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春晚薩頂頂演唱,高曉松作詞的《萬物生》,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那是一種我從未聽過的曲調,據說源自《金剛薩埵百字明咒》。
歌聲中充滿了東方的神秘,仿佛有什么魔力滌蕩著人的靈魂。總之聽完之后,什么意思不明白。歌聽不明白,可是詞看得明白,這是一曲心靈的悲歌!
先看前四句,連續出現了冬天、冷,夏天、雨呀水,秋天、聲音、暖呀暖,屋后、白雪,山谷、金黃旗、大風等等象征性的符號。
在這一年里,有凜烈的嚴冬,有陰郁的苦夏,秋天似乎“暖呀暖”,可那僅僅存在于“聲音”,屋后的積雪終年不化,山谷中成熟的莊稼如旗子般被大風吹到了天上!
在前四句中,出了一個“你”,代表著客觀世界。那是一個多么悲慘的世界啊!嚴寒!洪水!積雪!風暴!唯一的希望只是“你”最后的吶喊!
在全世界最盛大的春天的節日里,獨獨沒有出現春天!這首歌從一開始就表現的非同尋常。果然,后四句走進了“我”的主觀世界。同樣出現了一些象征性的符號:山鷹、寂寞,兩條魚,飛,海,咸,河水,落下,破碎,行走,灰!
山鷹飛翔在藍天之上,象征著高尚的理想;魚兒游戲在清澈的溪流,象征著身心的自由。比如毛澤東高歌: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那是一種何等暢快的景象!而《萬物生》的山鷹只能寂寞的飛,并且只能飛得比魚高一點;而“兩條魚”生活在恐怖的已經死亡了的“咸”“河水”中。果然“一片河水落下來遇見人們破碎,人們在行走身上落滿山鷹的灰。”直截了當的表明:自由已破碎,而理想成了飛灰!
在春晚的歡笑聲中,《萬物生》那一曲神秘悲歌,分外的刺耳。從詞意上看,客觀的殘酷,內心的絕望,一胲相承,構成了上下兩闋。在沒有“春”的時代里,萬物在生發,同時萬物在痛苦!在絕望!在死亡!在毀滅!
難道這就是2012的序曲?
從前冬天冷呀夏天雨呀水呀 秋天遠處傳來你的聲音暖呀暖呀 你說那時屋后面有白茫茫茫雪呀 山谷里有金黃旗子在大風里飄呀 我看見山鷹在寂寞兩條魚上飛 兩條魚兒穿過海一樣咸的河水 一片河水落下來遇見人們破碎 人們在行走身上落滿山鷹的灰
Om Ban Ja Sa Do Sa Ma Ya Ma Nu Ba La Ya 嗡 班 雜 沙 埵 沙 嘛 雅 嘛 奴 巴 拉 雅 Ban Ja Sa Do De Lo Ba Di Tsa Ds Dso Me Ba Wa 班 雜 沙 埵 得 裸 巴 底 查 知 卓 麥(美) 巴 哇 Su Do Ka Yo Me Ba Wa Su Bo Ka Yo Me Ba Wa 蘇 埵 卡 喲 麥(美) 巴 哇 蘇 波 卡 喲 麥(美) 巴 哇 Ah Nu Ro Do Me Ba Wa Sa Wa S Di Me Ja Ya Tsa 阿 奴 啰 埵 麥(美) 巴 哇 沙 哇 司 底 麥(美) 札 雅 查 Sa Wa Ga Ma Su Ja Me Ds Dang Sri Yang 沙 哇 嘎 嘛 蘇 雜 咩(美)資 檔 司(洗)里 養 Gu Lu Hum Ha Ha Ha Ha Ho Ba Ga Wen 古 魯 吽 哈 哈 哈 哈 火 班 嘎 溫 Sa Wa Da Ta Ga Da Ban Ja Ma Me Mu Ja 沙 哇 打 他 嘎 打 班 雜 嘛 美 姆 雜 Ban Ja Ba Wa Ma Ha Sa Ma Ya Sa Do Ah 班 雜 巴 哇 嘛 哈 沙 嘛 雅 沙 埵 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