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流:左翼文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問題
改革開放后,右派除了全力非毛化也非魯迅化,所以這次紀念魯迅很及時,特此向會議組織者李定凱等及堅持魯迅文化方向的趙劍斌同志學習致敬。
借這次紀念魯迅及趙劍斌《鋼城》一書研討會講幾點看法,談左翼文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問題。
一、立場
左翼文化的立場應該站在無產階級及人民大眾一邊是毛主席早就定了的,對此左翼文化人不能有動搖。近年來右翼文化的帝王將相化、官本位化、資本化、歷史虛無化的反人民大眾化是愈來愈烈,而左翼文化在熱忱服務人民大眾立場上有退步和妥協,甚至于個別人向右派投降是令人作嘔的。趙劍彬能站在人民大眾立場上,緊密聯系社會上階級斗爭現實寫文化作品是可貴的,左翼文化人都應向他學習、戰斗。
二、觀點
在觀點上一句話,就是更堅持毛澤東思想掛帥:
要承認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要承認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社會主義這個功史階段中,依然存在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和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基本矛盾,因此完善和鞏固新生生產關系及上層建筑依然是首要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生產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此要“抓革命促生產”,要“政治掛帥”,要“以階級斗爭為綱”、要“斗私批修”。
要承認在社會主義這個歷史階段中,始終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始終存在著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條道路斗爭,始終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主要反映在黨內,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是最危險的敵人,要格外重視黨內路線斗爭,要天天講。毛澤東的這種判斷分析是傳統馬克思主義中沒有或沒有說透的,雖然馬克思的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含有階級斗爭問題,但遠遠比不上毛澤東透徹的論述。更為嚴重的是,連偉大的斯大林等也依據馬克思主義經濟基礎決定論思想,判斷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建立后,階級和階級斗爭消滅了,給思想界造成很大的混亂。。
要承認社會主義的成功,光有生產資料的變更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的革命。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并不主要取決于生產力的發展,而是取決于政治,要政治掛帥,要看政權是否掌握在馬克思主義者手中。
要承認看執政黨執行什么樣的路線,路線決定一切。
要承認傳統的封、資、修文化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思想障礙,必須得到解決,必須全面開展興無滅資斗爭,大破四舊,大立四新。
要承認共產黨的權力是人民給的,必須接受人民的監督,用大眾民主(四大等)形式保障人民的主人公地位。重新訴求群眾的政治參與,把民主與集中、自由與紀律、差別與平等、統一意志與個人心情舒暢等有機的結合起來。
要承認在經濟層面需要全面鞏固和發展公有制,擴大共產主義按需分配,限制按勞分配,消滅按資分配,加大公共福利(無失業、住房、醫療、教育基本免費),全面推行政治掛帥,反對物質刺激,艱苦奮斗、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全國一盤棋,實現四個現代化。
要承認在文化層面一切文化為政治思想服務,進一步掃蕩封、資、修文化,發展大公無私的工農兵文化。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干部公仆化,工農兵知識化,知識分子勞動化。在世界觀方面開展斗私批修。
要承認在外交層面,爭取世界領導權,依靠第三世界,爭取第二世界,孤立、利用第一世界。在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原則下,發展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友好互助合作關系;支援一切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的革命斗爭;在相互尊重領土完整和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爭取和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和平共處,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
三、方法
左翼文化的方法很多,我這里重點講話語符號問題。幾千年來,話語符號變化很大,但就其本質來說有兩種,即精英化與大眾化的對立。
所謂精英化就是讓語言復雜化、學術化、貴族化,離開了文化為人民大眾服務主方向。改開后主流文化嘲笑戲弄人民大眾文化,詆毀文化革命話語符號如階級斗爭、路線斗爭等,目的就是為愚民政治服務。
所謂大眾化就是讓語言簡單化、通俗化、大眾化,堅持為人民大眾服務主方向。白話文就是大眾化的的體現,目的就是為教育人民大眾服務。
左翼文化人應該旗幟鮮明地堅持話語符號的大眾化,對于這一點許多左翼文化人還不能充分認識,以用貴族文化符號為榮。
這里提兩個左翼重要人物
汪暉是在右翼文化遮天蓋地時,巧妙運用右翼話語發表左翼聲音的學院派代表,成就很高,起了重要作用,成了中國新左派大將,這是汪暉文化現象積極的一面,同時也有負面,其引導不少年輕左翼文化人追求用右翼話語符號戰斗,不利更廣泛地影響人民大眾。
孔慶東文化現象值得研究,其文喜笑怒罵皆文章,雅俗共賞。我認為孔慶東的文章許多人愛看,究其原因之一,是孔慶東創造性地運用了大眾化話語符號。這充分表明,左翼文化工作者必須堅持大眾話話語符平才有大前途。
總之,被右翼禁錮的立場、觀點、方法詞語,我這里套用一下,講了這么多,僅供參考。
2011、11、3整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