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見到了茅草屋
趙居平
凡是與土地有著深厚感情的人,都對茅草屋含著最深厚的感情。“呦呦鹿鳴,食之蒿蘋。”“三顧茅廬”,見賢思齊。“結廬在人境”,“悠然見南山”。當這種感情積累到最濃烈的高度的時候,就像是杜甫對他的茅草屋一樣,簡直看得比性命還要重要的。據說杜甫草堂現在還有好幾處,無論是遠在成都的,還是近在街亭的,我都沒有去過,卻并不引以為憾的。在我的記憶深處,在我小時候的家鄉,似乎家家都有茅草屋的,雖然并不為住人所用,卻是圈牲口和裝添炕燃料的必有之物。現如今,在我的家鄉,已經很少見到茅草屋了,除了那些離家出走再也不回來的人的衰落破敗的老家外,全然是沒有茅草屋了。在框架或者磚混結構代替土木結構的今天,如果到處還有茅草屋的話,那無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恥辱了。
即使到了韶山,我也沒有意識到毛主席家原本有茅草屋的。當我排在前不頭后不見尾的隊伍里,有時在樹蔭下蠕動,有時在烈日下蜇伏,像蝸牛一樣慢吞吞地前行了兩個小時后,排在前面的人突然興奮地喊起來:“終于見到茅草屋了!”“終于見到茅草屋了!”那是在耐心等待之后的激動,如同朝圣者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如同拜謁者終于到了殿堂門口,既為自己不虛此行而幸運,也為自己心虔意誠而得意。這是我有生以來的第二次排過的最長的隊伍,上一次是在毛主席紀念堂前,這一次就是韶山毛主席老家的院落前。我趕到韶山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導游讓一車人都不要去里邊,只在外面看看就行了;如果非要進去的話,光排隊也要兩個小時,到時候早就關門了。這一車上的人,可能只有我一個人是非要排隊進去不可的。我排隊的時候,幾道鐵柵欄里都排滿人,每排足三、四人,整個隊伍少說也有一千人。時值九月初,還是天氣最熱的時候,每個人都沿著汗,有七、八十歲的老人,也有六、七歲的孩子,甚至還有被父母抱在懷中的嬰兒。只有在這樣的隊伍里,人們才能真正什么是摩肩接踵,什么是揮汗如雨,什么是眾志成城,什么是同心同德。盡管有說話聲,但所有的人都恭敬,沒有擠鬧,沒有喧嘩,沒有惡作劇,沒有下意識,有的是干凈的心愿,簡單的動機,崇高的禮儀……所有的人心思幾乎全跟我的一樣,來了一趟湖南,即使別的什么地方都沒有去也不會有遺憾的,然而,如果沒有來韶山便是天大的遺憾了。正如同到了北京,哪怕不去故宮、長城或者人民大會堂也不會有多大的遺憾的,倘不去毛主席紀念堂便是天大的遺憾。我想,我的這種心聲在某種上也代表著真正的人民心聲。人民的心聲就是:愛土地勝過愛天空,愛太陽勝過愛月亮,愛主席勝過愛上帝!
小時候,我家的“尚播里(上部里)”也就是掛中堂的地方,中間掛著毛主席像,兩邊是革命圣地“四吊屏畫。第一幅是“太陽升起的地方——韶山”,最后一幅是“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門”。當時,我就有兩個夢想,一是去韶山,二是去北京。四年前,我提著我的書稿去北京,雖然在事業上沒有找到任何突破口,但我在精神上實現了去北京的理想,尤其是我加入到上萬人的隊伍里進了毛主席紀念堂,完成了我最夢寐以求的一個心愿,我以最近的距離與世界上最偉大的遺體和精神發生了空前的碰撞,我雖然沒有機會頂禮膜拜,其靈魂穿透的情感超越對佛祖、耶酥以及一切神靈的敬畏。出了毛主席紀念堂,我買了毛主席像章。從那天起,我就戴著毛主席像章,一直戴到今天,并打算一直戴到死。后來我還去了兩三次北京,仍然于我的事業無益,仍然在北京這個文化之都找不到我的立足之地,但我因為與毛主席親近過,其實也就沒有太多的遺憾的。
去過了毛主席紀念堂,卻還沒有韶山,仍然有著很大的遺憾的。人生最大的兩件事就是生與死。死最為輝煌的成就是上天堂,毛主席紀念堂是中國眾多的天堂中最有名的天堂,那里存儲著作為一個人所能達到的令神圣也嘆為觀止的最大成就。在所謂破除迷信的現代世界,每天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在瞻仰毛主席紀念堂,這是讓上帝要相形見絀的巨大威望。人民不是愚民,人民更不會長久地去紀念或者崇拜一個強權者的。一個死去近四十年的領導人,在由于所謂的政治原因和時代因素極力邊緣化的前提下,反而贏得了他的人民越來越神圣化的尊敬,這樣的奇跡顯然從未有過的。毛主席的文治武功,毛主席的世界影響,毛主席的歷史意義,都超越了天地文章歌功頌德夸張浪漫的極限。有兩句話,一句是“沒有了毛主席,地球照樣轉動。”一句是“沒有了毛主席,人民就不會揚眉吐氣。”前一句話是詆毀毛主席的人如意算盤,他們沒有料到,沒有毛主席后人民對毛主席更加滿懷深情。后一句話是我說的,沒有了毛主席,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從云端跌至地下,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不復存在。失去了更顯得珍貴,上當了教訓更深刻,人民對毛主席的感情的與日俱增,不是那樣與時俱進的達官貴人能夠理解的。當人民住在高樓大廈里感覺不到真正的幸福時,當人民住在自己的小二樓里體會不到人生的真正價值時,當人民因為上學治病求法而感到難上加難的時候,當他們在紀念堂感受到了死的無奈時,他們終于想到了生的偉大,想到了創造的偉大,他們來到韶山,就是想尋找創造偉大的歷史經驗,一個創造了比上帝還要偉大的偉人的出生地,一定有著日月星辰般耀眼的萬眾矚目的靈光,那里凝結著眾神眾仙眾佛眾圣交集的智慧之光。韶山,是神話般的革命家脫胎換骨的地方。韶山,更是神圣般的思想家獲得先天偉大素養的搖籃。一般的人懷著感恩的心情來到韶山,沒有韶山的“為有犧牲多壯志”,就不會有“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華夏盛世。工人、農民對于韶山的感恩,超過了五千年中國對于堯舜的感恩。“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這不是反人類反孝道的口號,而是人民對改天換地命運發自內心的禮贊。在以前的家天下,什么都是浮云。在現在的新社會,毛主席是公天下的父親,是共和國的父親,是人民的父親,他把父親最無私的愛給了世界,給了國家,給了人民。試問中國,有誰比毛主席更公而忘私呢?古代的堯是最公正的,但他卻把兩個女兒十分自私地嫁給了接班人舜。試問世界,還有誰比毛主席更“興公滅私”呢?佛祖都說經不可白取,耶酥都說只信他一個人。毛主席為了人民,沒有躺在革命勝利者的功勞簿上享清福,為了人民的江山永不變色,為了人民不再受罪,他不惜發動文革打擊各種權勢甚而至連自己全都否定了。人民感恩毛主席是理所當然的,革命戰士感恩毛主席更是理所當然的。但還有一些感恩毛主席的特殊人,他們來這里是追求宇宙的終極真理:為什么別的地方出的是帝王將相和達官貴人,而偏偏只有這個地方出了人民領袖。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個曠世偉人誕生的這個家庭一定有著數不清的神秘色彩。
我同樣是懷著無數想不通的神奇來到韶山的。到韶山的這一年,我已經四十六歲了。到了韶山,我就真正實現了我的孩提時代的最大夢想。實現這個夢想,是我的女兒做出了貢獻。如果不是女兒考上長沙的大學,我和妻子以及我的弟弟都不可能來韶山的。我跟許多還未脫貧的人一樣,根本就沒有旅游天下的慷慨,也沒有縱然一無所有也要矢志不渝地朝圣的虔誠。不過,在冥冥之中,我堅信不移,我終有一天要到韶山去的。但我沒有料到,我的女兒竟然會命中注定地被湖南中南大學錄取。在填報志愿之前,在我和孩子的潛意識里,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去湖南上大學的念頭。孩子最想去的地方是上海,但她高考發揮不理想,卻在報志愿上很幸運地被中南大學錄取,這在我看來,顯然是毛主席“天人合一”地把我的女兒暗中指導到了湖南岳麓山下。“惟楚有才,于斯為盛。”我沾了女兒的光實現了朝圣韶山的夢想,也許是命運之神早在朱熹講學岳麓山或者毛主席在橘子洲頭指點江山的時候就決定了的。
平等是人類最大的理想。不平等是人類最大的問題。毛主席的一生都解決不平等問題以實現真正的平等。相對于新中國前三十年的不平等,現在的中國似乎更不平等了。我更是帶著這樣的問題來到韶山的。當有人歡呼“終于見到茅草屋了”時,簡直如同的啟示,我對這個百思不解的問題有了豁然開朗的答案。“終于看到了茅草屋”,就意味著能夠毛主席的家了。如果到了韶山而不去毛主席家,就跟寶山空回沒有什么區別。與先去的劉少奇故居比較,毛主席韶山故居就顯得寒酸多了。劉少奇故居老家被譽為“花明樓”,而毛主席的老家的標志是“茅草屋”。事實上,毛主席家的土房子是當時富裕農民所能達到的理想院落,全都是瓦房,我們在外面見到的茅草屋,在里邊的門旁掛有“鄰居”的牌子,說明茅草屋是鄰居家的,據說是屬于一個被稱作毛四阿婆的人的。毛四阿婆的茅草屋沒有什么好看的,毛主席家的泥墻瓦房子也沒有什么好看的,但人們顯然不是來看泥墻瓦房子和茅草屋來的。人們千里迢迢來,就是來表達對毛主席深厚感情的,就是來表達對毛主席的父母和父老鄉親的崇高敬意的,就是來表達對韶山這塊風水寶的神秘感悟來的。不知別人從韶山發現了奧秘沒有,我卻從韶山感悟真正的神秘:毛主席是從韶山走出來的,他的靈魂仍然葉落歸根地回到韶山去。只有到了韶山,我們才能破解中國革命的真諦。
我從韶山感悟到的神秘,并不是在我的手剛接觸到滴水洞的龍泉山的時候,老天爺幾乎是與此同時的下起甘霖。在我的妻子看來,那不偏不倚的神奇無疑是毛主席顯靈了。妻子看了一尊尊毛主席像后,嘆為觀止地說:“光看毛主席的像,就知道毛主席是爺轉世的。”在我家鄉的方言,爺與佛、神等是同義詞。我的兄弟對韶山的景色很陶醉,他心悅誠服地說:“韶山真的是出毛主席的地方,是出領袖之上的領袖的地方。”兄弟不信鬼神,但對風水還是很迷信。在我的家鄉,人們都喜歡說:“迷信是假,風水是真。”他們對人杰地靈的地脈深信不疑的。我的女兒對導游煽動游客給毛主席賣花籃、請毛主席福神像的做法很反感,她生氣地說:“毛主席生前最反對這樣的做法。就是他現在死了,他的在天之靈也反感人世間勢利之至的做法。”我的女兒把她叔叔買的一尊毛主席像帶到了她的宿舍,放置在了她的書桌上。我的大伯父生前對我說,毛主席是頭戰勝佛孫悟空轉世的。我的父親生前對我說,毛主席是佛爺轉世的。毛主席在我的心目中的地位超過了上帝,我把他的像章一直戴在胸前至少有五年的歷史了。我們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和尊重著毛主席。
來韶山的不光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正如同毛主席紀念堂那樣,瞻仰毛主席不光是中國人,也有外國人。中國人到韶山和毛主席紀念堂更多的感恩,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人民的現在和將來。中國人民的幸福是建立在毛主席的豐功偉績上的,這一點,哪怕是人民的對立面用盡心機也無法不論的事實。外國人到毛主席紀念堂和韶山,更多的是為了人民的信仰。毛主席是世界革命的導師,是國際勞苦大眾的領袖,他的精神和思想對于世界勞動人民的深遠影響超過三大宗教主,超過了馬恩列斯。除了毛主席外,似乎任何偉人都有時代的局限性,無論活著時候多么驚天動地的人,在死后便沉寂得只能留下空洞的名字了。能夠像佛、菩薩、上帝一樣永遠活在人民心中和口中的,放眼五千年的世界和中國,完完全全只有毛主席一個人。當我知道英國當代有三千五百多研究毛主席的專家的時候,當我知道日本居然出版最多的毛主席著作的時候,當我知道年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外國人不遠萬里到毛主席紀念堂和韶山朝圣的時候,我就更加感覺到我縱然把漢語五千年的所有才華都橫溢著全部釋放出來,也無法表達出全人類和我自己對毛主席極限般的贊美之情。盡管我的言語無法窮盡毛主席的神圣功德,但我在韶山和毛主席紀念堂看到人民朝圣像海洋像星空一樣“后浪推前浪”、“眾星捧月”的壯觀場面后,我就知道反毛主席的精英們螳臂當車的可笑行徑是多么地不自量力呵。每天都有千軍萬馬的人民革命力量在韶山和毛主席紀念堂聚集,又有哪個跳梁小丑還想重蹈覆轍地葬身在人民革命戰爭的汪洋大海中啊!我在中國的許多地方失望過,我為中國的許多人和事失望過。但我到了毛主席紀念堂和韶山后,還是感到我們的新中國是大有希望的。我有一個同事,他有一天對我說,毛主席也有缺點的。我問他,你讀過毛主席的選集嗎?他說:沒有。我對他說:那你有什么資格評價毛主席呀!他又說,我就認為鄧小平比毛主席偉大,毛主席統治了中國才二十七年,鄧小平理論統治中國三十七年都過了。我說,那慈禧太后還統治中國四十年呢,康熙、乾隆還統治中國六十年呢,是不是他們都比鄧小平偉大?他說,你是我的老師,我不跟你抬杠了。但是,我還要跟你說,毛主席已經過時了。我問他,你去過毛主席紀念堂嗎?你去過韶山嗎?你上過中華網上的毛主席紀念館嗎?你讀過《毛選》五卷嗎?您讀過毛主席的文集和全部文章嗎?他說,沒有。我說,你怎么總是一問三不知啊,哪你還有什么理由評價毛主席啊?也許你去韶山了,你上毛主席紀念堂了,就不會這樣貽笑天下了。他無語。我知道這樣的同事可能一輩子都不打算去毛主席紀念堂或者韶山的,因為在他的眼中和心中,可能只有一個敬仰的神,那就是小得不能再小的校長。但我還有一個同事,他卻代表著最樸素的人民群眾的感情和立場。畢福劍侮辱毛主席的事件發生后,他是這樣說的:我是一個不問政治的人,但我看畢福劍侮辱毛主席的視頻后,真想把畢小人揍一頓,恨不得像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一樣把他收拾一頓。
廣而言之,就算是毛主席的思想完全退出了執政黨的歷史,就算是毛主席不是中國政府的旗幟和方向了,就算是中國改朝換代的反動政黨和政府把毛主席紀念堂拆了、把韶山毀了,就是但毛主席在世界人民尤其是中國人民心中的地位是無法動搖的。人民是善良的,善良就會有信仰,當毛主席成了人民的信仰后,還有什么反信仰的力量阻隔毛主席在人民心中的神圣地位呢?我們不能強求敵人和魔鬼也信仰毛主席,就像我們不能強求人間只有白晝而沒有黑夜一樣。當人民的權利和權力日漸萎縮的時候,人民的信仰和信念卻更加堅定起來。看看自發韶山和毛主席紀念堂源源不斷的朝圣大軍,看看全國各地風起云涌的各種形式的自發紀念毛主席的波瀾壯闊場面,看看國外自發研究毛主席博大精深思想的不可阻擋的世界潮流,我們又怎能不對毛主席的中國充滿信心?毛主席愛人民的革命思想是根深蒂固的,那里邊有五千年中國的優秀文化,有近二百年世界的優秀文化,有自己八十三年人生奮斗的智慧之光。毛主席首先生在大有作為的農村,農村有根,那千百年耕讀第的根本一直延伸著參天大樹的勃勃生機,而城市像無根的風箏說斷就斷了。不要把農村全變成城市,如果全變成了城市,那就完全是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了,人世間芳草連天的純潔感情就蕩然無存了。農家樂在稻在香里說豐年,一絲一粥來之不易,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山中有宰相,鄉村有隱者。茅廬里有臥龍,雞窩里有金鳳凰。將相出寒門,白屋出公卿。權勢地位不會產生宗教信仰,土地莊稼養育至親至愛的和諧。天才來自基層,領袖來自人民。毛主席生在耕讀第的農村,這是他最大的幸運,也是中國和世界的幸運,農村人的勤勞善良也是毛主席最優秀的品質,韶山人稱毛主席是觀音菩薩轉世的,這是對毛主席最善良品質的最大肯定。有些吹噓人道主義、人性論、人本論的人其實并不善良的,他們只會奴隸主、地主、資本家滿含同情,決不會像毛主席那樣對勞動人民充滿同情的。毛主席對敵人的恨,對人民的愛,是善良的表現;而有些人對敵人的同情,對人民的厭惡,是不善良的表現。生在老毛家更是毛主席的幸運,毛主席的父親雖然是一個精明的父親,但他同時又是勤勞善良的父親,他的終生勞動的美好品質給毛主席奠定了終身熱愛勞動人民的情結。毛主席的母親也是深明大義和勤勞善良的母親,只有深明大義和勤勞善良的母親才能賦予兒子像日月星辰一樣照亮世界的美好人格,毛主席像太陽一樣光芒萬丈的領袖光輝就來源于父母像天和地一樣的美育勛章。這里有必要濃墨重彩地提到茅草屋,它把老毛家的美好家風最為形象地提煉了出來。茅草屋與其它房子共處在同一個院落,這是歷史上很少有的景象。“朱門酒肉臭”和“路有凍死骨”是兩個天地,朱門和寒門是不能并存于同一個屋檐下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趙公主和秦香蓮是永遠都不可能和平相處的。然而,在老毛家,朱門和寒門,或者說青瓦房和茅草屋是能夠和平相處的。毛主席一生都沒有過所謂強者的優越感,他終生都把為弱者謀幸福當作唯一使命的。毛主席在長沙的同學當中是窮苦子弟,但在韶山,在與窮婆子毛四阿婆和平相處的毛家大院,他是富孩子,卻沒有庸人們“嫌貧愛富”的小農或者小市民意識,這就是毛主席的父親和母親最偉大的地方。好多年來,我們把最耀眼的光環全給了毛主席,卻嚴重的忽視毛主席的父母親其實對中國和世界做出的重大貢獻。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是真理,而沒有毛主席父母親偉大的人品就沒有毛主席同樣是真理。看到了毛家大院的茅草屋,我對毛主席的父母親升起了由衷的敬意!人民的大救星為什么誕生在韶山,因為韶山的毛順生和文其妹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父母親!父母對兒女最大的期望就是光宗耀祖,毛主席一家為中國革命貢獻了六位烈士,毛主席和六位烈士為人民所做出的犧牲足以流芳百世,這也是毛主席的父母能夠流芳百世的根本原因。他們對土地的熱愛,對睦鄰的熱愛,對兒子的熱愛都是最真摯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父母是最好的榜樣,即使把世界上贊美父母親的語言全部獻給他們,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我想,那些輕視農村和農民的人,倘有機會看到毛主席家院子的茅草屋,他們的心態一定會有所改觀的。蘇聯亡國了,新中國為什么不會亡國?毛主席為什么沒有坐享其地過帝王將相般的生活(分享改革紅利的官員實際上都不不同程度地享受了剝削階級吸取民脂民膏的特權),而要殫精竭慮地文化大革命掃除一切害人蟲、掃除一切牛鬼蛇神?答案全在韶山的茅草屋。毛主席當年回到韶山,一定是看到茅草屋比看到滴水洞更能激起他的家鄉情誼的:“黑手高懸霸主鞭”,“遍地英雄下夕陽”,祖國的山河一片紅,新中國從哪里來,又要走向哪里去,對新中國命運的思考,對人民命運的思考,還有誰能向毛主席那樣死而后已?“為有犧牲多壯志”,“重上井岡山”,在世界革命史上,還有哪一個革命家能夠成功地發動第二次改革,在靈魂深處鬧革命?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住茅草屋的杜甫幻想著讓天下寒士即窮酸知識分子俱歡顏的廣廈,他決不會想到讓老百姓全都住進安居工程的。官向官,臣向臣,和尚向的出家人。人的立足點確實是因人而異的,茅草屋與佛殿、神觀、天主堂更是不能同日而語的。然而,如果你終于看到了茅草屋的話,相信你也會和我一樣,和毛主席一樣確立最深厚的人民信仰:群眾是真正的先生,我們永遠只是學生;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只是服務者。明白了這一點,你就絕對不會站在盲人摸象只知其一地對待人民領袖和中國革命的。明白了這一點,你也就明白了毛主席與馬恩列斯以及別的中國領導人不同的地方。毛主席是真正來自于人民又哺育人民的偉人,是真正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的偉大實踐者,他對于人民的深厚于韶山的泥房子和茅草屋,植根于與土地、汗水交融的勞動大眾的疾苦里,發展于人民革命的艱難歷程里,成熟于紅色江山的久經考驗里,而其他之所以在人民情感上總有掉鏈子的時候,就是他們有時候是不能代表人民,哪怕他們稱自己是人民的兒子也有可能是敗家子,而不能真正地代表人民。相反,只有偉大領袖毛主席才是傾其一生真正地代表人民的人,因為他以終生的實踐世人,他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最高典范,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即使是雷鋒、焦裕祿、王進喜、王杰、歐陽海們,與毛主席相比,也只是高大如巍峨昆侖的父親的孩子,或者優秀如有七十二賢人的尊師孔子的學生;即使是毛主席的戰友包括周劉陳鄧和十大元帥、十大將、五十七上將等數千將帥,他們合起來的集體智慧和功績與毛主席比起來,也只是滄海一粟,在一百年后的中國歷史教科書上可以一筆帶過的。試問千古圣人,還有誰不在毛主席面前低下自以為高貴的頭顱?試問萬世神仙,還有誰不在毛主席的無量功德面前低下自以為高貴的頭顱?如果不服氣,那就去毛主席紀念堂和韶山去看看,然后活活氣死吧。現在的世界是人民的世界,現在的天下是人民的天下,一切妄想開歷史倒車的人遲早都會被人民扔進歷史的垃圾坑的。毛主席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社會主義中國不會滅亡的,任何改弦易轍的徒勞注定是死路一條。這就是我到韶山一游后最為自信的結論。
二〇一五年九月三十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