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偉的井岡山
八一軍旗紅
開天辟地第一回
人民有了子弟兵
——歌曲《人民軍隊忠于黨》
本來人民有了子弟兵才是建軍大業的靈魂。但建軍大業把“人民有了子弟兵”變成了“人民愛上小鮮肉”。但,這真的不怪人家劉偉強。選劉偉強做導演,難道你想看的不是青春片?
這些年聽知識分子數落中國太意識形態化我聽得都已經耳朵起繭子了。作為以思想為己任的知識分子當然我對此也感到不滿,但作為一個對社會主義和共產黨有感情基礎的左翼青年,我倒是能夠理解意識形態陣地無產階級不去占領,資產階級必然會去占領這句話。
問題的關鍵是,現在的意識形態領域是無產階級在占領嗎?抱歉,我感覺不過是一幫已經資產階級化的官僚在作無產階級的秀,那結果自然是,沒有無產階級在場的民主,只能是退到資產階級民主之前。
這年頭沒有比分不清中共各宣傳部門是腦殘粉還是高級黑更讓我哭笑不得的事。但緣由我倒是了然的。沒有真信仰,只能是假宣傳。假宣傳的效果就好比應了郭東臨小品里的一句至理名言:“你用謊言去驗證謊言,得到的只能是謊言”。
這種荒誕的意識形態秀做到《建軍大業》這個程度已經可以算是登峰造極了。
如果說《建國大業》雖然看不到社會主義革命的影子,至少還可以看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情懷,但《建軍大業》呢?選擇劉偉強這樣一個對中國歷史和革命毫無概念的香港導演去拍建軍大業,把建軍劇拍成兄弟情懷片自然是預料之中的結果。
制片方當然并不是沒有預料到這種結果,只是他們長期侵染在國粉們編織的精英主義美夢中,哪能理解共產黨是依靠哪一部分力量建的軍。于是,我們看到的《建軍大業》成了一部沒有秋收起義、沒有三灣改編的好哥們起義劇,起義倒是蠻悲壯蠻熱血的,可是,如果沒有三灣改編,你建的是哪門子軍,國軍?共軍?還是美軍?
對于這個問題,知乎上一個叫墨舞的帖主分析得很到位。他評論說:“《建軍大業》花費濃墨重彩的筆墨描寫了一場路線有問題,政治綱領不明確,軍隊建設未展開的起義及它的失敗,按電影的拍法,這建個鬼的軍”。
只有南昌起義,沒有秋收起義和三灣改編,建軍是未完成的,南昌起義是個造反問題,秋收起義和三灣改編才是個建軍問題。
“正是秋收起義提出了工農革命的口號,尤其是團結長期被革命忽視的農民力量,用這種階級大義和當時打著反蘇民族主義旗號的KMT對抗”。
而三灣改編呢?“如何改造松散的農民隊伍,如何建立公平民主的軍隊風氣,如何建立保障人民軍隊的根據地,如何提供保障軍隊運轉的后勤和維護一點也沒提——而這些工作,才是人民軍隊在真正地建軍”。
答主墨舞在結尾說:“熟悉我言論的人都知道,我絕非左派,但是對于一支摧毀了行將就木的封建地主階級,摧毀了買辦勢力及附屬軍隊,摧毀了各路企圖趁亂割據的勢力,摧毀了各路外國干涉勢力的軍隊,我懷著無限的敬意。而對于一部沒有三灣改編,沒有制止舊式軍閥陋習官兵盡量平等的描寫,沒有如何動員和改造農民,一部花大量篇幅描寫精英軍人自我感動卻被冠以《建軍大業》之名的電影,我實在不知該如何評價”。
中國共產黨建軍的問題是個依靠哪一部分力量,采取一種什么方式組織軍隊的問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寫成歌唱了那么多年,農村包圍城市的故事講了那么多年。可到拍攝《建軍大業》時,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如果電影制片方忘了,難道廣電總局和中宣部也忘了嗎?
沒有中共宣傳部門授意,已經全盤西化的中國商業電影人會有興趣拍一部講共產黨建軍的片子嗎?如果宣傳部門真把這作為一個政治任務完成,你不能有完成任務的誠意嗎?
你不能組織團隊編個像樣的故事嗎?你沒有能力挑選個合適的導演嗎?這些工作都沒做,只是象征性的完成了一個上面交辦的任務,這樣的工作態度,難道主管人員不該通通下崗,讓這些豬隊友和高級黑徹底到商業的海洋里淹死嗎?
意識形態在任何國家都是一個重中之重的問題。《血戰鋼鋸嶺》是不是意識形態?《拯救大兵瑞恩》是不是意識形態?人家能把意識形態變成一個好故事在全世界傳播,中國共產黨沒有這個能力嗎?如果中國沒有這個能力,還被看作一個意識形態化最強的國家,這不是在侮辱中國人民的智商嗎?
事實上,近十年間,豈止主旋律的片子成為重災區,中國連拍個像樣歷史劇電影的誠意和能力都喪失了。有人說歷史劇非歷史化是商業因素的考慮,馮小剛說是中國觀眾的品味拉低了中國電影的水準,我看倒未必。
中國電影的低水準首先是因為中國電影人的低水準所致。而中國電影人的低水準則是因為他們心里除了商業考慮之外,根本就沒有傳播中國好故事的理念和理想。他們一方面跪在好萊塢電影的價值觀和格局面前,試圖模仿個皮毛;另一方面沉浸在中國歷史全盤黑暗到沒有一個值得講述的好故事那種自卑感里無法自拔。
在這種心態之下,我們才看到吳宇森拍了一部完全拋棄歷史和小說的《赤壁》,結果花費上億元搭建了一副赤壁花架子,觀眾的觀后感就是林志玲一句奶聲奶氣的“萌萌,站起來”。
在這種心態之下,我們才看到李少紅拍了一部美國人眼中的《紅樓夢》,里面從化妝到服裝都是為了迎合西方人的品味和眼光,甚至賈母的扮演者都找了一個前任邦女郎。
中國土生土長的化妝師和造型師曾經多么兢兢業業地對待自己歷史和人物,史延芹女士在87版紅樓夢里嘔心瀝血的服裝造型難道不比從西方回來的葉錦添設計的《新紅樓夢》仿好萊塢服飾強百倍嗎?
但是,這一切并不是商業的錯。商業人考慮商業事是本分。政治人才應該考慮政治事。我們國家意識形態工作不給力不是商業出了問題,而是政治出了問題。
什么是好政治?從理想層面,好的政治自然是創建一個善政的公共國家。從現實層面,好政治是把一個精英國家包裝成一個公共國家。包裝就是意識形態的本質工作。一個好國家能帶給人民好體驗,一個好意識形態至少能帶給人民好的“偽體驗”。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宣傳部門難道就是用來給人民添惡心的嗎?
無論任何事情,做得好就去做,做不好就壓根別去做,以免適得其反。同樣,一個好的宣傳部門,如果該管的事情管不好,就干脆無為而治,什么事情都不要管。
最蠢的行為就是像《建軍大業》這樣,打著宣傳的名義講了一個違背宣傳初衷的故事。如果香港導演不知道共產黨如何建軍,難道中宣部也不知道嗎?如果中宣部不知道就先組織相關人士學習一下。在學習領悟之前,《建軍大業》這種偽意識形態秀,不作也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