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槍殺王文革?
——略評大型政治電視劇《人民的名義》
劉伯行 2017.4.29
一
大型政治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以下簡稱《人》劇),昨晚(28日)播完了最后一集,終于落下了帷幕。
不看,或不知曉該劇的最后五集,特別是第49,50兩集的內容和情節是不可能給它準確的下結論的。因為到此,這部戲的真正主題才顯露出來。
在這兩集,該劇編造了這樣一個情節,下崗工人王文革為了維護自己的股權,劫持了人質。這使得省委書記沙瑞金,市委書記李達康分別下令將其槍殺。該劇用了許多鏡頭,恣意對王文革進行丑化。將其描寫成市井無賴。從政治上、肉體上將其徹底否定。王文革雖然沒死,但也進了監獄。
那么,該劇為何對王文革如此仇恨?
回答這個問題,要先看一下王文革到底是誰。
王文革是在這個劇中做陪襯的國有企業大風廠里的一名下崗工人。他曾是護廠隊的隊長,為保護國家利益赴湯蹈火。他同其他工友一樣,被瞪眼胡造(隨意糟蹋國家和人民利益)修正主義路線驅逐出廠,沒有了生活來源。
以馬克思主義觀點來看,王文革是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人民的英雄。
王文革的行動是對瞪眼胡造最有力的反抗。他攪亂了走資派和資本家的美夢,戳動了他們的安樂窩。
王文革的生活原型,人們不難找到,那就是討薪遭害的農民工周秀云。還有四川閬鄉因討薪被判入獄的農民工,以及那些流了汗又流淚的各種崗位的工人。
再看看《人》劇是姓社還是姓資:
從形式看《人》劇是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組織攝制的。但是,據說出資的卻是三個資本家。
常言道,端人家的碗服人家管。從實踐上看《人》劇沒有跳出這個怪圈。它站在資產階級立場上,忠誠的為資本家服務。對敢于向資本家討薪,對資本家說不的周秀云這樣的農民工的行動,它替資本家恐懼,它為資本家著急。因此就主動出手對工人階級鎮壓。
用戲劇為資本家張目,打壓工人階級,是一切不良文人的慣技。《人》劇也逃不出這個規律。
實際上,作為整個資產階級奴仆的不良文人,即使沒有這三個資本家的出資,哪怕全是國家投資,他們也會這樣干的。
由此觀之,《人》劇姓資不姓社。它對王文革的仇視原因還不清楚嗎?
《人》劇對王文革的仇視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對周秀云們的仇視。
《人》劇將周秀云們搬到劇中又給他們按上各種罪名,讓他們不是去死就是進監獄。
這將要產生一個什么樣的社會效果呢?
它告訴人們,新生的資本家惹不得。它不給工錢你就不能去要。否則,共產黨就會把你槍斃或送進監獄。這個社會不是工人農民社會,共產黨不為工人服務,為資本家服務。
它要達到一個什么目的呢?
它要讓工人階級,特別是農民工服服帖帖地接受新生資本家的剝削和壓迫,不能有絲毫的不滿和反抗。
到此,該劇的主題還不清楚嗎?
有一點馬列毛主義常識的人都會清楚,這部打著人民的名義的巨型連續劇實際是反人民的。
他讓共產黨親自槍殺工人階級,這是對我們黨的攻擊和污蔑。在現實中確有走資派、腐敗分子鎮壓工人、農民的行為,但不是全局,并不代表全黨。該劇以沙、李影射我們全黨,實質是一個反黨行為。
據說該劇精于咬文嚼字,善于在人名上做文章。別的不說,給王文革起了一個“文革”的名字,特別聲明他是1967年文化大革命武斗中出生的。最終讓黨判他死刑,送進監獄,是有深意的。這表明該劇對文大的徹底否定立場,堅守瞪眼胡造路線的態度。
《人》劇的主題如此,但怎樣應付國家的重托呢?它巧妙的作了安排。
它設計了一個壯觀的反腐場面,讓人看來這是個反腐大劇。
實際上,它利用這個大舞臺將人民驅除歷史的中心并滑入地獄。從而演繹了一場張揚資本家,震懾工人農民的主題。
這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大劇真是巧妙絕倫。它忽悠了國家,欺騙了人民,最終達到了資本家的要求。正是一石三鳥。
二
這個劇假以人民的名義,實是對人民名義的侮辱。無論怎么看,它都是對人民的貶損、排斥和欺壓,骨子里是反人民的。我們要對它說,人民的名義不準盜用。
什么是人民?
人民是一個政治概念,在我國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內涵。
進入社會主義時期,根據毛主席的一貫教導,我國的人民是,一切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階級、團體和個人。
具體說來有:
1.建設社會主義的勞動者,主要指工人、農民及其他勞動者。
2.擁護社會主的愛國者,主要指內陸的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
3.一切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主要指港澳臺同胞。
概括起來就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
國家公務人員來源于這些階級,知識分子隸屬于以上的各階級。
我國人民的主體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
這些階級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在一起,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復興。
這一切被記載在憲法之中,寫在國旗、國徽之上。有著崇高的憲法地位。
那么該劇是怎樣來定義人民的呢?這是從沙瑞金的口中說出來的。
他在瞪眼胡造路線的衛道士陳巖石的追思會上說,我們這些人(一批黨政官員)都是人民。
沙瑞金在這里既偷換了人民的概念,又給《人》劇蒙上一塊遮羞布。
不錯,黨的干部是人民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主體。人民的主體是工人、農民。作為黨的一名高級干部應當著重強調這一點。為什么只字不提呢?按照他們的邏輯為人民服務就是為自己牟利。因為自己也是人民嘛!這難道不荒謬嗎?
他為什么要這樣定義人民呢?因為該劇的主題是為資本家服務的。但卻打著人民的旗號。在舞臺中心,甚至邊沿也沒有一個工人、農民的影子。把他們這一批官員都寫作人民不就彌補空缺了嗎?在這里沙瑞金是盜用人民的名義,為該劇救場。
什么是人民的名義呢?
名義是同實體相對應的,實體名稱的本質外化表現形式。一個人的名義,首先是他的名稱。這種名稱已蘊含著此人的本質屬性,不是一般的名稱了。人民的名義不僅指人民的名稱,更指人民的共同的愿望和追求,是人名共同的意志。它蘊含著人民根本的整體的長遠的利益。舉人民的名義的旗幟,就要反映人民根本的整體的長遠的利益。
那么《人》劇體現了人民的名義嗎?
首先看人劇怎樣對待人民。
在該劇熱播之時,一名南京大學的教授吳XX用七問七答的方式來吹捧《人》劇。
其中有這樣一個判斷,越是在貧困家庭成長的人,越是難以拒絕金錢的誘惑。(大意如此)
我們說,這是一個混蛋的邏輯。這既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常理。這是對工人農民及其子女莫大的侮辱。
工人、農民都是物質財富的直接創造者。由于在生產中的互助養成了互幫的優良品德。這種品德的實質就是保障他人的利益。如果有人背離了這個道德準則,那么在生產過程中就處于寡助狀態,就難以實現自己的生存目標。所以誰也不愿違背這個道德準則。一般的工人、農民的孩子從小就被教育別人的東西不要拿。所以真正的工人、農民及其子女犯科的極少,即使走上高位也是如此。
相反的是,那些過慣靠侵犯別人利益生活的人才嗜錢如命,什么錢都敢拿,什么錢都敢花。生活中的那些腐敗分子、經濟罪犯不都是如此嗎?但《人》劇不知同這位吳教授有什么關聯,卻用戲劇的形式演繹了這個混蛋邏輯。
該劇塑造的祁同偉、高小琴這兩個人就是典型的例子。
祁同偉出生于貧苦人家,當上高官就腐敗,讓《人》劇處死。
高小琴同其妹窮得光腳丫(編的荒唐)。高經商發財犯罪入獄。
該劇告訴我們,窮人不能當官,也不能發財,否則不是去死,就得進監獄。那么官由誰來當呢,商由誰來經呢?官二代、富二代。如官一代的陳巖石,其兒子陳海就接著當官。這在腐敗的詞典中叫做近親繁殖。它的理論根據就是瞪眼胡造的內舉不避親。這是我國腐敗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反腐敗大劇,宣揚腐敗理念豈不是怪事?為防止腐敗,中央早有規定,高級干部子女任団師級以上職務需中央組織部批準。是誰破壞了這個規定?
《人》劇這樣鄙視人民,還好意思用人民的名義嗎?
按照馬列毛主義的觀點和階級斗爭的經驗,反腐敗主體是人民,必須打人民戰爭。
如果《人》劇真想寫腐敗,就應該把吉林通化鋼廠數萬工人走上反腐戰場,同走資派省委書記王珉,新生資本家張XX、陳XX堅決斗爭的事跡寫到劇里去。這才是真正人民的名義。
但是在整個劇中工人不僅沒有走向政治中心,反而被送進了監獄。
活躍在舞臺中心的就是那位欽差大臣侯亮平和他的同僚,也就是沙瑞金定義的人民。
侯亮平的反腐不過是中國古代欽差大臣抓貪官和西方個人英雄主義反腐的劣質翻版,真意是壓制人民反腐,害怕攪亂統治秩序,以保護更大的腐敗。由此,在理論上生活中幾乎剝奪了人民的話語權。什么“四大”從來沒有好作用了?維穩壓倒一切了?致使,有的群眾倒在上訪路上。
以壓制人民反腐的假反腐,高舉著人民的名義旗幟,不是明目張膽的盜用嗎?
更為嚴重的是該劇用及其仇恨的心理對待人民,編織各種罪名將王文革、祁同偉、高小琴這樣真正的工農子女槍殺或送進監獄。
人民是至高無上的,人民的名義是圣潔的。
凡是想要冠以人民名義的,都要想一想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配不配。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我們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和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擁護為最高標準。
作為黨和國家的各級機關、各級領導人、各種人民文藝作品,都要捫心自問,我們的言論和行動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最大利益嗎?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嗎?否則,就不要冠以黨和人民的名義。
2017年5月7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