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紅高粱》斷斷續續看有不到一半,里面所刻畫的幾個主要人物不同程度上都給觀眾留下了較深刻的印象。其中最讓我感到耳目一新看后難忘的人物當屬高密縣長朱豪三。
因為沒有通看電視劇,朱豪三的整體形象就很難評論,單就所看部分留給我的印象,朱豪三身上起碼有以下特點。
首先,朱豪三是一個務實肯干,一心想為高密民眾做實事、做好事的縣長。不管什么朝代,即是整個官場再黑暗,再昏聵,歪風邪氣再盛行,總會有一些恪守中華文化美德的官員亭亭玉立,卓爾不群,以其鮮明獨特絕不隨潑逐流的表現,為民族史冊增色添光。他們稱得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香遠益清”的謙謙君子,無愧于老百姓時代期盼謳歌的清官稱謂。這類官員雖然稀少,卻難能可貴。他們布清香于人間,施正義于生活,把中華文化寶庫中最精髓的內涵,通過自身努力,發揚光大。朱豪三雖然不是一個十分完美的此類官員,可與當時國民政府中眾多庸碌貪腐不思報國之輩官員相比,已經是十分難得了。朱豪三本可以留在省城,依靠他和省主席韓復渠的關系,攀龍附鳳,謀取更高位置。可他沒有這樣流于官場窠臼,而是懷揣著干一番事業,成就一番功名之心,毅然來到窮困荒涼的高密縣。上任伊始,他不做官樣文章,不搞形式主義,一心一意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朱豪三凡事必親自要看要做,從不虛聽他人回報。他幾次三番的參加高密縣傳統的斗酒會,真誠為釀酒大戶和能工巧匠們鼓勁加油,擊掌叫好。這是振興地方經濟的實際行動,絲毫不帶任何功利之心和嘩眾取寵之意。這樣的作為,不是刻意貶低當今數量多多的所謂人民公仆們,他們中恐怕也難找出幾個有此等覺悟與實干精神的朱豪三來。
其次,朱豪三為民辦事,雖然也圖功名,卻全身心投入,不避任何危險,不懼獻出生命。劇中的高密民風彪悍,災荒不斷,民生堅窘,土匪風行。朱豪三原本出身行伍,曾在戰斗中致使右腿傷殘。他深深懂得要想治理好一個地方,如果沒有良好安寧的生活環境,自己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無處施展的道理。因此,剿匪成了他的頭等大事。他深知手下武裝力量的強大才是剿匪的根本,于是著手對縣府那支小小的警備隊,進行嚴格培訓,極大增強了自己手下這支獨有武裝的戰斗力。朱豪三沒有拿縣警備隊最為自己巧取豪奪的工具,天天搜刮民脂民膏。而是利用制止武裝剿殺泛濫成災的土匪。此后不久,他就不失時機地剿余占鰲,剿花脖子,剿其他匪患。每次與匪作戰中,他不遺余力,身先士卒,槍林彈雨中,時刻沖在最前面。一般人誰也不會相信一個堂堂民國縣長,就像一個最基層的指揮員一樣,置生死與度外,那樣不顧身家性命地和土匪武裝決死拼殺。這種精神,恐怕除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建國初期,共產黨所建立的地方政權中的縣長們有此情形外,自古以來的任何時代,這樣的縣長都實在不多見。誰都知道,戰場上子彈是不長眼睛的,沖在最前面的人中彈的可能最大,求生的希望最小。可朱豪三從未顧及過這一點,正是他的這種犧牲在前的行為,才感動帶動了他的屬下,致使幾支十分強大的土匪武裝屢屢敗在于他手下。再說,朱豪三作為一縣之長,他只要運籌帷幄即可,哪需要親身決戰千里呢?可他就是這樣堅持不懈的在做,并且做得卓有成效。不說民國的縣長們,就是今天,我們的縣長們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其三,朱豪三是一個難得的潔身自好,清廉無比的廉潔官員。古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之說,到了蔣介石執政的民國時期,官員貪腐已經是太司空見慣的事情了。而朱豪三在齷齪的民國官場里卻一枝獨秀,從未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謀取國絲毫利益。這在那樣一個無官不貪腐的社會里,不僅難得,且十分可敬。常言說,己不正,不能正人。當朱豪三的部下在一個時期內接連遭到土匪暗殺,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一天晚上,兩個警備隊員正在街頭巡游,說起有人說朱縣長貪腐該殺的事時,都憤憤地為縣長鳴不平。如果朱豪三是一個口是心非的人,是難以贏得屬下背后對他如此評價與維護的,這正好說明了朱豪三本人的清廉絕對不是虛妄的,而是名副其實的。朱豪三的妻子和朱豪三一樣恪守操守,不為私利所惑,自覺主動配合支持丈夫的工作。這一對夫妻不僅在民國時期難能可貴,就是今天也很難找得出幾個。一個官員及其家屬,能夠不為金錢利益所動,多年如一日不受任何不義之財,無論放在那個時代,都是深受敬仰的。朱豪三能做到這一點,與他自身的文化修養分不開,他飽讀詩書,儒學功底深厚,傳統文化對他的熏陶滋養深入骨髓。他實實在在是一個民族文化濡染塑造出來的少有的具有君子風范的好官。我們不敢想象,如果朱豪三那時不是在國民黨里而是在共產黨里,他將會有多大的作為,拓展多大的才能施展空間呢?
其四,朱豪三是一個具有崇高民族情懷的堅定愛國主義者。日本人自東北侵占華北,繼而占領青島、濟南,后來直逼他執政的偏僻高密,國家民族面臨著時刻就有亡國覆滅的危險。作為摯愛國家民族的鐵血男兒朱豪三,一點也沒有猶豫地作出決定,就是不顧一切如何保家衛國。為此,他冒著被民眾誤解辱罵的風險,強行為國民黨中央軍的兩個團征糧,以圖他們和自己一起保衛高密;他舍棄縣府,帶著妻子和警備隊轉戰到高密鄉下,饑寒交迫,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卻就死不改其衷;在共產黨員張俊杰的說服幫助下,他忍受巨大委屈,親自前往余占鰲家,為其義母披麻戴孝,跪地前行;他親自到土匪黑眼那里說服他捐棄前嫌,一同抗日救國;他和余占鰲恩怨纏繞,但為了團結余占鰲抗日,幾次三番救余占鰲于危難之中,最后自己身負重傷,造成脊椎傷殘再也不能站立;他為了揭穿日本人屠殺無辜平民的真相,坐著輪椅,深入虎穴,義正詞嚴,無所畏懼,最終使侵略者的罪行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他坐著輪椅來到血與火的戰場指揮作戰,最后為了掩護余占鰲等人安全撤退,和妻子一起與圍上來的敵人同歸于盡。朱豪三身上,遺憾的是沒有受過馬列主義的影響,思想意識和精神境界未能進入更高的層次。可這已經很難為他了,在臨縣同仁都望敵逃竄的時候,他忍受著喪子之疼,不僅頑強堅守了下來,而且最終用鮮血和生命回報了生養自己的家鄉和祖國。他是一個十足的愛國主義者,他是一個有著民族傳統美德的優秀兒女,他的精神和品質,不僅屬于高密,屬于山東,更屬于中華民族。
朱豪三雖生在民國,身上多少帶有他那個時代特有的局限性,可這一點也不能怪他。這是他所處的那個政權,那個黨派,不可能讓他的思想境界升華到更高的層面上去。朱豪三以自己的身體力行,告訴我們民族文化蘊含的巨大魅力和共產黨在抗戰中實實在在的中流砥柱作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實行全民族抗戰,是共產黨在抗戰尚未全面開始時就已經提出的思路,發出的號召。只是國民黨蔣介石政權,時時處處都在為他的一黨一家利益所纏繞,既不顧國家民族面臨的危險,也看不到蘊藏在民間巨大的力量。他們把抗戰救國和權力斗爭牢牢捆綁在一起,避重就輕,無視大局,因此它的抗戰,根本就不可能取得全面徹底的勝利。只有共產黨員張俊杰,才懂得團結的重要,他不惜一切往來于朱豪三和余占鰲、花脖子和黑眼之間,飽嘗艱辛地把他們擰在一起,這才形成了高密縣強有力的抗日武裝力量。雖然,黑眼遭義子錢玉郎暗算后,他的隊伍成了侵略者的幫兇;盡管花脖子最終未能和朱豪三余占鰲走到一起,可張俊杰在其間所起的不可替代作用,和朱豪三的忍辱負重深明大義卻是功不可沒的。他們的共同努力,最終促成了兩支最強大的高密武裝力量的團結,也最終給入侵高密的日軍以沉重打擊。
朱豪三身上還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在張俊杰來回穿梭于他和余占鰲之間的時候,他已經察覺到張俊杰年紀輕輕,智勇雙全,見解超人,絕非等閑之輩。他的潛意識里雖然已經感覺到這個自己深深喜歡的年輕人有可能來自與自己敵對的那個黨一方,可他卻沒有像一般反共分子那樣,殘忍地將其逮捕甚至處決,而是故作啥也不知道的與他裝著兩不相知,并處處保護著這個能力非凡的小伙子。在劇里,張俊杰和朱豪三之間也時有摩擦分歧,可這終歸是很正常的人際交往之中的一般性矛盾。朱豪三有時候也對張俊杰偶有不滿,卻從無不恭與反感。張俊杰的身份,一直到日軍已經迫近高密后,朱豪三才很淡然地點出來,張俊杰深知朱豪三的人格與當時的形勢需要,一點也沒有表現出吃驚的樣子就默認了。兩個敵對黨派的人,就這樣一點也看不出生分地一如既往談自己最為關注的事情,就像黨內同志一般自然、投機、默契。
當看完最后幾集,我已經在心里把朱豪三列為張俊杰的同志了。朱豪三壯烈殉國后,他的屬下,還有余占鰲的屬下,便水到渠成一般跟著共產黨抗日武裝的接應者,一起向抗日根據地走去。這支隊伍到這里已經無可置疑成了共產黨抗日武裝里的一份子了。我們可以想象得到,以后康復歸隊的余占鰲和他的弟兄們,還有朱豪三手下的那些弟兄們,一定會在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隊伍中,征戰沙場,百煉成鋼。說不定他們里面,在后來人民解放軍將星燦爛的隊伍里,就會哪些人威武的身影出現。稍顯遺憾的是,朱豪三沒有等到這一天,歷史卻把他留在了國難當頭、浴血奮戰時刻,那片遍地都是紅紅高粱的肥沃土地上了。
2014.11.21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