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陳光標發在《人民日報》上的詩《懷念雷鋒》
陳光標的《懷念雷鋒》不算一首精品詩歌,但如果說不是詩就有些偏頗,這首詩還是有內在的旋律以及音樂性,有生活,有思考,以詩的形式呈現了一個人的心路歷程,其精神層面是積極向上的,呼喚了一種良知,一種責任精神;誰能拿出詩歌的真正定義呢?新詩一直在探索之中,新詩的權威也是某些人自以為是的,更何況新詩可以有多種形式并存,你寫故事體,他寫抒情體,某人寫幻想體,另一個人寫狂想體,散文體等等,可謂五花八門;為什么就不能寫紅色體,革命體呢?就像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一樣,你不喜歡,其他人也許會喜歡,詩歌可以爭鳴,沒必要標榜自己是正宗。我看陳光標的《懷念雷鋒》是一首有意義、有思想的詩歌,雖然他不是先鋒的、也不是傳統的,是陳光標自己心靈的詩歌,你不共鳴,其他人會共鳴的;詩歌不是必須得到某個人的認可,也不是必須得到某些專業詩刊的認可就是詩歌,自己認為是詩歌就可以了,就像自己承認自己是人一樣。能承認自己是人,在這個時代也是很艱難的一件事情,何況詩乎!
附錄:
陳光標《人民日報》撰詩《懷念雷鋒》
一個英雄倒下了。
他的名字卻傳誦了50年,
他的事跡感召了幾代人,
他的名字就是雷鋒,
一個普通解放軍戰士,
一個永不過時的英雄。
有人說,
雷鋒是大愛的使者。
他做過的好事千千萬萬,
他幫助過的人萬萬千千,
當老大媽需要幫助時,
他來了。
當小學生需要幫助時,
他來了。
當盲人老大爺需要幫助時,
他又來了。
雷鋒呀,
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
你總是無處不在。
有人說,
雷鋒是愛崗敬業的典范,
他曾經這樣說,
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
他曾經這樣說,
要做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在短暫的22個春秋,
雷鋒用火一樣的熱情燃燒自己,
用螺絲釘精神堅守在每個崗位。
無論農村、工廠,還是部隊,
都成為他報效祖國的大舞臺,
在他那短暫的人生旅程,
他立下一個個不朽功勛,
樹起了一座座不朽豐碑。
有人說,
雷鋒是一位創新的楷模,時代先鋒。
讓歷史定格在上世紀60年代,
當許多人在農村用平板車拉糧食時,
雷鋒開動拖拉機奔馳在鄉間大道。
當許多人在工廠一鋸一刨地勞動時,
雷鋒嫻熟地操作工業文明的機床。
而當政府需要選拔優秀人才時,
他成為一個公務員。
當人民軍隊成為祖國最需要的人時,
他光榮地參加了解放軍。
當祖國需要的時候,
雷鋒就這樣走在前列,
就這樣成為時代先鋒。
22個春秋是短暫的,
但是他的精神是不朽的。
因為,
雷鋒的事跡傳播到中華大地,
山山水水,各行各業。
因為,
雷鋒精神已經成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時代相傳,不斷升華。
因為,
雷鋒的名字已經走向世界,
甚至成為美國西點軍校的榜樣。
今天的中華大地,
需要人間大愛,
需要愛崗敬業,
需要創新精神,
所以,讓我們高聲呼喚:
我們的時代,
需要雷鋒精神!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