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殼槍、黑駿馬、貂大氅,講黑話、打老虎、砸飛機,磁性男音、亦正亦邪、智勇雙全,楊子榮獨闖虎穴,座山雕束手就擒。新版《智取威虎山3D》,將所有美國式西部片、《第一滴血》系列片、007系列片、《碟中諜》系列片等等系列中所有英雄主角應該具備的光環,全部加在了楊子榮身上。
只有英雄還不足以成為一部電影,以下元素仍然必不可缺:總是在最后時刻趕到的打醬油分隊、無時無刻不需要被拯救的無辜的搗蛋的婦孺,邪惡到連外貌都變了形的各種各樣的悍匪、村莊與地球的破壞者。
接下去,劇透與否已不重要,故事必定如此發展。一,緣起:強盜殘酷迫害無辜村民,奸淫掠擄無所不為,偶然到來的孤膽英雄(或帶少量人馬)目睹慘狀,心生大悲憫,決心鏟除萬惡黑勢力。二,糾紛:英雄深入虎穴(打虎上山),刺探敵人虛實,愚蠢的敵人一再試探,但終究無果,反為英雄所戲弄。三,大戰:月黑風高之夜,英雄召喚打醬油小分隊前來,調動各種機槍、坦克、飛機以及天雷滾滾而來的石頭,消滅了強盜,拯救了民眾。四,尾聲:如果是西方觀眾,導演一定留一個圣誕節英雄凱旋歸來,家人團圓的場面以告慰觀影兩小時以上的觀眾,如果是東方導演,那就拍一個舉家團圓過大年的場景。總之,電影在這里可以安心結束了。這個經典模板之中,可以隨意放進一些莫名其妙、可有可無的花瓶,《智取威虎山3D》中,小白鴿、青蓮是也。
如果不是因為楊子榮和匪幫們講了一系列英語無法直譯的黑話,誰還能分辨出這是好萊塢出品的,還是國產的,還是港產的?當然,能對出“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的,從智力層面來看,指定是要高于到哪兒都自我介紹“James Bond”(詹姆士·邦德)的英國特工。其實很多觀眾很納悶,無惡不作、妄圖毀滅地球的悍匪們,觀看了數十年的007系列,難道還不清楚就是這名行事張揚、犬馬聲色的“水線子”James Bond毀了他們的宏圖偉業?
由此看來,要評價如《智取威虎山3D》這樣一部電影的劇情好不好,導演(或者編劇)有沒有編圓劇本的能力,實在是件很困難的事。同一條流水線上生產的工業產品的質量差距,僅在于后期包裝與營銷的差距。比如,加上3D制止、徒手打飛機等內容,這就表明這個產品在包裝上高于前代,因為3D電影是基于發行方提升票價的實際需求,最近幾年才普及事情,而徒手打飛機則由于拍攝、制作等成本較高,也才是近幾年由好萊塢傳播到中國電影界的。
關鍵是,京劇《智取威虎山》是個勞動人民喜聞樂見的政治題材樣板戲,怎么改成了好萊塢大片,在什么地方做了改動,為什么要被改成好萊塢大片?這才是問題。
京劇《智取威虎山》取自《林海雪原》中的一個章節,由于特殊年代的大力推廣,為今天五六十歲的群眾所熟知。由此,不需要做連篇贅述,讀者就能分清兩者之間的區別。下文取自百度對于樣板戲京劇《智取威虎山》的介紹,在3D版《智取威虎山》不同處,筆者略加說明,以示區別:
京劇《智取威虎山》根據曲波同名小說中“智取威虎山”一節改編。1946年,人民解放軍為了保證土改不受破壞,組成小分隊深入林海雪原消滅土匪。
1946年冬季,解放戰爭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北戰場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由某部團參謀長率領的一支追剿隊,遵照毛主席《建立鞏固東北根據地》的指示,進入深山老林,發動群眾,消滅土匪,鞏固后方,配合解放軍粉碎美蔣進攻。
區別:電影改共產黨主動剿匪為被動剿匪。剿匪之必須,在京戲版中,是遵照毛主席指示,發動群眾,鞏固后方之戰略的一部分。電影共產黨小分隊剿匪之不得已,是群眾的生命財產受到了土匪的威脅。
國民黨收編的土匪武裝首領座山雕,到處燒殺擄掠,擾亂后方,人民恨之入骨;在遭到我軍的痛擊后,逃回威虎山老窩,妄圖依仗地勢險要,負隅頑抗。威虎山工事復雜,不宜強攻,只能智取。偵察排長楊子榮沿途偵察,深山問苦,在常獵戶父女的幫助下,找到土匪線索,并繳獲了座山雕垂涎已久的“秘密聯絡圖”。通過提審土匪欒平,又掌握了“百雞宴”的情況。
區別:電影改共產黨尋剿為躲匪。此一改動,大大加強了土匪的能力,創造出了30人小分隊對3000土匪,敵我力量嚴重懸殊的局面,也為英雄的生成,創造了必要的土壤。
在楊子榮請求下,經過黨支部委員會和戰士民主會的討論,參謀長派楊子榮改扮土匪,假借獻圖,打入威虎山。楊子榮牢記人民的重托,打進匪窟,以革命的大智大勇,戰勝了座山雕的多次盤問和試探,取得了敵人的信任,并及時送出了情報。
區別:電影弱化黨支部委員會和戰士民主會討論過程,強化楊子榮孤膽英雄、有勇有謀。
參謀長率領追剿隊進駐夾皮溝,發動群眾恢復生產,組織民兵。鐵路工人李勇奇見到日夜盼望的人民軍隊來到面前,激情滿懷,決心跟共產黨消滅頑匪。追剿隊和民兵一起滑雪、練兵,做好戰斗準備。
區別:因改尋剿為躲匪,電影加強了組織軍事防御等內容,但缺少發動群眾、恢復生產、組織民兵的內容。
這時,申德華取回了楊子榮送出的情報。不料,情況突變,小火車被炸,土匪欒平在押送途中逃跑,參謀長立即決定,急速出兵。追剿隊和民兵由李勇奇帶路,迎風滑雪,直搗威虎廳。欒平逃到威虎山,給楊子榮帶來嚴重威脅。楊子榮臨危不懼,機智沉著,抓住敵人虛弱的本質主動進攻,處死了欒平;又按計劃布置好“百雞宴”將匪徒全部集中在威虎廳用酒灌醉。這時,追剿隊和民兵及時趕到,與楊子榮里應外合,全殲了頑匪。
區別:電影改民兵帶路為小孩帶路。
電影版與京劇版的對比,最突出的是,影片弱化了甚至全盤去除了解放戰爭的大背景。什么是解放?什么是解放戰爭?京戲版提示的解放戰爭背景信息是:1946年四平一戰,東北民主聯軍敗退松花江,東北戰局,面臨極大壓力。在此險境之下,6月16日,中共中央決定以林彪代替彭真,擔任東北局書記。7月3日,東北局在哈爾濱舉行了擴大會議,這次會議委托陳云起草了關于東北形勢及任務決議,并于7月7日通過,史稱《七七決議》。《七七決議》指出,發動農民是東北斗爭成敗的關鍵。“決議”號召一切可能下鄉的干部要統統到農村中去。根據這一決議,東北局派出17000名干部和幾萬部隊分散到農村發動群眾,進行土地改革,分田分地,幾個月內東北解放區完成了土改消滅了土匪武裝。
在京劇《智取威虎山》的背景信息中,土地改革是解放戰爭的成敗的關鍵。解放,是改變一個階級的經濟—政治面貌,是將受壓迫的民眾,組織起來,武裝起來,通過與敵對階級(及其附屬勢力)的斗爭,獲得翻身并當家作主的過程。解放,是一個召喚人民,使人民覺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英雄人物(楊子榮)依附于人民戰爭的政治邏輯,英雄人物(楊子榮)創造英雄事跡的前提,是組織上通過縝密的考慮,進行戰術布局的一部分。同樣,英雄人物也只有在獲得了群眾(李勇奇)的支持與支援之后,才能擊敗反動分子。
消解了人民戰爭這一政治前提之后,電影版《智取威虎山3D》中,我們看到的人民是這樣的:人民在經過一段時間自發抗爭強盜后,抗爭意識消解了。與其對抗強盜,不如息事寧人。新來的武裝力量,則不再領導人民的解放,而是僅僅充當了一個庇護者的角色。人民不再被要求武裝起來,不再承擔解放自身的任務,他們只需要靜默地等待英雄們擊潰并剿滅強盜。
由此,“智取威虎山”的主題,不再是“解放”,而是“安全”。“安全”,只是“解放”這個大題目中一個極小的分支,現在卻被塑造成了主干。
問題出來了,攻打威虎山上迫害人民的強盜,還要不要人民?“打虎”,還要不要人民?是人民的政治,還是治安的政治?
按照電影的表述,人民的政治,已經被放棄了。剿匪的邏輯,僅在于保護群眾,而不是解放群眾,更不是放手讓人民去打倒強盜。原因是出于對人民的不信任,還是出于引入人民導致治安混亂的憂慮,不得而知。
將人民的政治轉舵駛入治安的政治,是一種便利的治理方案。但庇護人本人要成為一個合格的治安擔當者,起碼應具備兩種能力:一,道義上的擔當感,二,擁有的絕對優勢的武力(或智力),足以擊敗強盜。道義與武力,二者不可缺一,并且兩者必須捆綁。缺乏道義擔當,治安者極有可能淪為盜寇;而缺乏絕對優勢的武力(或智力),則不能消滅悍匪。比如,《智取威虎山3D》中英雄的庇護人,以大無畏的道義責任感,承擔起了拯民于水火的重任,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隨手開坦克、徒手擒飛機的優勢武力與智力,足以消滅足夠愚蠢的強盜。
但我們仍然憂心,治安者仍是人,不是神。人難免退縮、畏懼,難免在責任感上有所缺失,難免有智力上所不及之處。僅靠治安者的“打虎”,治安者會不會恐懼,會不會貪戀老虎威勢,甚至,會不會放棄其治安責任,與“老虎”達成某種利益上的妥協?
治安的邏輯難以解決治安,怎么辦?這,已經不是一篇影評能解決的問題,“一步之遙”外,人民正在尋求登場。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