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于元旦這天如期上演(北京時間2012年1月1日18點起),音樂會雖已結束三天,但那些美妙的旋律依然在我的腦海里環繞,其藝術美感在讓人回味無窮之際,自然而然地促使一些深入思考。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起源于1847年12月31日夜晚,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的,由當時已譽滿歐洲的老約翰·施特勞斯發起并指揮的一場音樂晚會,當音樂會進行到1848年的新年鐘聲響起時,樂隊演奏了維也納著名作曲家約瑟夫·海頓(Josel Haydn)的一首作品,作為對新年的慶祝,接著樂隊演奏了施科澤(John Georg Scherzer)的一首歌曲(這首歌曲后來幾乎成為維也納民謠)“跳吧,唱吧,無論我們是富裕還是貧窮……”(隨后樂隊開始持續演奏歡快的舞曲:圓舞曲、波爾卡、連德勒……音樂會變成了盛大的舞會,整個場地就是舞場,聽眾跟隨音樂翩翩起舞,精彩的作品則被要求加演,兩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歡樂的舞會一直持續到次日天明。
155年前這場音樂會,就是現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發祥,是奧地利乃至整個歐洲文化的重要名片。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隨著科技進步,于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通過衛星電視向全世界同步直播,近年觀眾已達數千萬,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歡快幸福,進而通過電視直播傳遍全世界。中國中央電視臺于1996年以后一直派專題攝制組去維也納現場直播,使國人對維也納和新年音樂會有了更多的體會與了解。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以施特勞斯家族所創樂曲為主,深受人們喜愛,特別是通過小約翰·施特勞斯編寫的樂曲而發揚光大,其中著名的《藍色多瑙河圓舞曲》就是其代表作。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美,在于通過音樂展現了大自然數不勝數的神奇之美。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美,在于通過音樂展現了每一種樂器獨特風格與整體協調的美。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美,在于通過音樂展現了指揮者并每一個樂手高超技藝與藝術品質的美。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美,在于通過音樂展現了每一首樂曲從音符到音節、從段落到篇章的震撼人心的美。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美,在于金色大廳里那一副副美輪美奐的油畫,在每一首樂曲演奏的過程中,展現出了靈動的藝術生命力之美。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美,在于展現了金色大廳這座凝固的音樂大廈,在建筑藝術上的莊重與華麗之美,是當地民族文化精髓的張揚,是永遠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思想成果。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美,在于演奏過程中通過音樂展現了旋律的美、舞蹈的美,舞者的美、生命的美、哲理的美、思想境界的美。進一步地,與其說300多年來歐洲的工業文明是科技推動的,還不如說300多年來歐洲的工業文明是思想推動的,是無數高雅藝術與美妙音樂推動與伴隨的。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是美妙的、陽光的、陽剛的、高雅的、色彩絢麗的、意境深遠的、影響廣泛的、牽動人們心靈的文明高尚的精神佳宴。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除美妙的音樂之外,毫無疑問地一并傳播了西方的文化藝術、人格精神、哲學思想、時代文明,是激發科技創新的優秀的文化基因,是真正值得我們虛心學習與借鑒的文化并精神典范。
二〇一二年一月四日 于中國衡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