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容荷
我今年86高齡,身體一直很健康,吃得香,睡得實,外出行走無須人陪護,頭腦思維也清楚。平常頭疼、感冒等毛病基本不染身。要問我的養生秘訣,主要得益于多年來的吼京劇。
當年我隨老伴下放農村時,適逢樣板戲流行,每當生產隊的高音喇叭里播放樣板戲選段,我就跟在后面學唱,后來我找人買了一臺紅燈牌收音機,更是與京劇結下了不解之緣。從田頭下工回家,便抱起收音機,邊聽京劇邊學唱,倒也不覺得農村生活有多枯燥。
后來落實政策回城后,因工作繁忙,無暇再吼京劇。退休后,我又重拾舊好。當時社區廣場還沒有人吼京劇,一天我在社區廣場轉悠,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陣陣胡琴聲,便踏聲尋訪。見到是一位比我年歲大的老人,坐在廣場一角的石凳上瞇著眼睛自我陶醉地在拉曲子。便主動上前搭訕,問老人會拉京劇嗎?老人說只要我會唱他就會拉。我頓時來了興趣,請他伴奏一段“樣板戲”,老人欣然應允。于是我清了清嗓子,先來了一段“紅燈記”中李奶奶的唱段:“十七年風雨狂怕談以往,怕的是你年幼小志不剛……”雖多年不唱,氣力有些不夠,但字正腔圓,沒有走調,倒也博得身邊來湊趣的閑人的喝彩。受此鼓勵,我又運足氣力,即興吼了兩段《沙家浜》中阿慶嫂的唱段,大家都說唱得不錯,拉胡琴的老人也很高興,要我以后下午沒事時就來這里吼幾段。
漸漸,社區廣場的“老人角”成了小露天劇場,在我的帶動下,前來聽京劇的人多了,來哼幾句京劇的票友也多了。
吼京劇我一直只是當作一種業余愛好。后來一位退休老中醫票友告訴我,說吼京劇不僅能充實生活,還能帶來青春活力。因為氣乃人之根本,氣足則血盛,無氣則無力。唱京劇最講換氣和用力,這本身就是對人體內精、氣、神的培養。同時京劇藝術中不同的唱腔板式和曲調,剛柔相濟和陰陽虛實的變幻能使人飄然欲仙,得到一種美妙的享受。促進身心健康,達到防病、健身、益壽的目的。
想想也是。吼京劇,講的是氣沉丹田(腹式呼吸法),借鼻音而串腦后音引起共鳴,這就必然牽動丹田之氣,由會陰穴升經腎俞穴,穿玉枕穴直沖百會穴回上齒齦。這一升一降正是氣功所說的“周天”運行,能使任、督兩脈自然貫通,有助于調整脈搏頻率和人體的內部功能,有益于人體健康。同時,人的疲勞、衰老和疾病大都是精神因子所致,吼京劇可以增加大腦的良性刺激,使人的形象思維、推理思維和靈感相互作用而心醉神迷。
怪不得我每次吼過京劇后,感覺舒服多了,身體也充滿了活力,人活得越來越有信心,感到生活越來越美好。
《新民晚報》2012。1。2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