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園的非現實主義幻滅
——評話劇《問蒼茫》
《問蒼茫》劇照
白 瀛
繼飽受好評的“舞臺反腐第一劇”《這是最后的斗爭》之后,中國國家話劇院今年又推出了其“良心三部曲”的第二部——《問蒼茫》。該劇雖然承襲了上一部犀利批判的精神內核,卻從形式到內容均呈現出迥異的風格。
舞臺上最主要的布景是一個橫貫的藍色梯形鋼架,金屬質感讓工廠車間的氛圍躍然而出。伴著節奏感很強的音樂,演員上場,唱著《打工歌》,跳著集體舞,模擬出火熱的勞動場面。突然一聲驚叫和一陣響聲,全劇迅速進入敘事主線:工廠失火,女工毛妹受傷并被懷疑故意燒傷自己索取巨額賠償,新上任的工會主席展開調查…… 這一段漂亮的開場,為全劇奠定了風格基調。
“良心三部曲”的第一部《這是最后的斗爭》是傳統的現實主義作品,采用線性敘事,嚴格遵循古典主義的“三一律”,情節全部集中在除夕夜的家里。而《問蒼茫》卻復雜得多。所謂工傷調查只是貫穿全劇的一條線索,敘事經常會依據心理邏輯或情感邏輯離開這條線索,來展現相關人物的命運和生活片段,然后再回到主線上繼續推進情節的發展。
工廠車間、鄉間小路、醫院病房、家庭居室、舞場、按摩房……劇中場景很多,非線性敘事又使得時空跳躍性很強,然而這些場景全部在一個梯形鋼架內外展現,同樣不拉幕,換景只靠演員的上下場、少量道具的移動以及燈光的變化完成。場景之間也會出現類似電影中疊畫效果的重疊,時空轉換極為自由。全劇節奏感很強,絕不拖沓,合唱、群舞、說唱穿插其中,因此敘事雖然呈片段化,卻異常連貫,全無碎片之感。
劇中一段假面舞會更似飛來的奇峰。源于西方萬圣節的假面舞會,用在本劇中不但適時地揭示了人物心理,縫合了敘事時空,也點染出某種神秘魅惑的超現實色彩。
劇中人也不再局限在“第四堵墻”后生活——除了對話,還有大段錐心泣血的內心獨白。
非寫實布景、非線性敘事、時空自由轉換、動感的歌舞、大量獨白……從內到外,這都不是一部傳統的現實主義話劇,它散發著強烈的帶有工業化印記的現代氣息,這也與故事的發生地深圳經濟特區的城市氣質相吻合。
深圳,典型的現代城市。社會學認為,城市是現代社會的經濟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似乎代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然而當城市染上越來越多的“罪惡”,農村便越來越被看做精神家園。《問蒼茫》中同樣出現了城市和農村兩個時空,然而在這里,農村已經被城市文明腐蝕得污穢不堪:貴州某山村73歲的村長竟然唆使幾個不諳世事的女娃去“開處”獲取招工指標。這個殘酷的情節,讓人不寒而栗。
假面舞會上,老板們戴著面具在強勁的音樂中跳著、聊著、較量著;鄉村小路上,女娃們平靜地換上學生裝短裙,用方言說著“衣服小了”,卻終在淚水中轉身而去——這段對城市和農村的“平行剪輯”,讓人心碎。
蒼翠的山村景色,花紅的純色衣服,悠揚的山歌小調,似乎依舊是那個人們印象中的精神家園,然而或許只有那一聲聲響在上空的纏綿的女高音“我走喂——”,才能喊出主人公心中的悲切與無奈。
如果說,看完《這是最后的斗爭》是過癮,那么看完《問蒼茫》則是痛心。該劇雖然表現的主要是城市中的勞資矛盾和社會不公,但在筆者看來,正是加入了農村這個空間維度,正是揭露了農村傳統倫理道德的淪喪,正是摧毀了對單純美好的幻想,《問蒼茫》才顯示出一種更加真實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