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5日,中國藝術研究院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辦了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學術研討會,這是文化和旅游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系列舉措之一。在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周年之際,重溫、發揚兩個“講話”精神,對繁榮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化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盧映川出席會議并講話。他高度肯定了舉行這次研討會的必要性,強調要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點上認識兩個“講話”的重大意義,認識文藝工作的新使命新要求。
盧映川副部長指出,毛澤東同志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文藝實際相結合,開辟了中華文藝的新紀元,催生了人民文藝的新形態,在文藝的性質、機制、創作與組織方式等多方面開拓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諸多革命文藝的杰作乃至高峰之作不斷涌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廣大文藝工作者一方面沿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指明的方向繼續深耕,一方面根據變化了的時代要求調整文藝政策,推動文藝發展。改革開放后,黨確立了“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總路線,發展了“雙百”方針,奠定了中國文藝“主旋律”與多樣化的基本格局,文藝疆域得到極大拓展。
盧映川副部長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以及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是立足世情國情對新時代文藝工作作出的科學論斷,與毛澤東同志的“講話”一脈相承,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三次理論飛躍在文藝領域的具體體現,是新時代文藝發展的理論指南,已經有力地推進了新時代文藝進步、催生了一批既得到社會好評又得到專家肯定的精品力作,必將對新時代文藝工作產生深遠影響。
盧映川副部長強調,必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坐標中思考、學習毛澤東同志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必須深刻領會、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系列重要論述精神,加強黨對文藝的領導,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完善文藝管理機制體制,營造文藝繁榮的良好環境,推動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出越來越多的優秀文藝作品,盡快形成優秀文藝作品涌流的新局面,鑄就新時代文藝高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研討會上,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韓子勇代表中國藝術研究院發布《〈講話〉精神照耀下——百部文藝作品榜單》,介紹《賡續“講話”文脈 開啟文藝新征程》專題理論文章撰寫情況。經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專家廣泛提名、反復討論,榜單推出一個包孕著先進文藝理念、凝結著民族文化記憶的文藝經典序列,歷時性地展示了中國進步文藝走過的光輝足跡,對于“講話”精神在社會層面的傳播將起到良好作用。專題理論文章則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程為主線,回顧了革命、建設、改革時期黨領導文藝的經驗,闡明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對于新時代文藝工作的重要作用,鼓舞廣大文藝工作者為新時代而歌呼。
文化和旅游部機關黨委、辦公廳、政策法規司、藝術司、科技教育司領導,文化和旅游部直屬院團領導、藝術家,來自相關單位的學者、作家、藝術家,以及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者、藝術家代表出席了研討會。與會者圍繞兩個“講話”從多個維度切入,進行了熱烈而又深入的研討。
“文藝為人民”是與會者熱烈研討的一個主題。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認為,要把文藝創造寫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為奮斗者立傳,為奮斗者塑形,體現時代要求,謳歌新時代奮斗精神,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結合紅色經典芭蕾舞《紅色娘子軍》的經驗指出,該劇開創的“中國范式”超越了技藝融匯、情感交流、觀念迭新、風格呈現等,而更多地體現在思想內涵與精神品質層面的影響與開拓上,而其根本則是人民性。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景小勇則結合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的“出圈”,全方位地分析了該劇在人民性方面的思考和創舉,坦言沒有這一理念就不會有該劇的火爆。著名編劇余飛也認為正是因為契合了人民的需求,他任總編劇的《跨過鴨綠江》才贏得了觀眾的喜愛。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田青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回顧了中國藝術研究院一代又一代的學者扎根沃土,深入民間的優秀傳統,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整理的7000小時“中國傳統音樂錄音檔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遴選進入第一批“世界記憶”名錄。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院長駱芃芃總結了近年來的工作,認為篆刻院的創作之所以引起廣泛社會反響,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人民群眾參與。
怎樣才能創作出真正優秀的文藝作品也是與會者研討的重點。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院長楊飛云談了自己創作《鐘南山》的體會,認為創作要符合表現典型人物、典型情境的代表性價值。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則結合創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大型主題雕塑》的經驗,強調中國精神對于創作優秀文藝作品的意義,認為文藝應在鑄造國魂方面有所作為。
與會者還研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問題。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趙聰認為,正是因為增強了文化自信、文化自覺,中央民族樂團才能立足傳統,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能量,創作出《天地永樂·中國節》等精品力作。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院名譽院長何家英則認為,只有從古今中外的藝術精華里總結藝術規律,衡中西以相融,才能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精神和文脈的繪畫之路。
兩個“講話”的理論貢獻也是與會者討論的議題之一。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董學文從兩個“講話”對文藝批評的論述出發,結合當前文藝批評現狀,認為學習兩個“講話”就應發揮文藝批評“剜爛蘋果”的作用,把文藝批評工作積極開展起來。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所長魯太光則強調,推動文藝發展理論不可或缺,文學研究者要力戒空談,應通過切實明了的研究為創作者提供必要的理論參考。與會者還就文藝與時代、普及與提高、理論與創作關系等問題進行了研討。
研討會既是對歷史的紀念,更是對未來的召喚。與會者一致認為,要沿著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所開辟的光輝道路,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精神,不懈努力,再立新功,鑄起新時代文藝高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本次研討會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喻劍南主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