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歌】作為文化現象,大多數群眾擁護,少數人則說成是“文革余孽”喜歡的事物,現在我們簡單追溯一下【紅歌】的源頭,看看【紅歌】到底是從哪里來的,才有助于我們理解【紅歌】,正確的看待【紅歌】。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幾千年來伴隨著中華文明一脈傳承的中國文學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詩歌,中國人靠詩里的句子抒發我們的情感,靠歌唱來表達我們的心聲。從這個角度看【紅歌】就是詩歌。
【紅歌】的時間跨度大,我們最最熟悉的紅歌是從解放前就開始傳唱并激勵我們了,那就是現在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1999年澳門回歸的時候,澳門小姑娘一曲深情的《七子之歌》打動了多少人,而這首歌的歌詞是聞一多先生面對祖國大好河山被割裂的時候悲憤寫下的,后來我們祖國強大了,把這首歌譜成曲子告慰我們的愛國詩人的同時,也激勵我們繼續發奮圖強。
【紅歌】的范圍廣,【紅歌】包含了中華各族兒女建設祖國的心聲,這在以往的詩詞里是從來沒有過的。中國各民族團結一心的建設國家的例子在國際上也不多見。
那么幾千年以來貫穿中國詩歌的核心價值到底是什么呢,聞一多總結的最到位“詩人的天賦就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
早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就出現了《無衣》、《載馳》、《六月》等同仇愾、敵外侮的愛國詩篇。“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子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真實地表達了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御敵的愛國凝聚力和向心力。大詩人屈原,無限熱愛自己的家鄉,用生命鑄就了愛國主義文學的第一座高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些以《離騷》等為代表的《楚辭》中的瑰麗詩章,洋溢著深沉熾烈的愛國感情和對進步政治理想的追求,熔鑄著剛毅堅強的人格精神與生死不渝的愛國赤誠。
1840年鴉片戰爭后,愛國詩歌呈現出與以往中國古典詩歌不同的內容和意識。侵略者的堅船利炮,不僅打開了中國的國門,而且震撼了詩人的心。先覺者的哀世憂患意識,擴展為大批詩人的民族危機意識,從而形成了一股反侵略、反投降的愛國詩潮,表現出近代愛國主義的新特征。中華民族面對外來他者的強大及本國統治者的無能,一面開始突破傳統的忠君愛國意識,表現出反侵略與反封建相結合的趨勢;一面又突破狹隘的民族情緒,表現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近代思想,前者以姚燮的《高陽臺》、張維屏的《三元里》為代表,后者以林則徐和魏源的詩為代表。20世紀初,隨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興起,近代愛國詩歌反封建帝制的浪潮標志著古典忠君愛國思潮的終結,古典愛國詩潮完成了它的歷史新變。
由此可見,【紅歌】的老祖宗就是我們的祖國詩的源頭《詩經》,而從《詩經》到【紅歌】一脈傳承下來的主線就是【愛國】,如今社會上的有些人喜歡念詩,還特別喜歡把林則徐的詩掛在嘴邊以顯示自己有道德的血,可遺憾的是,這些人念完林則徐的詩以后就指責林則徐把洋人的大煙沒收是侵犯了洋人的權利。而這些指責林則徐的人恰巧也對紅歌不屑一顧。所以這些假仁假義的人不但不了解中國古代的燦爛文明,更不了解【紅歌】內涵。改革剛開始的時候,大家想繼承毛主席周總理的遺志,把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搞上去,電影《海外赤子》里一曲【紅歌】《我愛你,中國》,再次激勵大家建設好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鄧小平說“改革出現了兩級分化就是走上了邪路”,可想而知,那些靠掠奪瓜分資本家怎么可能用“ 我愛你青松氣質 我愛你紅梅品格"這些詞激勵自己呢?這些人哪來的青松氣質?哪里有半點紅梅品格? 那些依靠洋人,勾結洋人的買辦怎么可能在一擲千金的買收拾的時候唱起“我要把最美的歌兒獻給你 我的母親 我的祖國 ”呢?
回顧近百年以來,中國從“東亞病夫”的狀態又回到了世界強國的行列,而且這個強國還不是參與瓜分世界的列強邏輯,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一只新的強大的力量,支撐這個力量強大的是中國民族滲透到骨髓里的那些文化基因。反之想要破壞中國強大的辦法就是先讓中國文化轉基因。看清了【紅歌】的主線,就知道了【紅歌】到底是余了誰的“孽”?反對唱紅的是什么樣子的人了。
回顧近百年以來,中國從“東亞病夫”的狀態又回到了世界強國的行列,而且這個強國還不是參與瓜分世界的列強邏輯,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一只新的強大的力量,支撐這個力量強大的是中國民族滲透到骨髓里的那些文化基因。反之想要破壞中國強大的辦法就是先讓中國文化轉基因。看清了【紅歌】的主線,就知道了【紅歌】到底是余了誰的“孽”?反對唱紅的是什么樣子的人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