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日益常態化的社會焦慮催熟了電視熒屏上的慢綜藝。遺憾的是,由于自身存在的邏輯困境,慢綜藝根本慢不下來,也不能滿足人們對田園牧歌式生活的期待。所謂“慢下來,去生活”不過是一句干癟的呼喚與想象。
朝九晚五,疲于奔命。人們越來越發現,自己的靈魂被落在了身后。于是,“慢”成為新的宗教。從詩歌、民謠到生活用品,如今“慢”延伸到了電視綜藝節目中。
按照湖南衛視制片人夏青的話說,慢綜藝是綜藝節目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一種新的制作理念,即從游戲對抗、任務挑戰轉向生活體驗、思想觀察,強調節目整體節奏的改變。
《青春旅社》宣傳照 圖片來源:新民網
其中,不同于《朗讀者》等文化綜藝,生活類慢綜藝大多回歸鄉村田園、紀錄明星生活體驗。近期,熒屏上涌現出一系列“民宿類”綜藝,慢綜藝進入小高潮。然而,它們依然無法擺脫工業生產的邏輯,設置環節,廣告泛濫,看不到真實的人和鄉村,“慢下來,去生活”似乎成為了一句干癟的呼喚與想象。
慢綜藝簡史
從2013年的《爸爸去哪兒》,到2016年的《向往的生活》,再到近期井噴式的“民宿類”綜藝,慢綜藝在三四年間逐漸占據熒屏。
2013年,湖南衛視推出的《爸爸去哪兒》是國產慢綜藝的開山之作。作為慢綜藝的熒幕首秀,《爸爸去哪兒》還未完全打破傳統綜藝節目的快節奏,節目中存在較多環節和游戲設置,往往強調的是放大戲劇沖突。
圖片來源:全媒派
在接下來的兩年,各大衛視相繼試水,《偶像來了》、《挑戰者聯盟》、《花樣爺爺》等節目均可以視作慢綜藝在國內市場的牛刀小試。但它們也基本延續了《爸爸去哪兒》對“慢”的謹慎,在節目中放大戲劇沖突。
直到2017年初,《向往的生活》的出現為國產慢綜藝打了一劑強心針。與此前的綜藝相比,這檔節目把背景固定在了京郊的一個鄉村小院里,為觀眾建構了“三個男人一條狗,幾個朋友一口鍋”的田園生活,似乎更符合“慢下來”的宗旨。
《向往的生活》 豆瓣評價
隨后,慢綜藝迎來了井噴階段,各衛視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這塊綜藝界的“肥肉”。2017年下半年,湖南衛視相繼推出《中餐廳》、《親愛的客?!穬蓹n慢綜藝、《漂亮的房子》登錄浙江衛視、《青春旅社》登錄東方衛視,《三個院子》也即將在江蘇衛視播出。
慢綜藝何以受歡迎?
作為一種文化產品,綜藝類型的演變不僅是制片方在國外節目影響和收視率激勵下的主動選擇,也深植于社會環境之中,映射出不同時期獨特的大眾文化,見證了觀眾心態的變遷。正如最早的綜藝晚會帶有計劃經濟時期濃厚的政治色彩,平民娛樂時代,綜藝節目由快到慢的轉變也折射出大眾心理由膨脹到內斂的變化。
伴隨中國社會的轉型,個人從集體生活中松綁,界定人生價值的倫理已經從集體主義轉變為追求個人幸福和自我實現。拜金主義、追逐成功、娛樂至上成為普遍風氣,早期“平民造星”式的選秀類綜藝節目正是迎合了普通人對成名的渴望。
此前一系列快節奏的綜藝節目 圖片來源:傳媒1號
同時,個體的崛起也意味著國家將一系列社會責任轉移給個人。自上世紀末期,國家開始推行的一系列私有化改革以及教育和醫療市場化改革,迫使個人承擔更多責任,主動參與競爭。加之階層固化和分配不均的社會資源,人們的生活壓力與日俱增,成功的欲望也逐漸被焦慮取代。
相親類《非誠勿擾》、求職類《非你莫屬》,就分別對應了大眾的婚戀焦慮和求職焦慮。一般認為,《奔跑吧兄弟》這類快綜藝能緩解焦慮和壓力,然而緊張的競爭與對抗還是令一些人心累和空虛。
——傳媒1號 《從燙手山芋到香餑餑,接下來會是 “慢綜藝”的天下嗎?》
傳媒1號評論道,“當亢奮與受挫感成為一種持久的群體體驗,從快到慢的反轉就有了可能。”作為焦慮下的自我疏解,一些人開始倡導慢下來,與世界和解,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幸福,慢生活的理念開始流行??稍诟咚龠\轉的社會中,它更像是有閑階層用來標榜自己生活品質的概念,這群精英有大把金錢和精力攀巖滑翔、游歷山水。對于天天在工資房貸、婚戀教育里打怪升級的城市青年來說,慢生活可望而不可及。
圖片來源:鳳凰網博報
而此時,慢綜藝的出現恰巧迎合了這種焦慮下人們對慢生活的強烈渴望,它對鄉村風光的紀錄、對明星感情的描摹將人們對田園牧歌的向往具象化了。
你幻想和愛人并肩看夕陽,我就慢慢地把狗糧喂到你嘴里;你幻想開餐廳客??Х瑞^,我就復盤全過程開給你看……那些生活中丟失的小確幸,都能安放在這些被寫好劇本的綜藝節目里。
——全媒派 《國產“慢綜藝”霸屏,以田園牧歌賺眼球,卻看不到慢下來的詩與遠方》
此外,慢綜藝中常常出現多位明星同吃同住同勞動、由陌生走向熟悉的節目設置。這也滿足了個體化社會中原子化的個人對集體生活的向往。在那些吃著外賣,刷著綜藝的空巢青年眼中,青山綠水、躬耕田園的慢生活決不能是一個人的生活。
熒幕上浪漫化的田園生活不僅為觀眾制造了“理想貼近現實”的幻覺,并且通過共同觀看同一節目,他們會發現自己與千萬人有著同樣焦慮和對“慢”的渴望。慢綜藝不僅是對焦慮,也是對孤獨的疏解和安慰。
慢綜藝的內在矛盾
雖然慢綜藝極力迎合人們對“慢”的向往,但遺憾的是,無論在收視、話題還是口碑上,慢綜藝都仍未達成自身的初衷與訴求。
圖片來源:犀牛娛樂
概言之,慢綜藝不慢,也無法滿足大眾焦慮被撫慰的期待。慢綜藝何以不慢,源自于節目類型本身的邏輯困境。
矛盾1:工業化高效的制作與“慢下來”的節目理念的矛盾。
慢綜藝的核心要義在慢:不設置游戲對抗環節,不設置規則,不亢奮,不熱鬧,相反,節目講求節奏緩慢、真實自然。重要的是要通過記錄“真實”的生活情境來再現一種“理想”的生活?!队H愛的客?!非擅畹赝ㄟ^節目標識對慢綜藝做了一個簡單凝練的總結——“慢下來,去生活”。這既是對節目自身的總結,也是對熒屏前觀眾的召喚。
《親愛的客?!沸麄髡?/p>
可是,電視并不是一個喜好平靜,喜好生活的媒介,電視的生命力在于快,在于效率,在于開門見山的刺激。這意味著,每一樣大眾文化產品都要成本可控、快速成型,都要立竿見影,收視、話題齊豐收。體現在節目制作流程上,就是節目要迅速立項、迅速招商、迅速制作、迅速播出。
具體到湖南衛視播出的三大慢綜藝《向往的生活》、《中餐廳》、《親愛的客?!罚梢钥吹?,幾檔節目除了后期制作之外,各個環節都暴露出倉促與匆忙。
首先,節目類型上,三檔節目都可以在韓國找到原型,節目也因此都在互聯網引發抄襲口水戰。事實上,選擇既有模式成本最低,風險最小,效率最高,這也是國內綜藝界一直知抄襲不可而為之的根本原因。中國慢綜藝并非來自于長時間的精巧構思,依然只是“拿來主義”。
其次,節目準備時間短、制作時間短。《中餐廳》總導演王恬確認,節目是2017年5月10日立項,2017年7月1日啟動拍攝,7月22日上檔;《親愛的客?!穭t是2017年8月3日立項,9月10日開機,整個項目只有39天的籌備期,節目監制夏青自己都承認這是湖南臺迄今生產最快的節目之一了。一個慢綜藝卻是快節奏的產物,這難道不是莫大的反諷么?如此快的生產,結局就是各個層面的粗糙。
《中餐廳》節目截圖 圖片來源:冷眼看電視
據“冷眼看電視”的觀察,《中餐廳》第一期的內容,有一些細節連接的地方有后期補配音,為了強化某些劇情,就需要明星對此有更加鮮明的情緒表達。此外,餐廳設計可能沒有太考慮到拍攝。“在餐廳的大廳內拍攝時,由于光比相差太大,使得戶外的部分始終處于過度曝光的狀態,肉眼看過去幾乎是白色的。而在廚房,由于采光非常好,與戶外差別不大,于是從廚房往里拍的鏡頭里,餐廳的大廳就幾乎是黑的。”
可見,慢綜藝并沒有慢下來的“物質基礎”。
矛盾2:流水賬地記錄與觀眾追求趣味性、生活化的矛盾
慢綜藝的另一個核心要義在于不干擾,也就是所謂的無劇本。持續拍攝、流水賬記錄。
“它是一個完完全全的觀察類真人秀……所有的狀況都由藝人自己去選擇,我們采用24小時全程無干擾的拍攝方式,記錄所有的工作和生活細節。”
—《親愛的客棧》總導演陳歆宇
導演們相信“生活比編劇可能更有趣,或者更戲劇”,他們也相信“夫妻之間的,情侶之間的,以及他們跟這些客人之間的化學反應,足夠支撐這個節目”。遺憾的是生活里多是枯燥和無趣,人與人長時間相處多是靜默與無聊。流水賬的記錄只會加劇這樣的狀況。所以,節目的精彩看點要么是嘉賓剛剛步入陌生情境里的慌亂,要么是在“無形任務”下的緊張和焦慮。而這一切和慢生活毫無聯系。
《親愛的客?!饭澞拷貓D 圖片來源:全媒派
根據“全媒派”的觀察,由于行業轉換缺乏適當的適應期,《親愛的客?!分?,嘉賓實際只有半天時間整理環境以及制定運營策略,使得節目節奏在一開始就顯得緊張。并且節目第一期在介紹完客棧以及展示完美麗風景之后,便是拆快遞等瑣事,大量的紙箱和塑料膜被扔來扔去;《青春旅社》由于嘉賓經驗的不足和身份定位的模糊,產生了很多由于節目設置才出現的“生活問題”,節目感超越了生活感。
換言之,節目為了防止無趣、無聊,實際上已經預先設定了任務與對抗,并且又要求嘉賓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對嘉賓來說,這是一次極為疲憊的生活體驗,所謂的慢生活無處可尋。當然了,錄制20天即獲得巨額報酬和連續一個季度的電視曝光度,又何樂而不為?
矛盾3:真實自然的節目調性與強行制造情境、賣人設的矛盾
直白地說,觀眾看起來文藝氣息濃厚的慢綜藝不過就是一次交易,一次打造人設的交易。人設易崩,但也是明星影響力的源泉。綜藝節目無疑是當下打造明星人設的最佳途徑,持續記錄的慢綜藝則更容易討巧,畢竟,時刻記錄,再差的人品也能挖掘出一些有趣的點。打造人設對節目來說也有益無害,每一個標簽都代表著可能出現在微博熱搜榜上的一個話題。
正在熱播的幾檔慢綜藝,唯《親愛的客?!肥找曒^為出眾,這無疑也得益于節目對嘉賓形象、關系的突出營造——恩愛的中年夫妻劉濤王珂、拌嘴的90后戀人、失戀的陳翔。然而,這些話題不來于鏡頭的呈現,來自于無休止的花字提示和鏡頭隱喻。生活真實自然,后期繁文縟節,這既是在緩解節目的無趣,也是在替嘉賓強行完成人設。
除此之外,慢綜藝無慢內容,只能靠風景鏡頭加深情文案強行營造詩和遠方。部分慢綜藝的每一幀風景畫面都仿佛高清壁紙,畫面感極為精致,一些節目中飽含深情的文案也成了打開觀眾心扉的命脈所在。但是讓人難理解的是,如果只是想看驚艷的空鏡,拜托,朋友們,有一類節目叫風景紀錄片。
慢綜藝無法解救快生活
慢綜藝自身的重重矛盾暗示著,它只是電視工業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最重要的價值并不是展現人們所期待的慢生活,而是將對慢生活的向往,以及其折射出的焦慮公開化,從而在高速運轉的社會中為個體提供安慰劑:你與千萬觀眾有著相同的忙碌和慌亂,而生活的出口近在你們面前的屏幕里。
然而,屏幕里的內容卻并不為能個體提供太多關于“慢”的實際意義。孤獨個體在慢綜藝里尋找安慰,花光僅有的閑暇,把焦慮轉化成收視率和利益流入片方和明星的口袋,然后毫無怨言地再次投入生活的洪流中,繼續忍受焦慮與壓迫,而慢生活依然遠在天邊。
作者:理識平 布谷
美編:黃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