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寓言故事:“走不走”與“向哪里走”
一輛大車,里面乘坐著13億乘客。大家目前爭論最激烈的問題是:車子究竟“走不走”。調門最高、最顯得理直氣壯的那些人激動不已,他們大多手持電子揚聲器,大聲地譴責其他乘客因循守舊固步自封,擔心著再不走起來“大家”的所有財產都要消失殆盡!
車上的多數人都在小聲嘀咕著,但是他們一是聲音很小,也沒有揚聲器,二是你一句我一句形不成一個統一的聲音。仔細辨別一下才能搞清,他們誰也不希望車子停在那里不動,他們懷念東方那個曾經??窟^的站點,希望繼續沿著那條路前行。那是車上所有人從未見到過的一個景色美麗、空氣清新的地方。那里雖不富有,甚至顯得很簡陋,但那是“前朝”舊痕。那里最大特點是平等,人們在那里覺得渾身是勁兒,萬眾一心。正因為有了這股子勁頭,果然日子在一天天好起來。可是后來車子開始走向一條西行之路,來到這么個高樓林立豪華氣派的所在??墒窃谶@里那些上好的東西不是人人有份,只有少數人(就是那些“揚聲器們”)可以享用。盡管如此“揚聲器們”卻仍不知足,他們主張繼續向西,說是要開到一個更“好”的地方。
車上嘀咕著的人們中有人開始警醒:那個更“好”的地方一定是只有“揚聲器”們可以更加富足更加揮霍,窮人只會更窮!這個想法在一點點擴散著,有人開始奮力發聲叫喊:向東開!反對倒退!
“揚聲器們”當然發現了這些不穩定因素,但他們不便公開制止,只好裝作什么也沒聽到,提高調門繼續大聲嚷嚷著“車子必須盡早開動起來”之類的話。
車里車外的人都會想不通:難道這“走不走”就是這個車子面臨的所有問題?難道它竟然比“向那里走”更重要?
【后記】
后來有記者對車廂內小聲嘀咕的人們做了采訪,并簡單歸納出他們的最大訴求:
·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公布一個逐年減少公務員數量的辦法和路線圖。
·按照憲法精神恢復“兩會”中工農代表委員所占的多數地位。
·各級領導干部嚴格實行財產上報制度,直至實行財產公示。
他們為自己的這些訴求取了一個莊嚴的名字:國家政治體制改革。
他們尤其不滿意的是,一年只有一次的“兩會”上,“政改”未被列為正式議題,而偏偏在閉幕幾十分鐘后的記者會上被高調提出(不過仍絕口不提“向那里走”)。他們問:是因為“政改”重要性不足以提交“兩會”,還是過于重要以至于只能由少數人決定?人們記得按照憲法“兩會”才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呀!
失望之時人們耳邊再次傳來溫總理那句溫馨的口頭禪:要創造條件讓人民講話。他們覺得那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不過他們不敢奢望“創造條件打通言路”那么遠的事,只企盼著“不創造條件堵塞言路”。尤其是那些奔波在圍追堵截上訪路上的“屁民”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