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一套晚上黃金檔播出的電視劇《十送紅軍》已經播出了三分之一,這部戲可以說是近年來軍旅題材以及革命戰爭題材的影視劇的一個代表。影片不再著重描寫大的時空背景以及戰役戰況,而是將重心放在了刻畫人性——作為紅軍個體的人性、和紅軍相關者的人性。而從這些不起眼的人身上,我們卻可了解軍魂所在,以及革命勝利的由來。
從霍去病的“匈奴不滅,何以家為”到岳飛的“精忠報國”,都顯示了中國軍人的忠烈豪情,而這種“忠”并不僅是對政權的忠心,更多時候是對黎民蒼生的愛護和保衛——軍人天然的責任。中國近代史上紅軍的產生和壯大,正是基于此傳統,并進一步發揚光大,形成了中國軍隊的軍魂。
在《十送紅軍》中,我們看到不論是父子兵,還是軍中情侶,都是純真的、自愿的為隊伍的前進和勝利默默奉獻著自己,即便是兵油子,也在挫折中成長和覺醒。他們的動力都來自于對革命勝利的渴望和對建立新世界的憧憬,卻不是為自己的高官厚祿,這一點奠定了紅軍勝利的基礎。相比之下國軍的“加官進爵”和皇軍的“為天皇玉碎”,便顯得自私和愚昧,所以盡管他們的軍事實力曾經遠遠地超過紅軍,但是紅軍卻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時過境遷,戰場的硝煙散去之后,人們逐漸忘卻了血肉長城。當物質生活豐裕之后,有些人開始覺得眾志成城是精神枷鎖,民主自由才是前進方向。誠然,革命的目的是為了建立新世界、新生活、新秩序,但是有了新生活之后卻要否定革命的意義,則決不可容忍。當下社會有人在為顛覆中國的政權做著試探和準備,于是我們看到有人抹黑革命領袖、抹黑革命軍隊、篡改革命歷史,而當我們回過頭重溫中國革命史的時候,重溫紅軍的建立和發展的時候,會對比發現,這些跳梁小丑的渺小和卑劣,沒有完整的政治理念,沒有無畏的革命精神,只想用陰謀將對手扳倒,沒有戰士,只有冷槍,這樣的“政變”,不會成功。
前些年我們曾為一部名為《亮劍》的影視劇感動,并由此懂得了什么是“亮劍”精神。如果說“亮劍”是中國軍隊的軍魂,紅軍精神則是這軍魂的基礎,無我無畏、奉獻犧牲、艱苦奮斗,這些品質構成了“亮劍”的手,而具有亮劍精神的人,不可被戰勝。當我們看到《十送紅軍》里每一個普通戰士的微笑和眼淚,柔情與決絕,我們就會明白這種根植于人民的力量如汩汩清泉延綿不絕,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中國的軍隊和人民都能保持著這種柔韌而頑強的“劍氣”,中國便能永遠屹立于世界之林,國人栽種了數千年的文明之花,才能遍灑馨香......戰爭是為了和平!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