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若說到電影這種藝術形式,在中國發揮的承載思想深度的作用,依我看姜文已經找不到敢于挑戰者,《讓子彈飛》當年接近7億的票房,正來自于這部電影本身思想內容與表現形式最完美與最深刻的契合,這種難得的成功,即使在好萊塢電影里也不多見;所以,現在回頭看為什么姜文要歷4年時間(當然大部分時間還是在籌備)拍一部如此極盡娛樂能事的《一步之遙》,或者他是為了讓自己的作品這次可以在娛樂性方向上有所突破。
因為,自從有了《泰囧》和《心花路放》這樣的超高票房喜劇電影之后,不但制片商們不淡定了,就是張藝謀、陳凱歌和馮小剛這個大師級導演也不淡定了,姜文雖然看起來比他們都個性十足,但最后也不得不跟著不淡定了。
在電影投資里,往往就是這樣,得到的資本支持越大,他對藝術家的要挾一定越多,而在電影市場里,往往就是這樣,越是必須要有商業前途以回報高投資的電影,就越要投向類型化、娛樂化和簡單化的作品。
《一步之遙》可算是這種電影的典型。
B
《一步之遙》的源起,一面是以那宗著名的“民國奇案”閻瑞生案為題材來源,另一面是姜文有一個拍攝“北洋三部曲”的完整計劃,所以,亦可以將其與4年前的《讓子彈飛》聯系起來解讀,比如《一步之遙》的英文名是“Gone With The Bullets”——隨子彈去。
閻瑞生案是1920年發生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宗殺人命案,畢業于震旦大學的洋場惡少閻瑞生,因賭失財,正好邂逅海上名妓“花國總理”王蓮英,這這王蓮英喜歡在嫖客面前擺富,渾身珠光寶氣,惹閻起謀財害命之念,于是借來一輛汽車,載王蓮英出游兜風,于上海郊北新涇在同伙相助下將其殺死,搶走珠寶;很久之后,閻在青島落網,后被槍斃。
閻案在當時之所以轟動全國,并不只在于案情本身,也不只在于當事人的身份特別,而在于它發生后,在兇手尚未被抓住,案情尚未被完全揭開之時,就已經成為半殖民地的上海灘媒體界和演藝界的話題中心,圍繞于此的諸劇種創作者甚至在閻被槍斃之前,已制成“槍斃閻瑞生”的作品廣為流傳--這一部分后來出成為《一步之遙》劇中劇的主要內容,它所照見的,正如姜文自己對民國時代中國的概括:半臟、半臭、半殖民地的社會。
《一步之遙》反用此題材,使用各種各樣的精彩電影手段放大了閻瑞生(劇中人馬走日,姜文飾)在社會各種意識和權力意志的制衡、裹挾之下,由一個根本只有謀殺嫌疑,卻無任何謀殺罪證的嫌犯,而不經任何合理的法律程序就被判定為殺人兇手,最后又被黑心的警察、自私的政客和煽情的戲子,以及無恥的媒體、文化人共同擊斃的社會扭曲全過程。
C
然而,與之前姜文導演的電影不同,姜文在這部《一步之遙》里淡化了那種強烈的社會批評色彩,而煥然以一連串的歌舞、諷刺、幽默、相聲、槍戰、劇中劇等多種形式娛樂之,其中的妓女離奇死亡和嫖客被抓槍斃的故事主干非常簡單,但經過娛樂化處理的過程卻顯得非常復雜而歡樂,這亦給人以“看不懂”的感受。
當然,既然是電影,姜文又巧妙為其植入了愛情元素,比如劉仰先生在看片后即指出,電影中無論是舒淇飾演的完顏英,還是周韻飾演的武七,抑或者洪晃飾演的覃老師,甚至是那個只在馬走日進述中的法國女孩,其實都有姜文個人感情生活的映射,或者也正因此,觀眾才會在高能量、高密度的狂歡式觀片過程之后,會留下觸動心靈的情感受傷,或者因為劇中馬走日與武七之間的愛情,或者因為電影中的某一段小故事會觸動自己內心的舊瘡疤。
關于這部電影,我很同意著名劇作家黃紀蘇先生的一段評價:
中國電影界真稱得上個人主義的,還就姜文了。像《一步之遙》里老軍閥婚禮上唱西洋美聲,跳進跳出,太極致,太肆意,太表現了。這就是心性到了,風馬牛全對。
D
《一步之遙》的第一大部分,明明是重現北洋時代不堪入目的上海灘妓女選秀(當年也確有其事),卻被姜文進行了一番“現代化”包裝,勁歌、艷舞,以及黑箱操作和行業潛規則盡皆重現,或者說這場持續接近半小時的“花域總統總決選”,其燦爛精彩無論是現在的“中國好聲音”還是“美國偶像”都難以匹敵,電影做如此表現,并不是為了懷舊,而是借古諷今。
葛優在《一步之遙》中飾演馬走日的發小,“白心黃瓤”的法租界高級警官項飛田,為了將當年的鐵哥們馬走日變成自己向上爬的墊腳石,項飛田一會兒從人變成馬,一會兒從男變成女,一會兒煽情淚飛傾盆雨,一會假正義如蔣總裁廬山訓話,雖然《一步之遙》里的葛優沒有如在《讓子彈飛》里有那么大的表演空間,但葛優特地被化了一個“希特勒妝”,讓項飛田的人性陰暗,被刻畫得更加入骨。
《一步之遙》另一個精彩之處在于大量富于象征手法和影射意義的畫面的運用,比如電影開篇,就是軍閥少爺武七(文章飾)和馬走日之間的大段對話,這是在向好萊塢經典電影《教父》致敬,那些超級影迷們經過對兩部片子的仔細比對后發現,只有馬龍·白蘭度和姜文兩人懷里抱著的寵物是不一樣的,前者抱貓,后者抱著一只兔子;而“兔子”的意像亦在電影里多次出現,完顏英吸毒過量死前聽到馬走日的最后一句話就是“拯救兔子”,但“兔子”在電影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你只有去問姜文自己了。
E
著名文化人洪晃在《一步之遙》中出演武大帥的夫人覃賽男,一個終生做老師的女人,而當年那個毫不起眼的小馬走日,曾經無比暗戀自己的小學老師覃賽男,因為覃賽男老師當年也曾“小腰細得幾乎一掐就折”過,或者正因這個原因,馬走日才又愛上了覃老師的女兒武七(周韻飾),但當他跟著武七回家去見自己當年的夢中情人、性啟蒙偶像覃老師時,她已經發福變成一只“賽豬”的胖女人--姜文用這種怪誕、黑色的講述,其實抒發了許多曾經懷春的少男們在中年之后的某些夢碎過程,如此細節經得起觀眾百般回味。
也就是這位馬走日曾經的夢中情人覃老師,卻非但不同意他與女兒的親事,最后還參與了密謀殺害馬走日,電影最后段落是從覃老師變成“覃瘋子”的她帶著車隊追趕與馬走日私奔的女兒武七,我以為,這一段最精彩之處是姜文居然將此一情節放大為母女之間的槍戰,先是女兒用手槍瞄準母親射擊,“瞄得越準越打不準”,然后是當母親的突然從車廂里伸出一挺重機槍“突突”女兒所坐的汽車,畫面上子彈橫飛,畫面外提心吊膽。
我不知道別人看到個情節時會有什么反應,我看到這個夸張情節,覺得無比爆笑,爆笑之后又對母親們常懷的那種對自己不聽話孩子的又愛又恨油然而生感動,也許,覃老師的這副瘋狂表情,只有那些小時候經常犯錯,錯到父母恨得牙根癢癢動手體罰的程度;因此,這段情節,畫面愈發狂亂,心情卻愈是溫暖,亦可以說,這也是姜文給予這部電影的總體風格。
F
當年在參加《讓子彈飛》點映活動時,曾與姜文有過交流,其實現實里的姜文與電影里姜文飾演的人物,有著懸殊的表現,在他的講述中,其實每一部電影都有自己一直以來對生活的那些近似天真無邪的簡單理解,正如馬走日在《一點之遙》里說的“我還是個孩子”,但觀眾們肯定會如片中的完顏英一樣質問他,有你這么大歲數的孩子嗎?有你這么大尺寸的孩子嗎?
比如,地產商任志強在看過《一步之遙》之后,在微博上坦言自己看不懂,看暈了,我想他的看法其實代表了許多人的看法,對此,我有個小小的比喻,這部電影一如姜文從前的作品,甚至還有過而無不及,有如烈酒一樣鮮明而濃重的風格,有茅臺一樣的傳統經典的口感,有二鍋頭一樣的可以征服草根階層的能量,同時,還有伏特加一樣的俄式洋酒的烈性,然而,無論是當下的中國電影文化還是整個的中國文化,心靈雞湯已經作為大眾暢銷品泛濫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試想,喝慣了心靈雞湯的人們,你如何讓他一下子能接受茅臺、二鍋頭和伏特加的強烈刺激?
所以我說,《一步之遙》的成與敗其實是決定于在中國是喜歡喝酒的人多,還是喜歡喝心靈雞湯的人多。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