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文藝新生

戴錦華

戴錦華 · 2015-08-14 · 來源:外灘畫報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戴錦華在采訪開始之前就開門見山地告訴記者,她拒絕再談論張藝謀、陳凱歌等導演的新片,相反,她挺樂意聊一些新導演的新作,比如《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我真心感覺到這部卡通是今年國片市場對我的安慰。”  

  文 | 沈寅、張敏(實習生)編輯 | 費斯基

 

 

  戴錦華在采訪開始之前就開門見山地告訴記者,她拒絕再談論張藝謀、陳凱歌等導演的新片,即使她曾經以第五代在新世紀前的作品作為研究對象,撰寫了多篇專著,收錄在《霧中風景:中國電影文化1978-1998》中。

 

 

  在中國學習、研究電影均繞不開戴錦華,她1982年開始在北京電影學院任教時,電影文學系尚未成立,之后的11年間,她先后開過30多門不同的課程,其中最受歡迎的兩門課是《電影大師研究》和《影片精讀》。賈樟柯、田沁鑫等著名導演,都曾做過戴錦華課上的旁聽生。

 

  而對于電影愛好者來說,戴錦華更代表著一種“權威”,其編寫的《電影批評》教材和課堂錄音如圣經一般在影迷中傳閱,作為通往專業影評人之路的必讀書目。

 

  戴錦華在2011年主編了“電影工作坊”叢書后,她也有意識地,以訪談的形式,在該年的叢書中對一整年的國產電影做一個總結式的回顧。而在她最近為數不多的媒體訪談中,幾乎總是被要求點評所謂的熱門電影,比如張藝謀的《歸來》、陳凱歌的《道士下山》、姜文的《一步之遙》,甚至還有《小時代》等。重復的瑣碎問題以及斷章取義的“標題黨”,讓她不再愿意繼續對這些影片發言。

 

  相反,她挺樂意聊一些新導演的新作,比如《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她對《外灘畫報》記者說:“因為原創性和敘事本身的不足,它并不是一部要打十分的作品,可是它已經是個大的亮點了。我自己真心感覺到這部卡通是今年國片市場對我的安慰。”

 

 

  戴錦華對年輕電影人的關注,使她受邀擔任本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節評審,她向記者提到該電影節前年獲獎的《美姐》、去年獲獎的《心迷宮》(原名《殯棺》),當然還包括今年入圍作品中的一兩部:“我覺得真的起點很高,希望整個中國電影格局中,有更大的空間給他們。”

  B=《外灘畫報》

  D=戴錦華

  B:不久前,您在上海與毛尖做了一個對談,說到如今的好萊塢也存在評論越差,但是片子卻越賣座的現象。

 

 

  D:我自己感覺這個變化是跟整個電影工業的變化同時發生。在好萊塢,影評曾經是有機的、有效的環節,現在它也出現了問題,這個實際上表明整個電影工業自身出現了問題,不是影評獨立的現象。所以我覺得,整個電影工業正在蛻變之中,在轉型之中,未來影評能不能恢復,成為一個電影工業的環節,得看電影工業的蛻變朝什么方向。有一種非常悲觀的結局,就是電影死亡。

 

 

  這種悲觀結局是真實存在的,當然我們說的不是影像敘事的死亡,而是指包括影院,包括今天的電影工業機制,包括商業的運營方式,都可能會完全地倒塌掉,而后重組。未來很難預言,電影工業如果能夠在蛻變中新生,繼續延續下去,影評仍然應該成為電影工業,電影市場的有機環節。

 

 

  B:電影死亡,是指電影工業可能崩塌的意思嗎?

 

 

  D:其實我是說,這種形態,包括工業形態,包括敘事形態。主要取決于現在人們還進不進影院。

 

 

  B:對于中國來說呢?中國電影產業發展越來越好,進影院的觀眾也越來越多,可同樣評論越差,片子越賣?

 

 

  D:中國真的非常特別。全球電影工業出現危機的時候,好萊塢經過十年之久的資金和人才凈流出,就是在這樣整個呈現頹勢的情況下,我們異軍突起,現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中國電影市場來托。從這個意義上說,很難拿中國作為例子,但是正因為我們這么新生的、龐大的電影工業,更要把危機意識放進去,我們怎么能夠讓它發展。

 

 

  這個時候我覺得不是指責誰的問題,當年電視沖擊好萊塢的時候,好萊塢不是也走了一條寬銀幕大巨片的歪路嘛?還拖垮了好幾家公司。現在我覺得大家有點張狂,在市場和工業的意義上說,不夠穩,不夠健康,所以好萊塢就越來越偏動漫和超級英雄。我們相當盲目地去推測觀眾的趣味,想象低幼化、幼齡化的觀眾會需要什么。

 

 

 

  但是其實《大圣歸來》的成功本身就告訴我們,甚至卡通這種形態,不見得是以滿足你想象中的低齡觀眾為目的,當你做出一定的,包括制作上以及表達上的豐富性,低齡觀眾也來了,高齡觀眾也來了。我并不是說它是一部要打十分的作品,因為原創性和敘事本身存在不足,可是它已經是個大的亮點,我自己真心感覺到這部卡通是今年國片市場對我的安慰。  

  B:以往孫悟空的形象也有很多,這部跟以往相比,它的進步在哪里?

 

  D:很難這么去比,50年代上影廠的孫悟空是當時世界領先水準,而且也塑造了幾代人的歷史記憶,很難在這么大的藝術跨度中去比較。我只是把這部電影放在我們近年來的卡通片和國產片當中做比較,我覺得是良心之作吧。

 

  B:回到之前說的影評。像中國的影評人,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在做。有的在做視頻節目,有的在做電子雜志,像《虹膜》這種,有的去研究以前的的電影史,或者理論性的東西,您覺得影評人在當下的環境中應該什么樣的方式和立場存在?

 

 

  D:大家各自選擇,各顯神通就好了。在現在這種情況下,肯定有部分影評人贏得了市場的位置,或者是份額吧。但是總體來說,中國影評沒能很有力地影響中國觀眾和中國市場,這也不失為好事。因為今天的影評就是純粹的愛為推動。你愛看電影,你愛電影,你就去寫影評,其實你也沒有那么在乎誰在讀。

 

 

  所以我覺得這可能是影評的黃金時代,因為這個就是單純的愛。我們成功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就來了,我們壯大了,可是我們就被玷污了。我自己知道自己沒有能力來做影評的,我也沒有選擇做影評。老有人以為我是影評人,我從來都知道我不是。其實好多各種形態,視頻的、網絡雜志的、微博,各種各樣形態,有很多影評人我也很關注,我也很欣賞。

 

 

  “藝術電影永遠是商業電影的發動機”

 

 

  B:您為什么愿意來做FIRST青年電影節的評委?

 

 

  D:我比較認同FIRST所做的事情,和他們的電影觀念。而且我自己也有一個判斷,我覺得我們的硬件大于軟件,所以中國電影業急需軟件,我們都知道電影是年輕人的藝術,所以尤其在國內,這種青年影展會比大型影展更吸引我。

 

 

  B:這兩年出現了很多青年導演,其中一部分是明星轉型,您會做區分嗎?比如哪一些是自發創作產生的處女作,那一些是資本運作下產生的?

 

 

  D:我不會去區分是不是處女作,是不是青年導演,他原來是誰。我會看它是不是好電影。對我來說電影是唯一的標準。他也可以50歲處女作,但這并不說明它就一定好,我覺得重要的是電影自身。對我來說唯一重要的,是他有沒有表現出電影創作的才能和他有沒有給我們提供一部電影。對我來說有電影和非電影的區別,而沒有新人和舊人的區別。

 

 

  B:為什么這幾年涌現這么多新導演?

 

 

  D:工業的規模大到這個程度,我們從年產七八十部電影,變成年產七八百部電影,你可以想象有多么大的空間容量。因為大家都有電影夢,也可能以前很多攝影師、美工師、演員也做電影夢,但是像張藝謀那樣成功成為電影導演的畢竟是少數,但現在機會多了。包括有那么多電影系,有那么多學電影的學生。但我覺得還少,優秀的還少。希望有更多年輕的新導演。

  B:您最近看了哪些新人導演的作品?

 

  D:好幾個也是在FIRST得獎的,比如說《美姐》。我非常高度評價和熱愛的《鋼的琴》,去年的《殯棺》(即《心迷宮》),今年還會有一到兩個吧。我覺得真的起點很高,希望整個中國電影格局中,有更大的空間給他們。

 

 

  我所說的空間不需要多大,就類似一個藝術電影院線,一個大學生院線。讓這些年輕導演在和觀眾的交流中成長起來,不要又一次逼得他們只能給電影節拍片。沒有人愿意只給電影節拍片,大家都想為自己的觀眾拍片。

 

 

  但是這觀眾不一定是幾千萬,這種小成本的影片不需要那么多觀眾。現在有太多的證據證明我們有各種各樣的觀眾。那么觀眾也有權利要求看到他們自己想看的電影。所以要有更多的渠道,更多的可能性給他們。

 

 

  B:中國地理面積特別大,現在電影工業發展,影院進入三四線城市,對一部片子,這些地方票房貢獻率會相當高。放在票房決定電影成績的標準上看,會不會產生一種現象,小城市觀眾的趣味會決定中國電影的方向?

 

 

  D:我認為這都是在想象性地描述中國觀眾。我也分析過,可能三線、四線以下城市電影觀眾的問題是他們已經好多年被剝奪了看電影、進影院的可能性,因為根本沒有影院。所以他們是新觀眾,或者叫非觀眾。但是我認為不用太久的時間,他們就會成長起來。他們就會建立電影趣味。所以今天我們想象,哪些觀眾是大眾,我覺得并不是真的以觀眾的趣味為依據的,這其實是一些壟斷邏輯做出的判斷。

 

 

  一方面,你低估觀眾,是要付出代價的。另一方面,現在中國這么大的電影規模,必須分層,否則大家都想去拍可以拿到幾億、十幾億的片子,但這本身是偶然的。好萊塢的大制片人都會告訴你說,這是賭博。

 

 

  我自己大概訪談過一兩個大制片人,他們其實每年都在賭,如果連續兩年賭輸的話,公司就會被拖垮。但是如果有一部大滿貫,他們能再活三年。在好萊塢這么成熟的工業狀態之下,這種大滿貫影片都是賭博,但是在這種賭博狀態下,為什么工業還能延續,其實有幾百部制作水準都不低的,并且滿足各種分眾的影片存在著,才能支持頂層的A級片的賭博存在。

 

 

  所以現在我們有那么多不同規模、不同層次的制片公司,必須要求我們的院線結構能夠包容各種東西在其中。青年藝術電影需要的是很小的空間,但是如果連這個空間都不給予的話,那么大的空間會受損害。越多元,越分眾,市場就更健康,更穩定。另外一點我也毫不懷疑,就是藝術電影永遠是商業電影的發動機。

  B:如何理解“藝術電影永遠是商業電影的發動機”?

 

 

  D:好萊塢的每個制片人都明白。他們比任何人都關注歐洲藝術電影。因為藝術電影在進行電影本體論的探討,在做電影敘事的探索,你探索失敗了,我當然不理你。你一旦成功,好萊塢第一時間就拿到他們主流影片里。你以為好萊塢的活力從哪里來。

 

 

  包括看新人,哪個新人有氣象,趕快挖走。我們這么大的幅員,這么多的人口,這么大的規模,我們自己就能完成這件事,我們應該包容這個結構。所以我是覺得你不能要求資本自身具有這樣的邏輯,你要有其他文化制度的邏輯進入。

 

 

  電影仍然是觀察世界的最有效窗口  

  B:這幾年中國導演的作品中,您有沒有看到走在世界前沿的新氣象?

 

 

  D:我是覺得我們年輕導演的作品在世界范圍都不差。比如今年的《推拿》,之前的《鋼的琴》,在那么小的藝術規模和敘事形式上可以做到這樣,我在金山電影節和很多影展上看到這個電影,專業電影人的評價之高讓我都特別感動。《白日焰火》在柏林已經拿了金熊。

 

 

  現在跟以前已經不一樣了,以前在國際電影節上,因為種種原因,會給中國特殊獎。現在我們完全不受這個待遇了,而是在一個平面上比拼,相對以前,有某種公平性吧。看到我們的影片頻頻入圍,就可以知道我們整體上是不差的。包括我們的電影人也接觸到好萊塢某些電影的制作,好萊塢也開始考慮跟中國電影合作。所以現在不能狹隘地討論中國電影。  

  B:《推拿》在去年金馬獎上,不僅拿到了導演獎或最佳影片,它還拿了很多技術類的獎項,比如攝影獎、編劇獎等等,是不是說明像婁燁這樣一個經常合作的團隊,也帶動了藝術電影的技術工作者整體的進步?

 

 

  D:我覺得任何一個成功的導演,都有他成熟的團隊。這個團隊都要求整體在一個水準之上。這倒不一定是婁燁團隊的特點。《推拿》,我們什么獎都想給它的原因在于,這部電影不單純是向弱勢群體傾斜,它本身是一個很有趣的電影實驗,就是我們怎么用視覺藝術去表現沒有視覺能力的人。我們怎么用電影的方式去拍盲人,而不是暴力性的。

 

 

  在這上面它當然不能得100分,但它做出了非常有意思的嘗試,所以這使得它的聲音、攝影都做了特別的嘗試,我覺得需要特別的鼓勵。所以是這個原因,倒不單純是因為婁燁的電影,或藝術電影自身。  

  B:電影是用攝像機模擬人的視覺,像婁燁那樣用視聽語言模擬盲人,它的前衛性在什么地方?

 

 

  D:電影模擬人眼觀察的方式太基本了,大概一百年來人們都在這個點上進行極限突破,或者本體論的試驗。這是《推拿》的有趣之處。就是因為它的大多數主人公都是盲人,所有的鏡頭就不可能以人物的視點為依據。

 

 

  在這個電影中,如何視覺呈現,如何讓鏡頭語言有主體感,但它同時又不是主觀視點鏡頭,雖然我覺得得不了滿分,但它在進行各種有意思的嘗試。既沒有完全把他們變成被看者,又沒有簡單把他們變成所謂“明眼人”,當你意識到這是一部關于盲人的電影,它從整體結構,到每個鏡頭,都在做試驗。

    B:您最近電影研究的重心是什么?

 

 

  D:我最近的重心有兩個。一個是50年代到70年代的中國電影史,一個是電影中的殖民主義。  

  B:您現在看電影的方式是什么?

 

 

  D:大概三年前,我開始做一套電影年書,所以我現在有點可笑,IMDB評分7分以上的和電影節得獎的,有口碑的,這樣的電影我都會看,所以看的數量比較多。會引發我關注的,一方面就是吻合我的審美訴求的電影,那不用說,好電影誰都喜歡,但你的好電影和我的好電影可能有很大差別。

 

 

  另一種就是,我會去感覺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樣態的電影中共同的文化癥候,如果我能感覺到這種東西,我一定會付出更多的關注,因為我覺得到今天為止,電影不再那么大眾,但是電影仍然是觀察世界的最有效的窗口。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芳草地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掩耳盜鈴及其他
  5. 從體制內到娛樂圈,從馬翔宇到李明德:反抗似乎成了最后的出路
  6. 雙石|“英雄戰死錯路上”
  7. 李克勤|毛主席周總理終身同為該委員會主席
  8. 前頭捉了張輝瓚——批駁利用張輝瓚被殺搞歷史虛無主義問題—— 第一次反“圍剿”勝利的歷史意義及啟迪
  9.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10. “向科學進軍”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3.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7.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一区偷拍中文久久无 |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日韩一本之道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最新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