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教育笑話兩則
一、袁小頭
據說給孫子上課的這位老師是當代名師,不由得坐進隔壁空教室里聽一回他的高論《歷史是什么玩藝兒》。
他說道:“同學們知道秦王朝之前為什么是分封制嗎?那是因為當時的交通不發達,沒有道路。倘若國王要到南方視察,幾年都走不到。你們想想,他通過森林時,必須先將樹木砍光吧,再通過沼澤湖泊時,必須得將水抽干吧。……”沒等他說完,便聽到一陣手肘子與課桌相碰撞的聲音,必定是有不少學生舉手提問了。
“老師,既然沒有道路,就是說他去的那個地方從未有人去過,那么他是怎么知道有那個地方的?不會是看了衛星掃描吧?”一位學生問。
“老師,國王的人即然沒有人到達那個地方,他的分封命令是怎么下達的?”又一個學生提問。
可是卻被另一位學生駁回:“這還用得著問嗎,當然是通過電報。”
“那時有電報嗎?”這位反駁。
“聽說抽水機與電報機是在同一個時代發明的。老師剛才不是說有抽水機了嗎?那當然有電報機了。”
“胡說八道,那時候連指南針還沒發明呢!”
學生們不由得爭論起來。老師敲桌子制止喧嘩,喝道:“你們怎么這么笨呢。老師不過是打個比方嗎!老師把歷史說成玩藝兒無非是為了吸引你們的學習興趣,為了讓錯綜復雜的歷史通俗易懂。”
“老師,我覺得歷史課本就似看故事書一樣本來就好懂。我害怕的卻是數理化,你也編出個數理化是個什么玩藝兒好嗎?”這位女生顯然是心急了,連舉手提問也顧不得了,竟然先斬后奏。
“弱智。連這都不知道!老師只能編歷史,只有歷史能任人瞎掰,數理化也能瞎掰的嗎?”學生們搶著幫老師回答,為老師說話。
“老師真是太有才了,課講得真另類啊!我們真的太愛聽了!你們別打斷老師上課好不好啊!”
“老師,你的課講得真好,我們連你的祖宗也感興趣了,能不能講講你的祖宗是什么玩藝兒嗎?不是袁大頭吧?”
“老師,我發現你的眼睛一只大一只小,看歷史,看現實,會不會看偏啊?”
……學生班長終于怒吼了:“別吵了!你們為什么就不能體諒老師呢!你們沒瞧見嗎?老師的腦袋那么小,能想到這個份上已經很不容易了!”
二 多老師
再說另一位老師,姓多,稀有姓氏。上的是小學算數課,果然將數學課也教成了“玩藝兒”。
“同學們,這道算數題的計算結果,正確答案是:一只小雞一只小鴨加一個蛋。”
也許有人不懂要問,這是什么計算題啊?
200+25+25=?
這不是二百五十嗎?怎么說成了小雞小鴨加蛋呢?
正確,多老師的正確答案就是二百五。你們不懂的原因是你們沒上過正規幼兒園。上過幼兒園的小朋友也許都知道,2像小雞,5像小鴨,0像蛋。
多老師出的第二道課堂作業是應用題:某個發電廠原有50赫茲50瓦特的發電機一臺,現在要發展生產,增加這種發電機五臺,問現在該廠能發出的電是多少赫茲多少瓦特?
學生甲答道:“50赫茲250瓦特。”
學生乙答道:“250赫茲250瓦特。”
老師在乙作業上打勾,在甲作業上打叉。
學生們不服,課后找老師辯理:“為什么總是二百五才對呢?”。多老師理直氣壯地解釋道:“請同學們別忘記了我上的是數學課。你們是小學生,沒有物理課!請你們不要超前發展!”
事后學生們禁不住在多老師背后罵道:什么玩藝兒!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