瘴氣,根本沒有藝術欣賞價值。對此,這些違背中國人意愿的東西,怎叫觀眾愛看呢?不過,也怪,盡管春晚一年比一年差,可是,央視卻總結說,觀眾一年比一年多。這個問題,在這里不屬于本文話題,就不多說了。
當然,對舞蹈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欣賞目光。中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藝術。中國民族舞蹈是西方舞蹈無法比擬的。作者認為,中國的民族舞是很美,生氣、活潑、優雅、內涵豐富,手舞足蹈靈快,而且能夠表示東方美,與焚香沐浴靜聽七弦琴的情調不相同,與西方那些流行舞蹈更不一樣。作者心里不明白,中國人有這么多精華舞蹈藝術,我們不去發揚光大,反而樣樣都要學西方人,稍為不同,就認為慚愧。中國自有頂天立地的文化藝術,對外開放,學習西方高科技是可以的。但是,在舞蹈藝術上,不必樣樣效顰西方,汲汲仿效西洋。應該讓西方人學我們東方人的民族舞,將中國民族舞藝術特色向世界傳播。
從這篇“話舞蹈”短文中,有人會看到作者是喜歡中國民族舞蹈的人。這里,作者不必要隱瞞自己的這一觀點。的確,作者格外喜歡中國民族舞蹈。七十年代,那《草原女民兵》、《草原紅衛兵見到了毛主席》、《喜送糧》《洗衣舞》等這些民族舞蹈,幾十年過去了,至今,依然歷歷在目。作者對中國民族舞、尤其是新疆舞、西藏舞更有感情。因為,這些民族舞旋律優美、步伐優美、人也優美,時刻陪伴著人們奔向新生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