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說,春晚還是給中國人帶來了一些歡樂的,還是在人們心中形成了某種情結依戀的,這也正是它奄奄一息卻還不斷地有人為它開藥方的原因。但是我們稍微把身體站遠一點,將視野更擴大一些,我們會發現,搞不好的何止一個春晚,現在搞什么搞得好呢?又曾經搞好了什么呢?一個逐漸腐爛發臭的機體,不可能指望它的某一部分好起來,即使這一部分曾經很光鮮。春晚搞不好,不是春晚的問題,是春晚和整個國家部分和全體的關系問題。要醫春晚的病,首先要醫國家的病。簡單說,就是要大家一起歡樂,還是小圈子里獨自歡樂,這是政治問題,也是哲學問題。
年長一點的觀眾都記得80年代的春晚,盡管舞臺沒有現在的豪華,設備沒有現在的高級,但氣氛明顯的真誠而熱烈,大家伙的笑聲是發自內心的。為什么會這樣?難道“發展”在春晚這里不是硬道理了?答案還真是。沒有靈魂的發展,毫無價值。靈魂是什么?這20多年之間我們丟掉了什么最寶貴的東西?回想一下80年代的精神風貌,當時盡管文革結束不久,造反派受到的政治壓力巨大,但普遍認為國家有一股健康的積極的生氣,也仿佛充滿了正氣,因此內心滿懷著希望。即使那些受到嚴厲追究的造反派,想的也是趕快判我的刑等我自由出來好看看國家的未來。年輕的一輩更不必說了,攀登科學高峰是那一代青年的普遍的抱負,而最具體的步驟,則是認真學習考上理想的大學。所以當年大學生的精神風貌,其實就是我們國家的精神風貌。大學生們唱的是《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大家真誠地相信,再過20年,當再次相會的時候,可以舉杯贊英雄,天也新,水也新,春光更比現在明媚。這樣的心情,反應到春晚上,就是一種歡樂祥和之氣,樂觀昂揚之氣,隨便出個什么節目,大家容易共鳴,哪怕演員出了錯,觀眾心里也覺得樂,畢竟大家此時此刻相聚在一起,有了這相聚的緣分,還需要什么別的呢?春節不就是玩兒這個氛圍嗎?正如尋常百姓家的團圓飯,吃的是一種心情,餃子年年有,心情不一樣,年味也就差了很多。
如今20年過去了,80年代的年輕人可能卻沒有什么心情相聚了,即使個別心情不錯的同學組織聚會,舉杯之際恐怕也不會贊英雄,因為根本就沒有英雄。同學中發了財的,有幾個不靠著歪門邪道?有當了官了的,有誰還會覺得官是英雄?天也烏黑,地也烏黑,春光也烏黑,整個人渾身上下籠罩著一股晦氣,不光生活艱難的,就是那些所謂“搞到了”的,渾身其實照樣是一團晦氣。這好比有些政府機關搞特供,表面上吃的喝的都沒有污染,可是連南極的小魚身體里都有了污染了,你這什么特供也就能帶給你一種心理安慰而已。現在的學生們在唱些什么歌?除了聽不懂的,可以說全是有毒的。當年批判鄧麗君的靡靡之音,說是瓦解斗志,如今我看靡靡之音都算健康的了,起碼靡靡之音渲染的是正常愛情,沒有歌唱小三,也沒有歌唱同性戀,更不會亂倫和暴力,現在恰恰是這些占領了學校的文藝高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廟堂上有部分變態狂念念不忘對文革中革命群眾的報復。80年代的報復比較隱忍,也許跟政權來路不正,心理發虛有關系,所以那時候只是針對造反派的領導人,廣大群眾并沒有感覺到直接的影響,20年過去了,原本在這20年中,民族的裂痕應該得到彌合,各方面的創傷應該逐漸得到醫治,絕大多數人曾經確實是這樣以為的,不是有中央文件要求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嗎?又說要保持大家“心情舒暢”嗎?言之鑿鑿,廣大群眾沒有理由懷疑,事實如何呢?事實是只有部分人可以團結起來向“錢”看,部分人的心情能夠保持舒暢,對人民群眾的政治報復則越演越烈,20年來裂痕不是彌合了,而是更深了;創傷不是治愈,而是更重了。時至今日,造反派的領導人本身已經老的老,亡的亡了,迫害卻在他們無辜的后代人身上繼續著,仿佛成了國家世襲的罪人。然而天下豈有此理?慢說黨紀國法沒有株連這一說,即使造反派本人,奉旨造反何罪之有?更有甚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報復的對象從個別延伸到了群體,舉國上下群魔亂舞,大規模戕害群眾健康、野蠻掠奪群眾財富、肆意踐踏群眾基本權利的行為此起彼伏,內有各種有毒食品,各種安全事故,各種傷人殺人。。。。。。駭人聽聞,磬竹難書。官方輿論借口說這是少數人所為,又胡說是什么前進中的問題,是改革不夠徹底,究其本質,其實就是文革的繼續,是文革中大多數群眾對少數反革命分子進行專政的徹底的反動,是公然發瘋,是想與大多數人為敵。
在一個政權核心妄圖與大多數人為敵的國度,在一個無辜公民受到軍警特人員長期迫害無處申冤的國度,什么事情能搞好?連賣國這么簡單的事情都搞不好,更別說其他了。現在搞晚會,只能是居心叵測者的某種游戲比如騙點錢什么的,要想大家看著高興,不可能,因為生活本來就不高興,一年365天,天天不高興,除夕之夜也不可能高興。當然我這么說有些人要反駁,說我本來高興,可是看那個春晚還是不來勁。原因何在呢?簡單得很,氣氛沒有了,沒有別人和你一起高興,晚會缺乏精氣神,一個人也只能郁悶。
最后說一下趙大叔吧,聽說今年不來了,其實很遺憾的,我喜歡他的節目。這20年的春晚沒有趙大叔,早就歇菜了,是他延長了春晚10多年的壽命。除了他的小品,春晚不值一看,甚至不如青歌賽。但有些人這兩年不斷地罵老趙,好象他不是憑本事,倒是憑認識“畢老爺”才賴在那個舞臺上一樣,我想這就是中國的現實,就是好人受欺負,壞人呈兇狂的現實。老趙是民族土生土長的,他的節目盡管只是一些小品,但都是原創,折射出的是中國人機智、幽默、自信的精神本質。老趙挨罵了,很委屈,很無奈,不過我覺得既然邦無道,挨罵才光榮呢,受迫害就更光榮了,希望老趙也不必生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