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以其卓越的綜合才華和人格魅力,不僅贏得了中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同時贏得了全世界諸多國家人民的尊敬和愛戴。除卻他彪炳青史、開天辟地的歷史偉業不說,僅就工作、戰斗生活之余寫下的為數不多的詩詞,已傾倒了無數國內外人士,并毫無愧色地為中國現代文學史鑲嵌了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誦讀毛澤東的詩詞,常常讓人有一種難以言傳的激奮、愉悅、震顫。正如誦讀古往今來一切膾炙人口的詩詞一樣,心頭始終洋溢著一種說不出的清朗、爽快、潔雅、高亢又不失深邃曠遠的審美感受。本文無力論及毛澤東詩詞思想性藝術性之高雅鴻博,僅就已公開發表的幾十首詩詞中反復涉及的一個“雪”字,略作分析,與熱愛毛澤東詩詞的朋友一同切磋共勉。
出身南方的毛澤東,一生摯愛著大自然的精靈——雪。古往今來難以數計的詠雪詩詞中,真正能獨領風騷的也非毛澤東1935年十月創作的《沁園春雪》莫屬了。據他生前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居住在中南海的毛澤東,無論工作再繁忙,一旦天降瑞雪,必閣下案頭的工作,到院中賞雪。并一再囑咐工作人員不要掃雪鏟雪,讓其原地原樣自然化去。由此可見老人家對雪懷有的那份深沉執著的喜愛之情。
毛澤東詩詞中涉及到“雪”字的,一共有十一首十四處。分別是:
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贛江風雪迷漫處。(同上)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念奴嬌·昆侖》)
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同上)
更喜岷山千里雪。(《七律·長征》)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沁園春·雪》)
雪花飛向釣魚臺。(《七律·觀潮》)
洞庭波濤連天雪。(《七律·答友人》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卜算子·詠梅》)
雪壓冬云白絮飛。(《七律·冬云》)
梅花歡喜漫天雪。(同上)
上參天,傲霜雪。(《雜言詩·好八連》)
一篇讀罷頭飛雪。(《賀新郎·讀史》)
鬢雪飛來成廢料。(《七律·洪都》)
下邊從幾個方面對這些吟雪的佳辭麗句做點粗淺分析。
從比喻修辭手法這一角度分析,十四處寫雪的詩句中,有八處沒有運用這一手法,有六處運用了這一手法。我們試做賞析。
無比喻之雪。這類寫雪的詩句,作者運用白描手法,不事任何雕飾渲染,用樸實的語言直言所詠之物。分別是:“梅花歡喜漫天雪”、“飛雪迎春到”、“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雪里行軍情更迫”、“贛江風雪迷漫處”、“更喜岷山千里雪”、“上參天,傲霜雪”、“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固然,運用修辭手法自有其不可替代的表達效果。而這些純天然文字生動實在,充滿活力。使人讀之既像春風拂面,平易自然,煦暖舒暢;又如飛鴻過目,佳音入耳;更像是一池春水,清澈見底,直視無礙。其藝術效果絕不遜于任何刻意雕琢,追求辭工的浮文躁字。
有比喻之雪。作者在這類詩詞中巧妙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分別是:“飛起玉龍三百萬”、“雪壓冬云白絮飛”、“洞庭波濤連天雪”、“雪花飛向釣魚臺”、“一篇讀罷頭飛雪”、“鬢雪飛來成廢料”。
我們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以物喻雪的。如“飛起玉龍三百萬”、“雪壓冬云白絮飛”。這兩句詩,前句運用的是借喻,后句運用的是明喻。“玉龍”“白絮”喻雪,
生動形象,極壯雪之形色。“玉龍”一喻,使傲立千年,巍然不動的昆侖山瞬間舞動起來,山勢奇偉蜿蜒,白雪覆蓋其身,恰似一條玉雕飛龍,騰飛太空,傲視人間,讓人從心底涌出一種豪邁壯闊之感。“白絮”喻雪,又使人頓覺漫天飄然而下的雪花似仙女飄動的衣帶,似上天報春的使者,更像大自然特制的靈物,讓人有說不出的輕盈、灑脫、飄逸之感。第二,以雪喻物的。如“洞庭波濤連天雪”、“雪花飛向釣魚臺”、“一遍讀罷頭飛雪”、“鬢雪飛來成廢料”。這四句詩,第一句是明喻,后三句是借喻。其中,前兩句是以雪喻浪花,后兩句是以雪喻白發。前兩句一處寫洞庭湖水飛漲時濺起的浪花,后一處寫錢塘潮來臨時涌起的浪花。讀前句自然讓人聯想起范仲淹《岳陽樓記》中“陰風怒號,濁浪排空”的句子來。作者寫“洞庭波濤連天雪”,極言浪之高猛奇崛,使人有身臨其境,如聞其聲之感。洞庭湖的雄闊氣勢,排空浪花,讓人身心顫動,熱血沸騰。同樣,寫錢塘潮一句也使人不由得聯想起劉禹錫“八月濤聲吼地來,頭搞數丈觸山回”和羅隱“怒聲洶洶勢悠悠,羅剎江邊地欲浮”的詠潮詩句來。詩人上句“千里波濤滾滾來”和下句“雪花飛向釣魚臺”相連,使錢塘潮峻奇雄偉、震天動地的氣勢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讀此句,使人眼前不由得閃現出每年七八月份錢塘潮來臨時壯觀雄奇的潮水,美麗動人的浪花,涌動如潮的人群,潮水奔騰,長嘯嘶鳴的動人場面。后兩句以雪喻白發,使詩意神采飛揚,難以言表。尤其“一篇讀罷頭飛雪”一句,讓人仿佛看到了那位熟讀歷史典籍,精研歷史規律,公平歷史人物,汲取歷史營養,摒棄歷史糟粕,開創歷史偉業的東方巨人,時而低眉,思接千載;時而仰首,視通萬里,納歷史掌故于胸中,創歷史業績于掌心的偉岸身影。而“鬢雪飛來成廢料”一句,又讓人感覺到了詩人樂觀豁達,壯心不已,不知老之將至的胸懷氣度。
總之,不論以物喻雪,還是以雪喻物,作者都能把詩句錘煉得精準奇瑰,臻于完美,收到僅著一字,盡得風流的藝術奇效。
從感情色彩上分析,十四處寫雪的詩句又可分為具有褒義色彩的,具有貶義色彩的,具有中性色彩的三種類型。
具有褒義色彩的句子有:“飛雪迎春到”、“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更喜岷山千里雪”、“飛起玉龍三百萬”。自然之物一旦賦予人的感情,霎時間就會變得有血有肉,富有情愫。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將會隨人的感情變化而充滿喜怒哀樂愛憎。“飛雪迎春到”之雪,在這里成了驅逐寒冬,笑迎春天來臨的使者,讓人心爽神怡,可敬可愛。“飛起玉龍三百萬”中的“玉龍”成了騰空躍起,沖鋒陷陣,改造舊世界,創立新世界的英杰志士和精神圖騰。“更喜岷山千里雪”之雪成了紅軍將士跨越萬水千山,沖破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困難,笑傲國民黨堵截失敗,歡慶長征勝利的鮮花與掌聲。“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中的雪,成了祖國多嬌江山中最具靈性,最富情感,最能代表中華民族優秀兒女高潔品質的象征。這些詩句極富表現力,也極能喚起讀者共鳴。字字珠璣的詩句也因此意象繽紛而深刻。
具有貶義色彩的詩句有:“雪壓冬云白絮飛”、“梅花歡喜漫天雪”、“上參天,傲霜雪”。前兩句中的雪象征世界上一切反華勢力和一切妄圖改變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敵對勢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絞盡腦汁,挖空心思,企圖使新生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改變顏色,悄然納入他們的意識形態范疇。“和平演變”之戰略思想使杜勒斯、艾奇遜們處心積慮,處處牽制擠壓中國的前進與發展。在這“高天滾滾寒流急”的國際形勢下,毛澤東以他特有的從容鎮定,對西方反華勢力的威壓,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一句“梅花歡喜漫天雪”,讓我們深深領略了偉人毛澤東藐視一切,頂天立地,樂觀自信,坦然鎮定的曠世風采。“上參天,傲霜雪”之雪,不僅含指一切腐朽落后的資產階級思想和生活方式,也泛指工作生活中的一切困難與壓力。南京路上好八連的工作作風和品格意志在此得到了生動體現。自然之物——雪,完全成了作者運用自如,表情達意的寄托物。
不帶褒貶色彩的中性詩句有:“雪里行軍情更迫”、“贛江風雪迷漫處”、“不著高,不要這多雪”。這里的雪均是真實自然之雪。前兩句中的雪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氣候惡劣,環境險惡,困難重重的行軍畫圖,極言行軍路環境的艱難困苦,襯托紅軍將士堅決執行黨的命令,
戰勝千難萬險,面對困難無所畏懼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后一句“不要這這高,不要這多雪”中的雪,突出展示了作者胸懷世界,放眼全球,造福人類的胸懷抱負。雪在這里不再是裝飾昆侖山的“玉龍”,昆侖山也不再需要任何了無意義的附著物。聯系后邊“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凍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句子,讓人不禁精神為之一震,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眼前陡然展現出一幅世界公平大同,涼熱與共,苦樂同享,其樂融融的生活場景。
虛實交錯,相影生輝,是毛澤東寫“雪”詩詞的又一特色。十四處寫雪的詩句除四句運用比喻,以雪喻物外,其它十處寫雪的詩句有實寫,也有虛寫。
實寫雪景的有:“雪壓冬云白絮飛”、“萬里雪飄”、“雪里行軍情更迫”、“贛江風雪迷漫處”、“更喜岷山千里雪”、“飛起玉龍三百萬”、“不要這多雪”;虛寫雪景的有:“梅花歡喜漫天雪”、“上參天,傲霜雪”、“飛雪迎春到”。
實寫雪景的句子是作者目之所見,筆下實寫的雪。每一句都描繪了彼時彼地真實的環境氣候。都是在營造一個特有的自然環境之時,進而創設一個獨特的詩詞意境,使人切切實實眼觀、耳聞、神會。虛寫雪景的句子,毫無疑問都來自作者真實的生活體驗,但未必彼時彼地就真的降有雪。“上參天,傲霜雪”中的雪是以雪象征一種特指的意義而非真的就在“傲”霜雪。“飛雪迎春到”中的雪同樣也未必就是立春之時天在降雪,只是節令氣候至此,降雪是自然現象。而春臨時有時降雪,有時未必降雪。正像“梅花歡喜漫天雪”句子一樣,梅花開在冬天是自然現象,而梅花開時有時降雪有時沒有降雪。這里的雪只是嚴冬的一個符號,絕對不是年年梅花開時天就真要降下雪。但不管是實實在在眼見之雪,還是依據生活經驗而合理假想之雪,作者都以其靈活的筆法,高超的技藝,為我們打造了一個美輪美奐的詩詞意境,使我們在吟詠咀嚼中賞心悅目,盡得藝術快感。
毛澤東的詩詞雖數量不多,但藝術手法高超,思想內涵深厚,是我們永遠取之無盡,受之不竭的藝術寶庫。如同領略山川大地的奇秀美景一樣,我們的身心將會在其中受到不盡的凈化與滋養,洗滌與陶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