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功夫熊貓》與文化戰
俞金龍
下午北大一位剛畢業的博士朋友來電,談到喬布斯一事,他深刻地指出這其實又是美帝對我文化戰的一次戰役,為什么滿眼都是喬布斯?如果背后沒有人策劃實施,能想象嗎?喬布斯死了,美國卻占據了所謂創新的制高點,而且這一下子把前不久對錢學森的紀念完全給沖淡了。
對于此,我之前倒沒有深想,經他這么一提醒,覺得確實如此。喬布斯一死,鋪天蓋地的紀念文章,連奧黑童鞋和那位主張用疫苗來消滅人類大部分所謂“垃圾人口”的共濟會成員都發了悼文,微博上也滿眼都是喬布斯,細細一想,錢學森先生過世時也沒有這樣啊。
這讓我想起孔慶東先生在評論“蘋果承認中國員工因污染致殘”時說“美麗的背后又是罪惡。知道金蘋果的故事吧,知道古希臘歷史上的大戰爭,就是因為金蘋果,在西方文化中,蘋果從來都是挑起戰爭的東西,蘋果公司的商標,蘋果被咬了一口,誘使人來競爭,蘋果本身就是有“毒”的。帝國主義的企業,資本主義的企業首先考慮的是利潤,考慮的不是員工的健康,只有社會主義以人為本,這才是社會主義的勞動價值觀。”
從戰略高度把握文化產業
再聯系到前段時間趙半狄發起的抵制《功夫熊貓2》的活動,以“一個人的戰斗”來警醒更多的人意識到這種“洗腦”式的文化入侵。北大孔慶東先生稱贊這種“以公開的方式向好萊塢宣戰”的形式,在我看來這其實也是一種魯迅先生所說的“敢為最先”的精神,所以孔先生說趙半狄“就像一個巴基斯坦的小男孩,對著以色列的坦克,扔出一個石子一樣。”
遺憾的是,對于美國文化的入侵,我們很多人還尚未覺醒,所以我們有必要在此再次發出呼吁,要警惕美國早已發動的文化戰爭。
這個時代,戰爭早已不僅局限于熱兵器,什么坦克、飛機、導彈之類,而更多的表現為金融戰、意識形態戰、文化戰、生物戰(基因戰、病毒戰)、網絡戰、教育戰等形式。戰爭的目的是遏制、消滅敵人,并攫取相應的物質經濟利益。所以,我們需從文化戰略高度來把握文化產業,比如新聞媒體、影視、文學創作等,而不能僅僅認為“抓文化就是抓演出、抓產業”,因為這些都是關系到我們民族根本生計的領域,下面我會詳談。教育也是一樣,因為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民族不遠的將來,今天我們怎樣教育我們的孩子,明天我們的民族就是怎樣的民族,我們的國家就是怎樣的國家。在教育和文化問題上的短視,是在對民族進行犯罪。
毛澤東主席曾深刻指出:“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階級是這樣,反革命的階級也是這樣。”
蘇聯被和平演變
從歷史來看,美國對蘇聯進行“和平演變”,就是采取了文化戰、意識形態戰等多種形式的斗爭。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認為“從長期看,我們可以鼓勵蘇聯內部的和平演變”,并且“我們將獲勝,而且是不戰而勝”。杜勒斯說:“我們將從文學和藝術中逐漸抹去他們的社會本質,使(他們的)藝術家疏遠它,使他們不想去描寫和了解人民群眾內部發生的事情,讓(他們的)文學、戲劇和電影都來表現和頌揚人的最鄙劣的情感;我們要千方百計地支持和鼓勵那些往人的意識里灌輸崇拜暴力、色情和叛賣行為的思想,簡言之,灌輸崇拜各種不道德行為的思想的所謂藝術家。”美國國會的一份文件這樣寫道:“電臺、廣播是足以顛覆社會主義制度的唯一手段。”可見新聞媒體在西方對社會會主義國家和平演變戰略中的重要地位。為實施和平演變戰略,西方各發達國家設立了美國之音廣播電臺、自由歐洲廣播電臺、自由廣播電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英國廣播電臺、德意志廣播電臺等。到今天,網絡日益取代廣播成為西方文化戰的工具。Google被美國中情局控制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而我們很多的網站比如騰訊、百度、搜狐、新浪等在美上市,其控制權也都轉移到美資的手里,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們要采取措施逐步收回控制在外國人手里的股份,比如可以用水分越來越多的美債專門成立一個機構來收購這些股份,從而更好的引導輿論,影響人們的觀念。
其實早在幾年前,岳撼先生就已在《大公報》的專文中指出:我國所遭受的文化打擊不再停留在經濟層面,已經進入民族自信和科技自主創新,以及民族的社會構成——文化的剿滅階段。所謂經濟層面,主要表現為厭棄民族文化和盲崇美國文化,從而造成國人對民族文化的逆反心理,從而造成國貨的負廣告狀態和洋貨的自動廣告狀態,從而造成民族產業的非經營競爭劣態。所謂負廣告狀態,就是這樣一種商品狀態:商品未做廣告時該商品處于嫉惡態,而做廣告后才可望進入自然銷售狀態。所謂自動廣告狀態就是商品未做廣告就具有已做廣告銷售效果的一種營銷狀態。所謂非經營競爭劣態就是在非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劣勢條件下,企業未發生經營失誤就自然處于競爭劣勢的一種競爭態勢。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西方的企業通常是“不戰而勝的”。在經濟層面之外,海外敵對勢力自己及其所收買的漢奸在強大的財政支持之下,對我國的科技自主創新、民族自信心以及民族文化進行著瘋狂地打擊和剿滅,對科技自主創新人士和民族自信以及民族文化的捍衛者進行殘酷地絞殺。
透過現象看本質
今天的局勢依然不容樂觀。他們繼續丑化毛主席、丑化文革、又批判“民族英雄”郭德綱、說什么小沈陽是“偽娘”,還借李一事件來否定道教等等等等,幸虧文化戰主將孔慶東先生挺身而出力挺郭德綱,贊揚他是“民族英雄”,但這些問題仍然需要引起我們重視。
魯迅先生曾說“中國根底全在道教”,美國人看得很清楚的,道家里的整體觀、辯證法思想、養生文化,跟中醫是很類似的。而相聲、評彈、京劇、評書等則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傳承形式,在占中國人口百分之七八十的廣大農村,老百姓很少看書,而是聽評書、相聲來接受文化的傳承。《大染坊》里的陳六子就是聽評書長大的,包括金庸筆下的韋小寶也是這樣。所以我們說,郭德綱事件、李一事件的背后其實是文化戰,即使李一有問題,也應該把他和道教分開來看,這就像如果有人在學雷鋒日強奸女人干壞事,這能怪罪于雷鋒日嗎?我們要善于透過現象看到事情的本質。
戰爭的最深層較量是文化
我們知道,民族的存在絕不僅僅是DNA的延續。DNA標志的僅僅是生物學意義,而人則是生物的人和社會的人的耦合和,而社會的人的行為依據的核心又是民族文化,因此,我們說,民族存在還必須有另一個指標,那就是民族文化。也正是基于這樣一個道理,我們不難發現,任何民族戰爭的最深層較量是文化。
一般說來,迅速見分曉的戰爭打的是計謀和軍事實力;再久一些見分曉的戰爭打的是經濟;而再久一些的戰爭打的是政治;而相對最久的戰爭打的則一定是文化。因此,文化戰是最深層、最全面和最徹底的戰爭。
所謂“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的論斷不過是對這一原理的中級認知。文化戰是最徹底的戰爭,文化戰可不“戰”而屈人之兵。對于民族戰爭,文化戰不僅可以“兵不鈍而利可全”,文化戰還可以是武力戰的前導,而且還是最節儉、最有效的前導。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沒有理由對海外敵對勢力對中國的空前規模的文化戰掉以輕心,任何掉以輕心的做法都是對民族的犯罪,任何在文化戰中充當漢奸的行為都是罪不容誅的犯罪。
文化領域好現象
胡錦濤同志曾高屋建瓴地指出“誰占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能夠更好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令人可喜的是,在胡錦濤總書記的領導下,在全國有責任感的文化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文化領域出現了很多好的現象。比如《毛澤東在西柏坡的暢想》、《這是最后的斗爭》、《尋找李大釗》、《四世同堂》等優秀話劇的演出、重慶衛視《記憶》《品讀》《信念》等欄目的播出、姜文、馮小剛的電影、郭德綱和他的德云社的演出、趙本山的《不差錢》《捐助》等小品及本山傳媒組織拍攝的系列電視劇《鄉村愛情故事》、《星火》《毛岸英》《恰同學少年》等電視劇的播出和反映漢字發明史的電視劇《倉頡密碼》的籌備拍攝等等這些都是非常有意義,也是極具榜樣作用的。而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加強全民族對文化戰的認識,為建立強大的文化大軍和打好文化保衛戰做充分的準備,我們的文化保衛戰將是一場人民戰爭,它將把一切對祖國進行文化侵略的敵人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它也將為祖國的新的文化革命拉開序幕!「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