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崗路之三輪車夫
山東有一兵家必爭之地,東漢朝末年曹操曾在這里屯兵大戰袁紹,掘井飲馬兵少馬壯大敗袁軍,井曰:亙古泉。曹植作賦立碑,至今尚存。共和朝元年,共黨元帥劉伯承率軍南下,在此渡河,官衙以碑為證。
此地有一博學李翁,公元1901年生人,善述清朝沒落貴族事,共和朝立后,翁慕尚德父清正,故結之。德年幼即依膝聆聽,翁惜之。九十年代初翁百歲余隱居鄉里,德念之,因體制私有而下崗,游走扛活為生,故不得往。又二十年,德50余扛活被棄,以輪車載人為生,名曰:三輪車夫。疑翁已逝,夜靜獨凄然。
德,雞鳴起,人酣歸,入甚微,雖果腹,懼病危,咳,涼水加醋壓之,重咳,紅糖姜山楂熬汁飲,可愈。人漸老無依,甚憂。
德路遇蓬頭垢面窮漢負兒疾奔,呼之何故,曰:“兒腿疾恐殘”,“上車否?”,“錢緊”,“錢焉與命論乎?”。急載就醫。醫罷載歸。至村街窮漢下車攜兒拜于地,眾村民不解,窮漢釋之,眾皆贊其德,紛拿花生紅薯紅棗贈之,折銀數倍于車費,德拒,眾不依。忽一老翁聲至,“義士無辭,兄德之廣受之何愧”。德聞聲大震,細觀老翁鶴發童顏乃晝思夜想之容,大呼:“可是伯伯?吾乃德兒是也”。翁愛撫之曰:“汝雖苦,苦將盡矣”。德不解甚惑。待詳,翁轉身即走,瞬無蹤。村民皆散,德載物歸。
官衙為利,禁三輪車運,三輪車夫皆曰:“吾等窮人,非盜非搶,僅憑自力養家糊口,何禁?”,吏曰:“爾運官損故禁之”。為生仍有載人者,被抓,輕者撕棚毀車,重者扣車罰款,辛苦銀盡歸官府,眾怒不敢言。
德載攜物客,問:“何物?”,答:“稀料”,“何用?”,“裝修房屋用料”。途中,吏忽至,扣車,德掙之,首吏甲某呼隨吏:“爾三人隨押至官衙”,客恐獨身下,德駕車慢行,車內三吏燃煙自得;車疾行,三吏暢談獎金酒肉,車狂奔,吏驚,欲止晚矣。車撞道邊大樹,稀料溢遇煙火爆,強汽油數倍,車毀人亡。官府細查,車內三尸,唯尚德不見。車盡毀,門不得開,人無蹤,人皆惑。官衙追認三亡吏為人民烈士,并撫恤吏之子女,尚德為刁民,批之。年復年,漸忘。
甲某業勤官升三級,攜家東游,一日至蓬萊境,游山玩水不亦說乎。見道旁人聚,甲某奇而觀之,乃一老翁講道,曰:“人之初即向亡,不可避之。人終亡,天之理也,榮華富貴乃過眼云煙,求之無益,君不聞共黨干部家庭沒落乎”。忽烏云至,電閃雷鳴,雨傾下,眾驚散,紛紛至樹下避雨,甲某亦在其中,獨翁不驚。一人拉三輪車飛至,衣衫不濕,鞋不沾水,甲某大驚,拉車者尚德是也。翁上車,德拉車,雨水避之,眾皆奇。一道閃電劈中甲某,甲成灰眾無恙。眾知是天譴,道為人之本,德為人之先,無道無德,天之不容。
德有子,學而知,稱博學,不惑年造一物,狀若雙盤相扣,上下異向旋轉,中無壓且氣強,周有孔定方向,稍動功自生力且飛遠,人皆用之。86歲無疾而終。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