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品味
幾個月來在多位同志的幫助和努力合作下,《常品味》這首歌曲作品今天終于傳上博上,與朋友見面,與世人見面了,老伯我高興啊!
這是在火車上拾到的“金子”。
今年四月中旬,我報名參加“烏有之鄉”網站組織的赴朝旅游觀光,為志愿軍烈士掃墓的活動。老伯攜老伴提早兩天到北京,到天安門廣場毛主席紀念堂瞻仰毛主席遺容,還給他老人家人民的心情,也還了我老伴要見毛主席的心愿。
看到如潮的瞻仰人群,從毛主席遺容身旁走過的人們,很多老人面上留下長長的淚痕,我的心情澎湃與惆悵,百感交集!決定寫篇文章,訴述自已的感懷。文章的格局腹稿打好了,就是找不到切合此情此景的文章標題,苦思數日,一直沒有理想的標題。
在朝鮮活動的日子里,紅歌隨伴了我們的旅程。在回程的列車上,大家高唱紅歌,氣氛非常熱烈,一位學者教授說:“我有首歌詞,念給大家聽---老百姓的嘴,是哪無形的碑,白是白,黑是黑,評說千秋功罪!......”聽到這里,我頓時我眼前一亮,哎!這不就是我要找的文章標題么!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急忙起坐過去,請求他把歌詞給我抄寫一份。我就以《老百姓的嘴,是無形的碑——瞻仰毛主席遺容述懷 》為題寫了這篇博文,獲得成功,點擊萬多人次,還有博友把這篇博文制作成音頻文件發到了網上!
我一遍又一遍讀這歌詞,憶起了《紅樓夢》里的“好了歌”,這不是文字殿堂的純金子嗎?“好了歌”警酲世人,而傳詠于世,常品味是警醒掌權人,也能世上流唱!我告訴教授要把首歌詞找人譜曲傳唱開去,他同意了,不過他要求歌詞作者要匿名。
歌詞原來的詞名叫《戳脊梁背》,我覺得詞名不夠貼題,建議改為《常品味》他同意了。
回來我找詩社的作曲家范蘭古老師幫忙譜曲,他看了歌詞贊口稱絕,好歌!好歌!他譜了曲,並幫找歌唱家朱躍明老師灌錄成光碟,他把歌碟交給我時說,聽到此歌詞的人都說好歌詞,加上朱躍明老師帶著感情的歌唱,讓我聽后感到無比的振奮!許多老同志要把這首歌傳唱開去,要在全國發行。發行歌曲要署名詞曲作者名字,這讓我犯難了,我承諾過教授匿名的,怎么辦呢?我又想努力把這首歌傳唱開去,經商量決定詞作者名用“朱寶儒金”因為那個教授也是姓朱的,權且我朱老大伯沽名釣譽一回吧!
我非常相信這首歌,如果傳唱開去,將會流唱世上。今天我寫這段文字的目的,是為這首歌的來歷做個交待,立個旁注。
希望朋友們共同努力,轉載,把這首歌傳唱開去,用歌聲拷打掌權者的背梁,提醒他們書寫好自已的人生。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4NjcyNjA4.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