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的《軟埋》與金庸武俠的垃圾內核
早在馮小剛拍出《集結號》的時候我便預言“接下來一段時間必定出現大量為國民黨抗戰歌功頌德的影視作品”。
前段時間,烏有之鄉和紅歌會上批判鄧相超的文章很多。我沒參與,意識中還是判斷了一下,即方方不會是鄧相超。鄧相超這個人我是了解的,過去一兩年在微博上我與他對罵過兩三次,均由于他對毛澤東的侮辱言辭。但我罵不過他。他粉絲多,數以十萬計。我粉絲少,百十號,還有僵尸粉和廣告。我一句話罵出去,幾十條惡狗撲過來。我的罵很快就淹沒在汪洋大海中了,但既名為“決戰”總是有來必往,舉一反三,決戰到底,有時過了一兩個月有人罵過來,我還會罵過去的,直罵到對方拉黑為止。
鄧相超被退休顯然與左派網站的批判有關,但方方卻很難象鄧相超一樣“倒掉”。鄧相超是明罵,赤裸裸地罵。因此,即使罩著他的政府官員也難免臉上掛不住。畢竟是共產黨的天下,你這么罵黨的締造者,即便其不肖子孫也有時忍不了。俗語中常有“操你八輩祖宗”,其實八輩祖宗與現在的后代已經關系不大了,也許八輩祖宗當時就是黑社會呢?后代還是忍不了這種罵的。明罵太囂張,因而無法遮掩,即使有人想保護也找不到理由。
方方則不同,方方是暗搞與暗合。自身有時體制內。頭上還頂著“開明派”的光環。以“開明”的姿態迎合體制外變天,變天之后她還是座上賓。對方會夸她“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她已經最大和最好地發揮她那個職務上的功能了”。兩面吃,吃里爬外,但吃的巧妙,有意向而無證據。其手法就象方方的微博頭像,是一個紫色的向日葵。敏感的人一看便知,那是蔣介石國民黨“青天白日旗”的變相表達。單此一點就毋庸贅言了,其頭像的手法就是其小說《軟埋》的手法。
盡管如此,但又不僅如此。魯迅的文章也含蓄啊,是為了避免審查的。方方卻比魯迅方便的多。魯迅是國民黨的敵人,而方方卻是“改制們”的朋友,其含混是為了避免成為“鄧相超”,犧牲的太草率。而不是要變天的實力派不支持她。作為作家,方方的嗅覺相當敏銳,順應了逆向革命的大潮流。那邊廂不是在拆臺社會主義的一切構建嗎?集體變個人了,公仆變貪官污吏了,國企掏空出資本家,土地流轉曲折地開辟著新時代地主的康莊大道。
方方怎么會象鄧相超一樣倒掉呢?很難。一則沒有明顯的證據,二則符合資本主義的新權貴的心思。如果要證明現實一切合理,那么,必須“漸漸地”、“悄悄地”、“潛移默化地”埋葬社會主義革命的合理性。我自然不會花錢去買《軟埋》來讀,那種套路太熟,不讀也猜到七分。無外乎,通過“細節”、“局部”、“”、池魚“、個別人”、“誤傷”來否定歷史大局,表面上看是“普通人”,實際上卻為新權貴服務了。《軟埋》埋什么?更透徹地講是埋掉社會主義革命成果。
這種《軟埋》暗合了新興權貴階級的需求,也符合了“社會發展大趨勢”。方方在回復網民批評的時候說“自打……以來……改革開放……這種變革仍在進行當中……”,也就是說她非常了解趨勢,并且堅信“她的趨勢”會取得勝利,這種“預見中的勝利”實則一種“沒有說明的威脅”。即,當她們勝利的那一天,你們這些批評不僅都將掃盡歷史垃圾堆,而且一切以往的批評者都會遭到打擊遏制或反攻倒算。方方的自信不是沒有理由的,她有更高級的決策層的支持者。
換種說法,方方的這種《軟埋》是一種復仇,家族的復仇和階級的復仇。區別在于一個鄧相超明殺,一個方方暗殺。
方方與金庸武俠有什么關系呢?何以有“金庸武俠小說的垃圾內核”的結論呢?這就要看更深入的分析了。
如果說《軟埋》重在復仇的話,金庸的小說則重在復活。事實上金庸的小說我也聽我也讀,就象毛澤東讀紅樓夢一樣。但讀法不一樣,毛澤東從紅樓夢中讀出了階級斗爭,讀出了管理方法,讀出了封建主義的衰亡。金庸的小說呢?是俠義嗎?俠義有一些的,但更多是封建主義民間社會尤其是江湖社會的套路。讀金庸小說可以讀出漁樵耕讀的特點,讀出詩詞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武功文化、建筑文化,可以讀出當時的制度、世情、風俗、言談、民族特點。
金庸的小說還是可讀,但問題也是根本性的。其精神內核實際上是封建主義的,本質上是孔子那一套??鬃幽且惶撞缓脝?儒家結合法家不是締造了中華兩千年的文明嗎?孔子的歷史作用不能全部否定。問題不在這里,問題在什么時候頌揚孔子。清朝末年孔子地位仍然很高,中國不還是一敗涂地屁滾尿流了嗎?是馬克思和毛澤東再造了中國,社會主義已經不是腐朽的封建主義了。社會主義已經通過階級分析理論將孔子那一套人性論打敗了,至少也是徹底升級,脫胎換骨了。
由于階級理論對孔子的突破,勞動人民以勞動創造生活已經理直氣壯,人民大眾成了社會的主人。哪里還要“仁慈的統治階級”呢?
金庸出身于大家族,本人也是資本家。頂多是民族主義的資本家。但絕對不是社會主義者。大家族總是高朋滿座的,總是往來有鴻儒而無白丁的,總是有一大群仆人傭人的,總是要養一些武教頭的,總是要交一些江湖義士。以便照應和互助的。問題是普通勞動人民可能這樣嗎?出現了沖突大俠們支持大家族呢?還是主持正義?更為關鍵的是,大家族與大宅門都是靠勞動人民辛苦勞動支撐的,全世界人民都是你仆人,每人一年給你100塊,你就是世界首富了。
縱觀歷史,哪一次社會走向是武俠推動的?哪一次歷史進步是武俠推動的?沒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金庸的小說就其資料性來看,可讀。就其精神內核看,則糟粕極多。虛無縹緲,當你練武功要飛升的時候,谷歌唯物主義的機器人都可以象人一樣運動了。這種武俠不是唯心主義的精神鴉片嗎?關鍵時刻沒有大俠。美國911沒有超級英雄,中國昆明砍殺事件也沒有大俠,廈門汽車縱火案還是沒有出現大俠。大俠這種個人英雄主義之于歷史之于人民實在渺小的很。
就武俠的真實存在論,也就是江湖形態。江湖不講社會規則。個別的豪杰還是有的,鳳毛麟角吧。但更多的是幫派,是黑社會哥們義氣,會道門。會道門是團伙。而不是階級。華山派、峨嵋派、崆峒派、泰山派、嵩山派,說著神乎其神,你見過嗎?我爬華山的時候是從山腳下親自一步一步登頂的,我到處找令狐沖,我對著高山吶喊“令狐沖,你在哪里”,高山回答我“沒有沒有沒有”,在泰山、嵩山也喊過,都沒有。所以,武俠完全不可靠。
社會主義用不著大俠,社會主義就是正義,已經將正義主持了。試問毛澤東時代有大俠嗎?沒有,只有烈士、人民英雄、勞動模范、好干部,哪里有大俠?在文革中很多武俠小說都禁了,因其糟粕內容。孔子也禁了,因此缺乏階級性,或者說暗中成為剝削階級的工具。金庸的出現是對魯迅的否定。事實上金庸流行后,中國出現了批判魯迅的潮流?,F在魯迅有金庸火嗎?沒有。大俠是貓論以后才有大俠,在金庸的武俠小說里,即便抗金的英雄也是次要角色。主角是江湖。而人民群眾則是配角,是哼哼哈嘿的犧牲品,是道具。
金庸談不上反動,但遠遠也不是什么先進文化,其內核是封建倫理那一套。有了這一套,魯迅那種鮮明的階級性就被掩蓋了。前些年媒體炒過誰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庸排在魯迅前面。
批評金庸想必很多人難以接受,畢竟他的讀者太多,包括本人都是讀者之一。至少對方會辯解說“文筆好、構思巧、體系性強、充滿俠義精神、成人的童話、武俠文化的集大成者”,誠然,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但我講的是內核,精神實質,社會關系,換言之,如果以書中人物角色去構建現實社會必定無七八糟。譬如鄉賢的確也有不錯兒的,但鄉賢治國多半臭流氓。比如古鎮,全國也有幾百個美麗的,但全國幾十萬鄉鎮呢。金庸將階級分析拉回了江湖社會,就象某某某對比毛澤東思想一樣。
結論,南方系公職代表著階級復仇,而金庸的武俠代表著“四舊”的復興,殊途同歸……呵呵,我又極左了,開罵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