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救贖
----兼評何澤中詩集《湘西景物千秋歲》
江世炎
中國作協會員、中共湘西州委書記何澤中同志的詩集《湘西景物千秋歲》又擺在了案頭。令人有種一睹為快的沖動。這種迫切的心情,不是處于對權力的附庸,而是一種心靈的渴望。
曾記得,何先生出過《物語天下》與《花滿人間》等哲語專集,至今因為深受啟發而佩服不止。也曾悄悄就他發表的一篇《橘頌》,分別寫了一篇評論《黨員領導干部應該從新舊〈橘頌〉中看出什么》和一首詩歌,不曾料到,除了人民網等全國20多家網站予以突出刊載外,也被何先生所“關注”(這是我與他在長沙的一次吃飯時得知的),一篇拙作,這么久了還被一方諸侯記住并能在從沒見面的情況下隨口喊出我的名字,難免"受寵若驚“。雖我年已奔四,已不在乎神馬,但從中也清晰看到并堅決相信:
何先生與江某的湘西之情是相同的,是相通的!這次何先生就湘西景物的詩集出版,更堅定了我的判斷!
此集由著名詞學家、詩人、學者周篤文作序,我一并認真拜讀了。覺得千詩百詞、千言萬語,究其根本,還是五顆字:心靈的救贖!
一是對湘西發展的心靈救贖。湘西是個老少邊窮地區,特別何先生來湘西之際,正是湘西非法集資事件即將爆發時期,他臨危受命,成功化解了這個全國震驚的大事件;之后,又大刀闊斧處理好了非法開采礦場等涉及民生的大問題,并大搞基礎設施建設,這幾年相關投入是以前很多年的總和,使得湘西的發展走上正常軌道,發展速度創歷史新高。這種成就不僅體現其能力與魄力,更源于他作為一方 “父母官 ”對人民事業的敬畏及對國家的忠誠。不發展就是過,不穩定就是錯,這種責任心與使命感,救贖了他的心靈,也造福了湘西百姓。
二是對湘西景物的心靈救贖。湘西的山美水美,民俗風情更美。來到這么仙境般桃花源似的地方,如果不能發現好、保護好、利用好這里的美,對一個詩人來說,還是對一個有責任心的領導來說,就不再是一個終身的遺憾。還好,我們的何先生不是俗人,也不是政客,不僅發現了美麗無處不在,也挖掘了美,記錄下了美,特別支持州委宣傳部今年即將開展的湘西美景的評選暨相關詩詞歌聯選拔賽也好,還是武陵山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節的舉辦也罷,更別說中國土家族苗族節日活動開展,都必將以大手筆、大動作、大力度保護好、利用好這里的“寶貝”。詩集的出版發行,僅僅是最先開放的一朵浪花,相信湘西文化藝術百花齊放的春天已經來領。
三是對湘西人事的心靈救贖。記得何先生在多次全州相關領導在場的大會小會上,一直在強調一個觀點:開放心靈!我也就此撰評《開放心靈打開的是湘西發展的大門》,先后在新華網等境內外30多家網站醒目發表;并把他特書的“開放心靈”四個大字設為電腦屏保,讓我上班總看、下班再想,總想從這里悟出點什么。是呀,湘西的貧窮落后,不是因為湘西人傻,也不是湘西條件太差,主要是因為心靈的閉塞甚至狹隘,阻擾了湘西的健康發展。為此,湘西要實現突破,要跨越發展,開放心靈比什么都重要。何先生一眼看穿,并在其詩文中表情達意,特別用不可謂不文雅的詩文方式與湘西交流、溝通、對話,也就說明用心不可謂不良苦,用意不可謂不深遠。由此,我想很多有見識的湘西人,包括州內外的大多數湘西人,都會明白他的一番用心與用意,都會看到他的開闊胸襟與大家風采。開放心靈,打開大門;回歸自然,物我合一;放下塵累,其美自生!
周篤文老師說何先生的詩集有歷史的滄桑感、神奇的山水美、濃郁的民族情和仁愛的公仆心。詩如其人,人如其詩。如果哪個湘西人還不能“認識”這個人的話,從沈從文老先生“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中,相信更多的人可能就會給他一個公正、中肯、合情、合理的評價。
陳毅元帥曾揮筆寫下“杭州太守例能詩,市長今日豈無辭”;周篤文老師也鄭重續上了“寄語乾州何刺史,文明強國正其時”。湘西這個地方出詩更出詩人,“自到湘西走一遭,不會吟詩三百首”,恰可表達很多重情感恩、多才博藝的湘西人的心情。
祝何先生一路春風!
祝湘西越來越發展、越來越美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