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鐘馗者,大唐扈氏國終南山人氏也。文武全修,經綸滿腹,剛直不阿,不具邪祟,為人正直。然生就豹頭環眼,鐵面虬鬢,相貌奇異,與世不合。
玄宗先天元年,鐘馗應試長安,作《瀛州待宴》五篇,為主考官譽為奇才,首取貢士。至殿試,時奸相盧杞當道,以貌取人,迭進讒言,致鐘馗狀元不及。馗抗辯無果,報國無門,舍生取義,怒觸殿柱而亡,震驚朝野。皇以狀元職葬之。
史傳,開元間某日,明皇講武驪山。因虐疾作,晝寐。夢一小鬼,衣絳衣,犢鼻,跣一足,履一足,腰懸一履,一筠扇,竊太真繡香囊及上之玉笛,繞殿奔,屢戲于上之前。上叱問之。小鬼奏曰:“臣乃虛耗也。”上曰:“未聞虛耗之名耳。”小鬼奏曰:“虛者,望空虛中,盜人物如戲;耗,即耗人家喜事成憂也。”上怒,欲呼武士,俄見一大鬼,頂破帽,衣藍袍(藍,通襤,襤褸也),系角帶,革及朝靴,徑捉小鬼,先夸其目,再劈而啖之。上視之,似面善,問:“爾何人也?”奏曰:“臣,鐘馗是也。生不能報國,今與我王除天下虛耗妖孽之事。”言訖,夢覺,上疾頓廖。乃詔畫工吳道子曰:“試與朕如夢圖之。”道子奉旨,恍若有睹,立筆成圖進呈。上視久,撫幾曰:“是卿與朕同夢耳。”因詔告天下,封“賜福鎮宅圣君”,遍懸《鐘馗賜福鎮宅圖》,護福祛邪魅,以佑平安。
虛耗鬼為鐘馗所食,鬼化為鬼之鬼,若何?蒲公曰:“人死為鬼,鬼死為聻。鬼之畏聻,猶人之畏鬼也。”人畏鬼,不知鬼畏聻,致聻造禍于凡界已久,人不之覺也。
鐘馗于人世而鬼世,由鬼世繼而聻世,窮其神力,除惡務盡。一日,鐘馗于大邑打尖,倏爾,覺隔街有聻氣氤氳,細觀之,卻為珠光寶氣所阻。鐘馗惕惕然,踱至對街,慎察既久,問于院公曰:“汝家主人何姓?”曰:“許姓。”問:“何名?”對曰:“豪貴。”“虛耗鬼?”“然也。”鐘馗意欲一探究竟,為著制服之群鬼所阻。鐘馗率部眾攻入,為一巨聻擇部眾而食,鐘馗終因寡不敵眾,為巨聻所擒。巨聻曰:“此乃閻王私業,爾小小野神,竟不知天高地厚。今入我羅網,自投也。”自此,鐘馗不復于世間。
《清嘉錄》盧毓嵩有詩云:“榴花吐焰菖蒲碧,畫圖一幅生虛白。綠袍烏帽吉莫靴,知是終南山里客。眼如點漆發如虬,唇如腥紅髯如戟。看澈人間索索徒,不食煙霞食鬼伯。何年留影在人間,處處端陽驅歷疫。嗚呼,世上罔兩不勝計,靈光一睹難逃匿。仗君百千億萬身,卻鬼直教褫鬼魄。”
漫畫家方成所繪之鐘馗圖,則鐘馗靴帽整齊,雙手袖于袍內,以石為枕,臥眠于地,并題五言詩云:“春眠不覺曉,鼾聲驚飛鳥。人間鬼太多,鐘馗累壞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