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文藝新生

【高清觀看】電影:《鋼的琴》--一部反映社會真相的電影

小虎 整理 · 2011-09-22 · 來源:紅歌會網
《鋼的琴》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電影:《鋼的琴》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主演: 王千源 / 秦海璐 / 張申英 / 田雨 / 國永振
類型: 劇情 / 喜劇
制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1-07-15(中國大陸)
片長: 107分鐘
又名: The Piano in a Factory

鋼的琴的劇情簡介   · · · · · · 
  上世紀90年代初,東北某重工業城市。原鋼廠工人陳桂林(王千源 飾)在下崗后,獨自拉起了一支樂隊,終日奔波在婚喪嫁娶、店鋪開業的營生之中,生活勉強維持。他的妻子小菊(張申英 飾)離家出走,轉投有錢的假藥商人懷抱。如今小菊光鮮回歸,不僅要與桂林離婚,還要爭奪獨生女小元的撫養權。桂林慨嘆自己失敗的命運,于是一心要將女兒培養成鋼琴家。為了得到女兒,他四處籌措買鋼琴的錢,甚至和女友淑嫻(秦海璐 飾)以及當年鋼廠的好哥們夜入學校偷鋼琴。
  當所有的辦法都失敗后,桂林偶然翻到一本關于鋼琴的俄國文獻,于是叫上伙伴們在早已破敗的廠房中開始了手工制造鋼琴的征途……

張猛 回到“集體主義”現場
2011年07月29日15:16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萬佳歡

  張猛,回到“集體主義”現場 當今天你能拿起攝影機了,有人能讓你去拍東西了,卻突然發現你經歷的時代、你喜歡的時代已經遠去了十幾年

  本刊記者/萬佳歡

  7月15日上映的《鋼的琴》,再次書寫了一出“叫好不叫座”的悲劇。即便在沒有受到《變形金剛3》沖擊的第一周,投資500萬的《鋼的琴》也只取得270萬票房,這個數字甚至還不足《孤島驚魂》票房的零頭后者與《鋼的琴》同期上映、投資相當,盡管《孤》引來罵聲一片,但仍以恐怖類型片、主演等噱頭,在兩周內收獲6500萬票房。

  而在今年的國產影片中,《鋼的琴》可稱是迄今評價最好的一部。男主角王千源因此片斬獲東京電影節影帝,影片又包攬上海電影節四項大獎;盡管一些人對電影最后段落的突兀和拖沓頗有微詞,也不妨礙這部文藝片獲得交口稱贊。

  導演張猛自稱是個“理想主義者”,甚至是個“超現實主義者”。就在影片即將上映、忙碌宣傳期開始之時,他正躲在北京平谷郊區的山里寫《鋼的琴》電視劇版劇本。據說,他這一陣子拼命幫人寫劇本是為了還清電影拍攝所欠下的債務。

  張猛不愿意就票房作出評價,他說“每部電影都有它自己的命”。他此前的唯一一部作品《耳朵大有福》于2008年賀歲檔上映,票房200萬,“當年43億票房中,還有那么些是我創造的呢。”張猛用滿意的口吻說起來,卻滿臉都是無奈。

  緬懷沒落的工人階級

  在《鋼的琴》里,張猛用一種略顯荒誕的方式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為了爭取女兒的撫養權,下崗工人陳桂林回到廢棄的工廠,與一幫以前的工友一起,用鋼鐵澆筑了一架鋼琴。

  張猛喜歡早期印度片。在他的安排下,工人們造鋼琴時跳起了西班牙舞;偷琴失敗后,陳桂林獨自坐在大雪中寫意地彈奏;幾個工人喝高了,沒有滿口酒氣地大喊“再干一個”,而是靠在豬腿上,集體高歌一曲。

  這些才是張猛真正想表現的東西:緬懷逝去的集體主義時代。影片里甚至充滿了俄羅斯和德國音樂,因為導演想要使用一種“社會主義”的方式和配器,讓觀眾感覺到集體主義時代特有的聲音。

  影片后半段,一群工人站在山坡上看著老工廠的煙囪被爆破,巨大的煙塵揚起,漸漸把他們的身影淹沒。

  中國新聞周刊:

  故事最打動你的地方在哪里?

  張猛:

  實際上父親和孩子,包括鋼琴,都只是一個親情的外殼。最打動我的地方是這一群工人再重新回到工廠里面、再度回歸工人階級的感覺。那么一架鋼琴的事情能夠把所有人再忽悠到一起、集結在一起,這是我特別中意的一個地方。

  中國新聞周刊:將鋼琴和工人放在一起,是想形成一種反差么?

  張猛:

  有吧。電影里有句臺詞,工人其實根本不懂什么叫鋼琴,但是看得懂圖紙就OK。并不是說工人愛音樂就奇怪,每個人心里都有一點文藝的情結,都有浪漫主義的情懷。原來的工廠有工會領導,文藝都很繁榮。

  中國新聞周刊:

  上一部影片《耳朵大有福》就是以工人為主角,為什么一直喜歡這類題材?

  張猛:

  整個東北都是重工業地區,老工業基地、共和國長子,也是工人階級最榮耀的地方。只要你經歷過那樣的老工業時代,你就會懷念。影片里描寫的那個年代正好是社會變革時期,工人紛紛失業。現在的工人都沒有特征,看不出來他們是工人了。

  中國新聞周刊:

  兩部電影討論的主題有延續性,還會繼續“工人”的題材嗎?

  張猛:如果有機會,想再做一個工人的東西。現在有了一點思路,還會是一部東北的,工業城市里發生的事情。《耳朵大有福》像純純的素描,《鋼的琴》在我記憶中加了一點點色彩,可能變成水粉;也許到了下一部戲更濃墨重彩一些,成油畫了。

  中國新聞周刊:

  曾經有人提出電影里有一點點微觀政治的東西,你怎么看?

  張猛:

  不是非要跟政治有什么關聯,但當時社會變革的一些東西,你總要去觸碰一點。
  《鋼的琴》劇照。

  “觀察生活是一件很累的事”

  “玻璃廠,陶瓷廠,一個廠子挨著一個,”在聊到東北老工業基地時,張猛語速變快,非常自豪,“鋼廠里四處煉鋼,到處冒火。”

  與沉浸在個體小世界中的第六代電影導演不同,張猛更想表現的是社會性的群體與時代。《鋼的琴》既能讓經歷過“大工廠”時代的人找到共鳴,又能滿足其他人對于集體主義的好奇心。

  有人把《鋼的琴》評論為“親歷體”電影。自小在沈陽老工業區里長大的張猛對熱火朝天的工廠氛圍再熟悉不過了。正因為此,他一直堅持自己寫劇本。

  在當下這個鮮有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市場中,《鋼的琴》顯得另類且“不合時宜”。今年上映的《最愛》傳出情節有被刪改,《觀音山》則評價褒貶不一,而《鋼的琴》雖然賺足了口碑,但仍然遭遇到了票房冰山。表現現實主義的影片似乎都難以逾越“現實”這道門檻。

  中國新聞周刊:

  為什么一直把拍攝對象定位于底層與小人物?

  張猛:

  我認為得先去拍熟悉的(人和事),你才會掌握電影的語言,而且首先你不會脫離生活,然后再去高于生活、去做藝術創作。尤其我們年輕導演,剛開始一定要拍些特別接地氣的東西。看看自己的視角放到哪里,這些東西值不值得去表現。

  中國新聞周刊:你比較喜歡表現這種關照現實和時代的東西?

  張猛:

  你必須要跟這個時代貼近。當今天你能拿起攝影機,有人能讓你去拍東西了,卻突然發現你經歷的時代、你喜歡的時代已經遠去了十幾年,所以才能去懷舊,看一下那個時代的風貌,人的狀態,突然感覺那個時代還挺有點意思。現在又過了那么多年,可能再想重新要把集體榮譽感拿回來又更難了。

  中國新聞周刊:在中國,目前關注當下的現實主義影片非常非常少,大小導演都去拍歷史劇愛情戲。你認為這是出于什么原因?

  張猛:

  看你有沒有這個心。觀察生活是一件很累的事,但是要“源于生活”,必須得經歷。我最愿意干的事是回老家,天天跟同學聚在一起喝點酒、聊聊天,他們天天在社會里面游走,是活生生的。他們把自己經歷的事講給你聽,你的故事就會比較直接,而不是網上找一個新聞報道這幾年大部分電影的來源都來自于這些。現在電影都是好看就行,但是它們能不能讓觀眾覺得“啊,我們也曾經那樣過”?

  中國新聞周刊:

  拍攝現實主義題材有沒有擔心過審片的問題?

  張猛:

  現在所謂太灰暗的東西我接觸不著……我身邊沒那種生活。我不會寫那些通不過的東西。地下電影不好做。原本用簡單的方式也能讓老百姓看見,非用一個特別鬧騰的,反倒看不著了,這不是在做徒勞的事情么。電影局審查《鋼的琴》時就一條意見:字幕“張猛作品”改成“張猛導演作品”。
  “再堅持一步也許就能更好”

  張猛曾任本山傳媒副總,負責廣告業務,但他離“商業”二字似乎很遠。

  《鋼的琴》7萬元開機,開拍后,最窮時全劇組一共只剩47塊錢。張猛幾乎是一邊湊錢一邊勉強完成了拍攝。

  5月,發行方一度提出片名“過于文藝”,應該由《鋼的琴》改為《瘋狂的鋼琴》根據一個在影院進行的調查,75%以上的觀眾可能會因為后者而走進影院。張猛立即翻了臉,堅決反對,發行方最后考慮到“鋼的琴”半年多來積攢的口碑,只得作罷。

  “那時定的上映日期是6月24日,有點來不及;如果確定7月才上,可能也就改名了。”張猛無奈地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中國新聞周刊:

  聽說最困難時全劇組一共只剩47塊錢,能說說當時的情景嗎?

  張猛:

  那是拍到中期的時候。攝制組吃飯有一個定點飯店的,他們也不知道我們有錢沒錢,十天八天一結。演員也就秦海璐。她比較聰明,能感覺得到。當時她說你是不是沒錢了?我說有。只能邊拍邊從別的地方挪一點,大概借了100多萬吧。

  中國新聞周刊:

  如今熱錢那么多,以你曾經的經歷和職位,找錢會很困難嗎?

  張猛:我是兩部戲都沒趕上好時候。今年錢確實很多,很多人都說,現在錢到處都是,誰能拍就趕緊拍。但錢也不敢亂用,得找到一個健康的投資。至少操控這筆錢和作品的人,心里得是真誠的、有熱情的、對文藝有情懷的,才能在一起合作。

  中國新聞周刊:

  現在文藝片生存狀態很不好。你覺得拍一個文藝片最難的是資金問題嗎?

  張猛:

  我覺得最難的可能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導演自己能不能堅持得住。堅持指的是這種情懷。至少劇本是要打動人,不要是特別矯揉造作的、生澀的作品。單純一個商業片找你,可能也不會做得好到哪里去,自己堅持這幾年的東西可能也都白堅持,都隨波逐流了。這些年有的是人找我拍商業片,什么樣題材都有。但是我覺得趁年輕還能再選擇一下,再堅持一步也許就能更好。

  中國新聞周刊:

  可是如果每部片子都不賺錢,很難堅持下去。

  張猛:不管怎樣,通過兩部片子,就會有人對你的創作、視角有信心,會找你拍更多元化一點的東西,選擇余地更大。當然你不喜歡的話,盡可能別碰。

 
相關文章鏈接: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4.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7.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8.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9.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10.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掩耳盜鈴及其他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五区 |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 五月婷婷久久字幕 | 天天看精品动漫视频一区 | 亚洲就去吻婷婷网 |