灄水農夫:請看,這是不是兩個時代兩重天
題記:近年來,不斷發生留守兒童、農村老人自殺的慘劇,有良知的人們不得不反思,是誰把這些弱小者推向死亡的境地, 面對這些絕望的靈魂,我們何以心安!下面附有兩篇文章,都是近日網上發布的,同樣是五保戶孤寡老人,身處兩個時代他們的命運卻迥然相異,這是偶然還是必然?相信讀者都會有自己的判斷。曾經寫過一首小詩,特錄如下,算是對這些逝去的農村老弱者的紀念吧。
毛主席給了我們兩個家
毛主席的偉大
給了我們兩個家
一個有形的家
一個無形的家
社會主義公有制
組織起來集體力量大
有了這個家
天災人禍不用怕
毒蛇猛獸避開他
共產主義精神好
團結友愛雷鋒滿天涯
有了這個家
千年的古蓮發新芽
萬里的戈壁開鮮花
毛主席的偉大
給了我們兩個家
有了兩個家
我們挺直了腰桿意氣風發
有了兩個家
我們渾身是膽無懼高壓
有了兩個家
我們一往無前向光明進發
毛主席啊毛主席
給了我們兩個家
溫暖的家啊就是咱的大中華
大中華——人民溫暖的家
我們怎不永遠懷念他
(根據曼雪發布《毛主席的偉大:給了我們兩個家改寫》)
附1:河南八旬五保老人上吊自殺 死前或喊“沒人管”
記者·2015-07-10·來源:澎湃新聞網
河南省鄧州市劉集鎮劉集村80歲五保老人劉孟先,7月6日早晨被發現在村委會斜對面的村面粉廠大門自縊身亡。
多名村民告訴澎湃新聞劉孟先自殺前,曾大罵“沒人管他”、“活著不如死了”。對此說法,劉集鎮副鎮長趙銀平稱“沒有聽說,不清楚”,但她說,死者生前伙食不差,愛買油條,沖雞蛋茶。
自殺前罵“沒人管他”
村民劉樂(化名)得知劉孟先自縊的消息是在7月6日早上。他過去看時,劉孟先的遺體已從村面粉廠大門上取下來了。
今年80歲的劉孟先,是劉集鎮分散供養的五保戶。多名村民告訴澎湃新聞,劉孟先小名“毛六子”,無妻無子,只有堂兄弟、外甥女等遠親。以前曾在村面粉廠工作,面粉廠停產后,仍住在廠里。村民說,劉孟先身體不錯,前些年還做過環衛工,有時能看到他出來買饅頭,偶爾買菜,壞習慣是有時在街上大小便。
劉集鎮提供的材料顯示,劉孟先的五保照顧款為2200元/年,由民政局通過銀行直接發放,平日居住于村面粉廠院內,生活自理。事發前的7月3日早上,劉孟先倒在地上,經診斷為中風前兆,需要藥物治療。其后由劉孟先的侄子將他送回面粉廠并照顧其服藥,村小組長安排劉孟先堂兄暫時負責送飯并照顧劉孟先生活起居。
多名村民說,事發后,面粉廠周邊商戶說,事發當日凌晨三四點,劉孟先在村面粉廠門前罵“沒人管他“、“活著不如死了”,“罵有半個小時,后來沒動靜了,早上發現死了”。但面粉廠周邊商戶對此卻表示“不清楚”。
對劉孟先死前在面粉廠門前罵“沒人管他”,劉集鎮副鎮長趙銀平稱“沒有聽說,不清楚”。
事發后,趙銀平聽一個村民說,劉孟先有時會喝點酒,“一瓶酒能喝五六天”,酒后有時會亂說,因為劉的家屬沒有要求尸檢,并不確定劉自殺前是否喝酒,她表示:“這只是一個說法”。
澎湃新聞注意到,劉孟先住房的桌子上,有一個疑似空酒瓶。對劉孟先是否嗜酒,多名村民表示“沒留意過”。
老人生前居住的房間門上加掛了一把新鏈子鎖,旁邊的大鐵門就是老人上吊的地方。
官方:死者生前“伙食不錯”
7月7日,劉孟先的住房、曾經的村面粉廠門衛室被新鎖鎖著。透過門縫可以看到,房屋約七八平方米,里面堆著破衣服等雜物。
劉孟先的廚房,在村面粉廠西北角,也上著新鎖。透過門縫可以看到,屋頂有破洞,里面同樣十分臟亂,少數能下腳的地方擺著簡陋的餐桌, 餐桌附近的箱柜里,饅頭已經發毛。
對于劉孟先住處、廚房的臟亂,這些村民說,主要是沒人照顧、窮,而且“年紀大了,比較邋遢”。
趙銀平說,劉孟先的生活環境確實較差,劉孟先住慣了村面粉廠,而且生活能自理,不愿意去鎮敬老院。
劉集鎮提供的材料顯示,整理遺物時發現死者身上尚有3000余元現金。對此,趙銀平說,劉孟先有錢,生前伙食不差,愛買油條,沖雞蛋茶喝,“你沒看,桌子腳邊還有雞蛋殼呢。”
7月8日上午,劉孟先的親屬正在準備出殯,現場還有村里請的劇團。“家屬對村里處理比較滿意,還給我發了感謝短信。”趙銀平如是對澎湃新聞說。
附2:難以從記憶中抹去的三個五保老人
作者:河南銅豌豆
離開生產隊四十多年了,離開農村也快四十年了。真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今天的中國農村還有沒有五保戶這一說。如果有,也不知道現在是怎樣贍養那些孤獨老人的。
但是,四十多年前我在老家農村的時候,身邊那幾個五保老人,他們的音容笑貌,至今還十分清晰的保留在我的腦海里,不曾有一點模糊。這不僅因為我年少的時候給他們打過水,掃過地,還因為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些事情讓我難以忘懷。
賈朱氏,第三生產隊的一個七八十歲的老太太,為人和善,慢言細語。按照相關政策她是可以不參加勞動的,但是農忙的時候,她經常下地,自己到生產隊的地里找點力所能及的活干。我之所以記得她是因為一件事。我們兩家住得很近,小時候我經常在她家玩。有一回一個親戚去看望她,快該吃飯的時候,她說,你走吧,別在我這兒吃飯了。我是五保戶,吃的用的都是生產隊給的。我自己不能給隊里做事,吃用這些東西心里都有點過意不去,你就不要再占公家便宜了。按說親戚大老遠的來看她,管頓飯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但這位老人家如此自律,真是可親可敬。
賈大噴,第十生產隊的一個腦袋锃亮的彎腰老頭,記不得他的名字叫什么,只喊他“噴大爺”。他會剃頭手藝,走南闖北幾十年,滿嘴跑火車,所以有了這個外號。到八十多歲,他還經常在生產隊給他準備的小屋門口擺個凳子,笑嘻嘻的給各個年齡的人都剃一個锃光發亮的禿瓢腦袋。
有一回,村里集市上來了一個賣熟牛肉的車子,他買了一毛錢的,吃了之后又掏出兩毛錢說,怪爛的,再來兩毛錢的吧。接過肉來,他給旁邊玩的小孩分了一部分,剩下一點裝了起來。他分給我的那一點點牛肉真香啊。有人問他說,你哪來那么多錢?他笑著說,俺的隊長說了,再窮也不能窮我這個孤老頭子,生產隊沒有斷過我的零花錢。
賀天寶,是我所在的九隊的五保老人。他一直堅持干活到七十多歲,自己憑掙工分吃飯。他說,我只要能動,就不要隊里的五保。直到他確實不能干活了,才接受隊里對他的照顧。他就住在生產隊倉庫的院子里,那時候庫房不需要由專人看護。老人睡覺少,他就經常夜里出來轉轉圈看看。有時生產隊曬糧食,他就告訴隊長不要安排人看護,他可以看著,不會讓雞鴨糟踐的。直到他去世,還叮囑身邊的人說,生產隊給買的那件皮襖不要裝到棺材里去,留下來送給誰穿都行,雖然毛短一點,穿在身上還是很暖和的。
2015-7-10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