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沉迷于“《就是》作家”的朋友進一言
文/
《就是》作家作為一個文學流派,筆者于文學屬于外行,不評論其優劣,我黨的重要強國方針向來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因此有這么一個文學流派也無可厚非。從《就是》作家的“去謊言”理論來講也無可厚非,我們毛主席就說過,要“實事求是”,鄧小平繼而解釋說:“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事物,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是,就是事物的本質。”我原本以為他們有這么多人,有這么多的“粉絲”,每天沸沸揚揚地很活躍,以為他們會在中華文化的正道上走得堂堂正正,轟轟烈烈。沒想到這幫人竟然標榜一些讓人感覺非常可笑的幼稚理論。
這段時間網絡上接二連三地發生一系列“去謊言”的鬧劇。他們把我們的高校中文系說成是“研究謊言”的組織,這是對我們現行教育的極大歪曲。我們的教育是有一些問題,一些教授為商業利益所誘惑,不干人事,唯錢是圖,難免會把一些商場上的假話套話拿到課堂上講,但是也不全是,我們的孔慶東、司馬南等都是很有正義感的教育工作者,至少目前來看是這樣。他們的反腐敗、增強民族責任感等一些觀點都是很有力度的。而且我們在教書育人上兢兢業業,克勤克儉也不乏其人。
《就是》粉絲的第二個鬧劇是反對現行文學,抓住一兩本謊言書籍來否定整體創作,并集體拒絕投稿。這是玩的什么小孩子的把戲?我們的文學這幾年逐步低迷,充斥市場的都是一些靡靡之音,這也是事實。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的文聯和作協官員要付主要責任。主要問題在于那些吃著國家糧食的文學工作者的懶惰,他們和公務員一樣,不顧人民的精神需求,自說自話,以致再難看到《紅旗譜》、《白毛女》等有正義感的佳作。什么原因呢?是因為西洋文化的滲透,很明顯,《就是》作家就是被美帝思想洗腦了,他們所謂的“去謊言”一點也看不到我們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榮譽感。相反他們接受了美帝文學的“淡化政治”觀。我們看看當今中國的思想界、學術界的一些掌門人搞的還不算“淡化政治”嗎?但是你們想想,即使如此,國內外那些敵對政治勢力對我們的敵視“淡化”了沒有?所以筆者奉勸《就是》作家及其眾多粉絲,現在年輕胡鬧一下沒事,但是你們也應該早日清醒,早日成熟,明白這些道理。
中國革命勝利后,我們的文藝工作者總以寫紅、唱紅、演紅而感到無上榮光。諸如:《紅旗飄飄》、《紅旗譜》、《紅燈記》、《紅色娘子軍》、《紅軍想念毛澤東》、《紅巖》、《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紅梅贊》、《紅星照我去戰斗》等等,等等。從這些經典里,我們的《就是》作家應該好好吸取營養。
《就是》粉絲的第三個鬧劇是把中醫也說成是謊言,這更不可信,這只是一些無聊粉絲跟隨方舟子的謬論,這些謬論早就被我們廣大的人民群眾識破。至于美術、心理學就更荒唐。
筆者在這里要向那些沉迷于“就是粉絲”的人進一言。
要文化強國不是激動,不是胡鬧就可以文化強國的。在文藝上我們要走正道,毛主席說,我們的文藝工作者要:“反映人民心聲,通達社情民意。”這說得很好,一個文藝工作者不懂得社情民意,不去傾聽人民的心聲,怎么可能有強大的文化,我們的文化要依靠誰?不是依靠任何一個名人,也不是依靠某幾位理論家,而是依靠廣大的人民。
如果你們真正為文化強國戰略感到震撼和激動,你們就應該以我們偉大的文學家魯迅為榜樣,你們口口聲聲標榜魯迅,但是魯迅精神的實質是什么,你們知道嗎?魯迅先生自從投身愛國斗爭和新文化運動,誓言“我以我血薦軒轅”,他的一生就是堂堂正正的革命,就是改造舊中國,就是為勞動人民講話,就是揭露漢奸賣國賊,就是要消滅奴役和剝削。今天,如果不堂堂正正地談論這些最本質的東西,試圖繞過這些最本質的東西,而要來“標榜”魯迅,其實只是逢場作戲,甚至是背逆魯迅而已。
魯迅先生的思想,他的革命的業績,他的戰斗的文章,至今閃閃發光,至今指導著我們,并沒有過時。毛主席對魯迅先生的正確評價、科學評價,不僅是他自己長期研究魯迅的心得,也是他對黨內其他領導同志和魯迅研究界的研究成果的精辟總結和創造性提高,至今同樣也沒有過時。你們現在,就是要堂堂正正、理直氣壯地運用毛主席的經典評價,來理解魯迅,學習魯迅,宣傳魯迅。
所以,筆者寫這篇文章只是以一個虛長你們一二十歲的人的肺腑之言,希望你們早日成熟,早點走上正道。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