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痛批兒童文學“七宗罪”:作品太缺少創意
中新網1月9日電“中國缺少優秀兒童讀物,市場上充斥太多文字垃圾。”在2012年元月北京圖書訂貨會上,著名作家亦農攜新書與讀者見面。
作為年近來類型文學的代表人物,亦農此次跨界以童書作家身份現身,一次推出四部長篇兒童小說。
“動物小說《桐桐的點點狗》來自真實生活,主人公是我的女兒和我家小狗,我與妻子算是配角,字里行間充滿了我們全家的愛。這部書曾獲《小說選刊》長篇小說獎,被浙江文藝出版社列為‘當代名家少兒文學精品典藏’出版。”亦農說。
亦農少年懸疑探險系列《龍跡》、《怪獸星球》和《功夫女生》,日前被江蘇文藝出版社隆重推出。神秘的中原大地是否存在真龍?遙遠的星球是否生活著超智商怪獸?深山密林中一位女孩為何要苦練中國功夫?情節曲折生動,想像大膽奇詭。“它們是我‘打開腦子’完成的作品,將會給讀者帶來與眾不同的閱讀感受。”
以多產且文風奇詭著稱的亦農,在長期從事懸疑小說創作同時,也時刻關注著兒童文學的發展,他直言不諱當前中國兒童文學界存在“七宗罪”。
第一宗罪:約束太多,缺乏想象。中國缺少適合孩子閱讀的作品。哈利·波特的流行,是對中國童書作家的挑戰。為什么我們寫不出這種超級暢銷書?《龍跡》、《怪獸星球》將和哈利·波特一較高下。“給孩子寫作要具備超級想象力。可惜中國作家被條條框框束縛,作品太缺少創意。”亦農指出,童書作家需要“打開腦子”, 超越想像,讓思維來一次“地球大爆炸”。
第二宗罪:缺少生活,不會講故事。很多作家一晚上可以寫一篇甚至數篇小說,卻無法寫一個好故事。孩子天生對故事最感興趣,而故事又最需要創新與排斥雷同。“我們的作家即不舍得花時間體驗生活,又沒有充分撐握故事寫作技巧,還不想動腦子,坐在家里玩文字游戲,導致故事情節薄弱,敘事乏味,散文化傾向嚴重。”
英國有位女作家為了寫動物小說,專門在養狗的主人家住了八個月。亦農一家三口和小狗共同生活五六年,他寫作時小狗就臥在腳邊。“我能感覺到它的體溫,《桐桐的點點狗》從構思到最終完成歷史四年,這種體驗豐富而細膩,絕不是坐在家里生編硬造所能完成的。”
第三宗罪:自以為是,不懂兒童心理學。很多作家輕視兒童文學,認為是小兒科,隨便寫一寫即可糊弄過去。熟不知童心最純、最真、最不可欺,如果你的作品不能在短時間內觸動孩子心靈,很容易被小讀者拋棄。“現在的童書濫竽充數太多了。”童書作家不懂兒童心理,以成人視角寫作,語言、思維嚴重成人化,表達方式機械呆板,這樣走下去只會死路一條。
第四宗罪:缺乏機智幽默,板著臉孔說教。孩子們喜歡風趣幽默的語言、機智生動的故事。但很多作家思想僵化,思維固化,語言枯燥,情節平庸波瀾不驚。聰明機智的人才有幽默感,不要把孩子培養成早熟的“小大人”,讓孩子在健康快樂中本真地閱讀,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
第五宗罪:作品雷同,盲目跟風、注水。就像發明家搞發明,文學是一種創造性很強的勞動,需要作家全身心投入。有些作家把文學當作可以復制的產品,進行流水線生產,同一主題創意,換個名字、場景,又是一部新書。很多童書注水嚴重,幾千字能完美表達的,偏要搞成幾萬、十幾萬字。這種“注水肉”不但沒營養,還會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驚悚小說暢銷,兒童文學也跟風而上。我女兒買過一本所謂兒童驚悚小說,沒看幾頁就扔了。我問為什么,她說太恐怖,不想看。童書作家不是不可以寫懸疑小說,但是在情節上應充分考慮兒童心理承受能力,掌握適度,不能盲目跟風,比葫蘆畫瓢。”
第六宗罪:缺乏責任感,一心向錢看,作品滿是銅臭。童書是真誠之書,愛心之書。它需要作家摒棄浮躁誘惑,靜心寫作。然而在市場大潮沖擊下,某些出版社或書商看到童書好賣,就組織作者一轟而上,投機取巧,粗制濫造,甚至玩曖昧、打擦邊球,充斥不健康因素。不僅毀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毀了兒童文學,還可能使小讀者誤入歧途,貽害終生。
“給孩子寫作不能帶著庸俗的商業頭腦,必須真心真情,就像關愛自己孩子一樣。我女兒十一歲,我寫作首先要過她這一關。有了創意會先和她講,留意觀察她的反映。如果我在講述過程中,她分神了,我就知道這個故事不成功,需要重新構思,甚至不再寫下去。女兒是我的第一讀者,也是第一評審。”
第七宗罪:在兒童文學界存在嚴重小圈子主義。研討會、評審頒獎會,始終是那幾張老熟臉兒,好像除了他們世界上再無別人。這種小圈子主義有意無意排斥打壓圈外新人,久而久之兒童文學則成了死水一潭,發霉發臭。要使中國兒童文學開拓視野煥發活力,必須吸納新生力量,發掘培養新人。推出具有創新意義的優秀作品。為了孩子,應該舍棄成見,打破小圈子,共謀兒童文學的繁榮和發展。
“以后我每年不僅會推出一部懸疑小說,還將推出一系列兒童小說。”亦農表態說:“我不是來跨界玩票,而是要在兒童文學領域扎根。”“懸疑驚悚小說創作讓我變得滄桑,兒童文學創作讓我返老還童。”以孩子的視角看世界,你會發現更多的美好。帶著關愛、陽光、希望和生命力為孩子寫作,讓亦農變得輕松和愉悅。“每天在電腦前伏案寫作,我都能感到從窗外照進書房的陽光,好像又回到了童年。”
考慮到懸疑作家身份會讓部分學生家長有顧慮,亦農聽從責任編輯的建議,在其最新出版的童書署名上用了本名“唐哲”。他也由此決定:以后自己再推出新書,如果是成人類型小說就署名“亦農”,如果是為孩子而寫的作品則署名“唐哲”,以真面目示人,本名才是本真的我。
亦農,原名唐哲,1971年生于河南南陽;1991年起遷居信陽生活和工作;1998年到北京,先后從事編輯記者工作;2006年開始專職寫作至今。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名暢銷書作家,文化學者。先后獲得冰心圖書獎、首屆全球華文獎、《小說選刊》長篇小說獎等。
亦農長期從事文學創作,已出版長篇小說《石佛鎮》(一、二)、《血紙人》、《為詛咒的狗》、《美人蹄》、《北京記者》,以及小說集《因為有愛》和《好爸爸教出好作文作家爸爸的作文經》等十余部,題材涉及懸疑驚悚、職場官場、兒童文學等多個領域。其部分著作被譯為外文出版,在歐洲、美洲、亞洲和港澳臺地區,擁有眾多讀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