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文藝新生

文貝: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路遙

文貝 · 2015-03-21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用平凡來描述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和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并不為過,這部作品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能看完。作品沒有波瀾壯闊的大場面,也沒有錯綜復雜的故事情節。有的是人物命運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和對生活的掙扎,包括作者對社會的觀察和價值觀的詮釋。

  這是一位跟著時代脈博跳動平凡的文化人對生活的理解和擔憂。

  對路遙及其小說《平凡的世界》的討論存在兩方面的義議論,一方面對他在文學事業的神圣感,以及用整個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學,這種本身潛在的樸素和寶貴的精神值得尊敬。另一方面是大量讀者和評論者認為這部作品不夠經典,其文學性思想性和寫作技巧上存在著種種不足。

  筆者覺得《平凡的世界》實際上是上世紀80年代文學創作中的另類。它既不同于文革期間以歌頌為主的文學,又有別于文革后出現的“傷痕文學”、“尋根文學”、“倒算文學”、“現代派寫作”、“象征主義”、“黑色幽默”。“魔幻現實主義”等“時髦”作文,是部用現實主義手法表現生活的作品。

  如果從文學性研究的話,他的通俗性和接地氣是存在的。從社會意義上看,他并不過于追求商業價值。從政治意義上看,他后期的作品雖然寫的是改革開放,卻只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探索。他通過在改革開放復雜的環境里,人們的迷惘、漂泊、痛苦、懷疑、掙扎表達出一種希望中的疑惑。它的質樸和平實才是許多人贊賞的地方。

  路遙文革期間是個文化“紅衛兵”,他的創作之路起于文化大革命。

  他是文化大革命中紅衛兵起家,以普通人18歲擔任“延川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作家海波(路遙同學)在《我所認識的路遙》一書中透露了路遙的成長之路。

  路遙小時候是位調皮的學生,在城關小學時就是那里“孩子王”。上了初中以后,在城關小學的“舊部”的支持下,帶領這伙人和以高中生為頭頭的另一派抗衡。隨著文化大的狂潮進一步推進,路遙就成了全縣一派群眾組織的第一號頭頭。

  從外地串連回來,路遙獨自成立了一個紅衛兵組織,名為“橫空出世誓衛東戰斗隊”,“宣言”中的兩句話最為搶眼:“大旗揮舞沖天笑,赤遍環球是我家”。他一度將“沖天笑”作為自己的化名;后來又據此給三個弟弟起了大名(路遙大名叫王衛國,二弟隨他叫王衛軍;三弟叫王天云,四弟叫王天樂,五弟叫王天笑)。

  他擔任過群眾組織“紅四野”“軍長”(對立派組織是曹谷溪派的“司令部”)。1968年縣領導班子“三結合”(解放軍代表、老干部代表、群眾組織代表)時任“延川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后被派選到城關公社“貧下中農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縣百貨公司進行路線教育。

  他在“清理階級隊伍”的政治運動中被罷免了縣革委會副主任的職務,據說路遙涉嫌在武斗中打死對立造反派“紅總司”頭頭白正基。

  1970年創作詩歌《車過南京橋》,用筆名“路遙”。后來經過縣革委會通訊組培訓進入縣“毛澤東文藝宣傳隊”從事創作。1971年發表詩歌《老漢走著就想跑》、《塞上行》、《工農兵定弦我唱歌》。此后在公開報刊上發表包括《紅衛兵之歌》等多篇帶有文化大革命色彩的作品。

  1973年上大學,是縣委書記申易(后延安地委紀委書記)親自出馬找他的堂弟——時任延安大學中文系主任申沛昌,才上了延安大學。因為當時文藝小報《山花》給延川帶來了名氣。路遙應該是工農兵大學生。

  大學畢業后,路遙被分配到陜西省文藝創作室擔任文學編輯,繼續發表作品。

  文革之后,路遙的創作一發不可收拾。他的小說、散文、詩歌在《陜西文藝》、《當代》、《雨花》、《鴨綠江》、《延河》等刊物發表。

  1985年,路遙35歲時擔任陜西作家協會副主席, 1988年完成《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創作。陜西人民政府授予路遙“勞動模范”稱號。

  1990年《平凡的世界》連續劇14集播出。就當時而言,這部片子反響一般,以至于很少人能記住當時的男女主人公的扮演者是誰。與當年熱播的電視連續劇《渴望》沒法比。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陜西省頒發有突出貢獻專家榮譽證書,國務院頒發“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榮譽證書。

  1992年陜西省委組織部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1月17日因肝硬化腹水病逝,享年42歲。

  2015年2月,重新拍攝的54集電視連續劇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首播。此片引起懷舊是肯定的,能否被接受或者成功則在兩可之間。

  路遙在文革期間創作的許多作品都“紅里透著紫”。比如《紅衛兵之歌》,這篇發表在《陜西文藝》上的作品,充斥著“時代的紅色風暴,革命的萬鈞雷霆”、“毛澤東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偉大氣魄親自發動了一場震撼世界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要滌蕩帝修反在中國復辟的妖氣”。

  他當時的許多作品能在眾多刊物上公開發表,至少說明當時他在陜西省已經是有名氣并紅極一時的作家。他的《一石激起千層浪——贊革命現代京劇〈海港〉的藝術構思》(《光明日報》1974年6月28日 )、《一場復辟與反復辟的生死斗爭——評長篇小說〈艷陽天〉》(《光明日報》1974年6月28日 )、《文藝必須成為黨的事業的一部分》(《人民日報》1975年6月9日 )、《共性與個性的辯證統一——學習革命樣板戲塑造無產階級英雄典型的經驗》(《北京大學學報》1975年第3期)等,無不說明路遙也是一位隨風作文的文化寫手。

  認真分析路遙后期的作品,其中的悲情和價值觀帶有文革時代人的烙印。從這個意義上講,路遙是位不合時宜的作家。

  很多文化人是幫閑文人,以一支禿筆和一幅喉舌為職業,搖擺在文壇和權力場上。給權力打工,為政治背書。包括著名的如周揚、丁玲、老舍、巴金、茅盾、季羨林、郭沫若、馮友蘭、周培源等都當過政治的應聲蟲。這種現象如其說是立場問題倒不如說是生存的需要,或者叫與時俱進。如果當時路遙不這樣做,就沒有后來成名的路遙。

  就像新時期作家既是新時期吶喊最烈者,又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寫手一樣。這其中賈平凹、李瑛、雷抒雁、李存葆、蔣子龍、陳忠實、陳建功、朱蘇進、韓少功、古華、陸星兒、理由、張抗抗、章明、周克芹、楊義、茹志鵑、余秋雨、黃宗英、葉永烈、李心田、陸天明、謝冕、呂進、梁曉聲、王小鷹、鐵 凝、劉心武、莫應豐、諶容等新時期的新蕊作家都是文革時期各種刊物上的熟面孔。

  只不過他們在文化大革命被否定后,立刻轉變立場,加入了討伐的隊伍,成為新時期文藝的尖兵。

  懷念和頌揚路遙的作品和人格的文章很多,大部分都掐掉了他文革中的部分,連他的許多選集都有意無意的擯棄了那個時代的作品。

  研究者也把他文革時期“不光彩”的記錄說成是他們文學創作的準備期,幾乎都不列入研究。

  這是非常不合邏輯的。既然提出路遙的作品由于在農村生活過,比較了解農民的生活。為什么就不能通過路遙的創作之路從而對他的創作思想過程進行研究呢?況且與很多文化人相比,路遙的作品既不是改革開放的吹鼓手,也不是與共產黨作對的文化人。他是位有根基有堅守的作家,至少沒有出賣自己的靈魂。

  雖然路遙自稱“是農民血統的兒子”,其實他很少在農村當過農民,初中畢業后就參加了文化大革命,后來一直從事專業創作工作。他了解農村的一些情況,卻不一定真正理解農民。他作品中對許多農村農民的描述或語言存在一些暇疵。

  路遙是位多產作家,他的許多作品受到歡迎是事實。看過幾集《平凡的世界》電視連續劇,覺得與《老農民》一樣,許多地方是對農村不懂裝懂。當然,筆者這種看法存在一個誤區,那就是不了解陜北當地農村的情況,不似對《老農民》背景的熟悉。

  只不過《平凡的世界》的主題思想與《老農民》完全不一樣。《老農民》立足于揭丑,《平凡的世界》立足于對農村農民生活狀態的關懷。

  不取悅于當代,給歷史一個深厚的交待是路遙作品的特色之一。

  《平凡的世界》不會比《老農民》更火除了缺少更多吸人眼球的東西以外,演員陣容也不及《老農民》中陳寶國、馮遠征、牛莉、蔣欣等明星有眼緣。

  這部電視劇讓潘世屹當代言人是最大的敗筆。潘世屹與路遙作品中的主人公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

  這位地產界大腕,SOHO中國的董事長是改革開放后成功的精英。他的父親是“右派”,爺爺曾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國民黨軍官。他是在政治風向轉變獲得平反后進入城里,從石油大學畢業后進入管道局經濟改革研究室。他始于與馮侖(萬通集團董事長)、王功權(萬通總裁)、張民耕(北京銀信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在海南省合伙成立了海南農業高科技聯合開發總公司,通過炒房地產起家。

  他雖然勵志奮斗,卻有路遙小說中人物更好的先天條件。他是成功人士的典范,而路遙小說中的主人公基本都以悲劇收場。讓潘世屹當代言人,是對不成功平凡小人物的一種嘲笑。

  當前社會許多人之所以對《平凡的世界》產生了興趣,在于它讓人們重新思考當年的那場農村改革,容易產生共鳴和通過與今天農村狀況的對比產生許多聯想。

  有人提出路遙如果不早亡的話會不會得諾貝爾獎,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按路遙的思路即使繼續寫下去,也永遠也不可能被外界認同。因為路遙作品中堅持的仍然是中國主流政治,不像莫言那樣拿計劃生育說事或者暴露社會的陰暗面,也包括《豐乳肥臀》中的“下流”。

  事實上,路遙在活著的時候是招嫉遭恨的。他的許多作品招致來自多方面的攻擊和批評。后天對他的歌頌和追思,不在于他作品的質量,而是借逝者之名,趁追思之機來抹靚自己。這是文化人劣根性之一。

  據路遙的弟弟王天樂講,路遙骨灰在西安三兆公墓存放了三年后,遷到延安大學校園重新安葬。這個路遙曾經擔任副主席的作協大院,竟然沒有一個人前來為路遙送行。這一點說明,這些所謂的儒士和名流們仍然沒有忘記當年雙方的不快。

  很多評論家把路遙的作品說成是勵志,然而他作品中的人物大多以奮斗開始,以悲劇收尾。據說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改編成“大團圓”,這樣的結果不僅有悖于路遙作品的格調,也失去了原有意義。

  不是我們還要不要“平凡的世界”,而是我們根本無法選擇世界,只能盡可能地適應這個不平凡的世界。不是“平凡的世界”已經過時,而是歷史已經碾碎了那個世界。不是我們拋棄了“平凡的世界”,而是世界已經把過去拋到了腦后。不是“平凡的世界“之后中國怎么了,而是當年“平凡的世界”已經埋下了今天的種子。

  《平凡的世界》故事發生的年代較遠,有一定的歷史厚重感和人文精神。雖然電視劇與小說都存在著“老太太的包腳布-又臭又長”,其情節的拖沓和節奏的緩慢難以引人入勝。由于他反映的是落后的農村和樸實的農民,也包括其中的愛情描寫,還是有許多值得欣賞和思考的地方。

  平凡不是平庸。平庸是聽任命運的安排,渾渾噩噩,無所事事、無所用心,是不求上進消極處世。甘做平凡的人是在平凡的世界和平凡的人生中實現理想和追求,是既有積極上進的精神又腳踏實地的勤勤肯肯,是一種自信的心態。

  從這個意義上講,路遙是個平凡的人。他進入過文化大革命的潮流中,在“革命”沒有成功后,他沒有抱怨也沒有氣餒,又在文學創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雖然在當時而言只是寫一些應景文章或詩歌,卻鍛煉了自己。

  沒有在官場安身立命是他的運氣。當年如果不是在清理階級隊伍中把他這個造反派頭頭清理出去,文革后將多一位“三種人”,少了一位有成就的作家。

  他用心觀察了社會,記住了在底層的民眾。當社會轉型的時候,他用自己的價值觀完成了既有社會性又有人性的作品。他的作品講的是改革開放初期,卻不是改革開放作品。某種意義上是對改革開放的一種觀察與思考。

  他的成功來源于實踐,來源于知識的積累。

  路遙是一個在平凡的世界中邁步向前走平凡的文化人,是平凡人成功的典型。2015.3.18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6.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7.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8.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9. 子午|是誰在鼓吹用連花清瘟防治流感?
  10. 中美共治?中美國?G2?要認清中美正在加速脫鉤與對抗的現實,勇敢地直面碰撞!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精品一区二区亚洲一二三区 | 亚洲96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国内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自拍AⅤ在线 | 中文字幕国产在线 | 五月婷婷丁香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