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名片 :王樹增,著名軍旅作家。技術三級,國家一級作家,現供職于武警部隊政治部創作室。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全軍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作品有:長篇紀實文學《朝鮮戰爭》、《長征》、《解放戰爭》,《1901》、《1911》等。
網絡需要精心養護。
紀念碑不能輕易給大樓讓位。
精神產品不過關,“承重墻”會坍塌。
文藝是國家和民族前進的精神號角,軍事文藝歷來是時代最激昂的音符。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文藝,強軍新征程上文藝使命重大。軍隊文藝工作座談會強調要探索抓好軍事網絡文藝。近日,中國軍網專訪了著名軍旅作家王樹增,暢談網絡時代軍事文藝本色,共話“養護”互聯網的浩然之氣。
——編 者
中國軍網記者 :延安文藝座談會過去72年了,當前文藝工作面臨很多新情況、新問題。您此前參加了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和軍隊文藝工作座談會,軍隊文藝工作座談會還專門提到“探索抓好軍事網絡文藝”。請談談您的理解。
王樹增 :文藝工作座談會對當代中國文藝事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人類文明發展好比一輛車的兩個輪子,一個物質之輪,一個精神之輪,兩個輪子必須同時轉動,必須同步,如果一個輪子轉得快而另一個轉得慢,這個車子會原地打轉。當前文藝領域有一些和時代發展不合拍的現象,比如,否定歷史、否定崇高,包括藝術美學方面的低俗、媚俗現象。互聯網這個朝陽產業具有強烈的開放性、互動性、參與性,網絡文藝呈現百花齊放的同時,也出現了魚龍混雜之象。這些問題表面上是哲學問題、美學問題,深層次來講,是社會精神狀態的問題。說到“軍事網絡文藝”,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責任問題?,F在網絡上充斥著大量“泄私憤”“抒小情”的問題,寫日記可以,但是,只要是利用網絡平臺推出的作品,就屬于社會精神產品的一部分,必須負起社會責任。
中國軍網記者 :談及責任,我們經??吹揭恍Υ龤v史不夠嚴肅不負責任的影視劇,有人將其中的片段搬到了網上,引發熱炒。比如:“手撕鬼子”“日軍佩戴我軍資歷章”等。您認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在哪?
王樹增:小時候,我的母親會從房梁上小心翼翼地拿下來一本很舊的家譜,認認真真地告訴我,我們家是從哪兒來的。為什么母親會這樣做?道理很簡單:人活著要知道自己從哪兒來,要知道前輩們的生活狀態,懂得自己“家譜”的人活得踏實。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想有出息,不應該有一本精神圖譜嗎?你剛才說的那些現象就是在毀壞我們民族的精神圖譜。我說過一句話:“要搞垮一個民族,最便捷的方法是在精神上釜底抽薪。”影視劇和網絡上惡搞軍史、戲說歷史、歪曲史實的現象屬于社會的精神缺口。
有一次,一位年輕人問我,網上說黃繼光是假的,您有何評論?當時我就坐不住了,黃繼光的事跡千真萬確:一、我第一次穿上軍裝就在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現在這支部隊每天早上點名的時候,還要喊黃繼光的名字,全連答“到”;二、我在寫《朝鮮戰爭》時,盡可能勘察了戰場,也盡可能完整地搜集這方面的史料;三、為了更好地認識這位英雄,我采訪了大量和他有關的人,甚至采訪到把英雄破碎的遺體從山上背下來的志愿軍女衛生員。
中國軍網記者 :您這番話說完后,相信會對那位年輕人產生觸動。
王樹增 :他是感到驚訝。不過我一點都不埋怨現在的孩子,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是我們的文藝工作沒有做好,孩子們是一張白紙,你埋怨他干什么?所以不僅是網絡,所有媒體都應該反思。現在,每個人都可以在網絡這個平臺上發聲,好的壞的,高雅的低俗的,匡扶正義的謾罵泄憤的……對網上看到的內容我們要學會分清是非黑白,要做一個會思考的中國人。另外,互聯網有很多優勢,它不僅僅是技術的進步,還是一個精神層面的進步。我們不要一味地把互聯網當成洪水猛獸,應該加以良性的引導。這里我用一個詞,叫做“養護”,用我們的民族精神去養出互聯網的浩然正氣。每個人擁有一塊網絡小陣地時,都要學會“養護”。
中國軍網記者 :說到“養護”,您有沒有這方面的心得體會?
王樹增 :現在聽到一些網絡潮語我常常一頭霧水,剛開通博客時我也不會經營它,有人告訴我,王老師,您的這塊田都要荒了,您得養它……還有一次,一家網站約我寫篇網評,遞交后對方回復:王老師,您寫的這是什么呀?這可不是您的水平……可見網絡不是我們這一代人擅長的領域。網絡時代不懂網,確實是一大憾事,我還要不斷學習,現在的軍隊文藝工作者都需要不斷學習充電、提高自己。
主流媒體要承擔“養護”之責。我認為中國軍網是一個代表,在探索抓好軍事網絡文藝工作、架起中央軍委和各級官兵連心橋方面,責無旁貸。今后以中國軍網為代表的軍事網絡不僅要在文藝方面,而且在生活點滴方面都應該走近基層官兵,小到給菜譜提個意見、給對象寫個情書,大到剖析演習中的問題。一句話,就是要讓軍事網絡成為官兵生活中的一部分。
漫畫制作:畢文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